■劉文婷
用偉大的心做細小的事
■劉文婷
個人簡介
劉文婷,江蘇省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語文教師。被評為全國語文教師讀書競賽(初中組)“讀書百杰”,揚州市教學能手;獲得揚州市初中語文命題大賽一等獎、揚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多次開設省、市級研究課、公開課。
“用偉大的心做細小的事”,第一次走進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的校園,我就被懸掛在四樓連廊上的這條橫幅吸引了。工作8年,雖然橫幅換了又換,但我印象最深、最為喜愛的仍然是這一幅。前半句里“偉大的心”即胸懷天下、立志高遠之意,后半句“做細小的事”又彰顯了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的態度,二者融合,就是“堅持”二字。8年來,這10個字一直印在我心頭,時時激勵我前行。
剛入職,一切都是新的。陌生的講臺,全新的角色,不熟悉的課文,100多雙充滿期待的眼睛。一切都是緊張的。白天上課,改作業,和孩子們交流溝通;晚上備課,讀書,寫教學反思。一切又都是充實而美好的。那時和我年齡差不多的教師有20幾個,為了讓我們更快成長,學校開設了青年教師晚間研修班。當孩子們放學之后,熱鬧了一天的校園安靜下來,我們便開始了研修,或聆聽專家報告,或集體交流評課,或進行專題閱讀,或在辦公室安靜備課。那時,每天走出辦公樓都已近晚上10點,皎潔的月光把廣場的地磚鍍了一層潔白的銀,微風吹拂,樹葉沙沙作響,年輕人爽朗的笑聲、交談聲裝點了整個夜晚的校園。
3年的晚間研修班,讓我聽了幾十場各級各類專家的報告,研討了近百節全國知名語文教師和本校名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寫了一百多篇教學反思,閱讀了《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建設》等中學語文教學方面的權威雜志和于漪、錢夢龍、李鎮西、寧鴻彬、余映潮等名師的著作。3年,1000多個夜晚,讓我學會了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日積月累,為今后的教學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也從此養成了自主研修的習慣。
漸漸地,辛苦的付出有了回報。2008年,我獲得了揚州市初中語文學科命題大賽一等獎,我的論文在中語會第三屆年會論文評比中也收獲了獎項。2009年,我在全國語文教師讀書競賽(初中組)中獲得了“讀書百杰”獎,還在揚州市語文學科說課競賽中獲獎。由于我多年執教畢業班,對中考有所研究,我陸續受邀在《揚州時報》《揚州晚報》上發表文章,解讀揚州《中考指要》語文學科,點評中考作文題,分析揚州中考試卷。
令我最難忘的,是2008年我開設市級公開課《明天不封陽臺》的時候。剛剛工作的我第一次在市里亮相,恰巧那天有一個大型的語文活動在揚州舉行,來聽課的都是市里和縣、區的名師、教研員。除了組里老師幫忙磨課,學校還請來了黃正瑤老師。黃老師是江蘇省特級教師、首批名教師,揚州市名師工作總室領銜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聽完我的試講,黃老師給予了肯定:“小劉老師基本功很扎實,課堂不耍花架子,能很好地研究文本,深入文本,有自己的思考,這對青年教師來說很難得,了不起!”黃老師的肯定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我一直緊張的心也稍稍放松下來。這次的公開課開得很成功,評課結束后,黃老師又找到我,再三叮囑我,要立志成為名師,在備課上要下苦功夫。他告訴我,備課必須要過三遍,第一遍,“獨備”,不借助任何教輔材料,獨立面對教材;第二遍,“博覽”,盡可能地瀏覽所有能找到的材料,了解別人研究到何等地步;第三遍,“萃取”,把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理解融為一體,唯有如此底氣才能進課堂,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娓娓道來。后來,每當我稍有松懈之心,懶惰之意,黃老師“在備課上要下苦功夫”的告誡總會在我耳邊響起,催我前行。
2012年4月,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精細化程度、打造精致課堂,學校試點推進“三學三問”課堂教學改革。“秧田式”教室布局變成了“小組圓桌式”;教師主導的課堂,變成了學生自主探學、小組助學和師生展學的課堂;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了學生借助教學案、小組主動地學。因為不是首批課改實驗班,我沒有機會一開始就投入其中,只能從聽課、報告和各種活動中感受、了解課堂教學改革。看別人忙得熱火朝天,我的心里癢癢的。通過觀察,我發現這次課堂教學改革,不光改變了課堂,變化了學生,更提升了教師。課堂要求彰顯學生的主體性,這就促使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關注文本解讀、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活動設計,還要關注學生,思考怎樣的設計會幫助學生更自主地學習,研究怎樣教學會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提升。光有“偉大的心”不行,關鍵要腳踏實地地行動,于是我開始向學校里的課改先進組的教師學習,爭取機會接觸課改名校、名師,主動參與教學案編寫,逐步將課改元素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最終,我的努力得到了同組老師和校領導的認可,10月,我非常榮幸地代表學校在江蘇教育學會第五屆中考專家研討會上開設研究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由于學生活動設計得巧妙、教學案編寫細致以及對小組活動教學方法熟練的運用,我的研究課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嘗到了甜頭之后,我備受鼓舞,繼續研究學生,主動請纓擔任課改實驗班的班主任。我和孩子們一起,建設小組,制定組規,培訓組員,練習展示,學習討論……在任課教師和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班成了學校的課改明星班級,專家學者、外校老師對孩子們的優異表現贊不絕口。
在一次次地開課展示中,我得以鍛煉、提升,得到了更多機會和更廣闊的舞臺: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小學校長培訓班研討活動中,開設作文評講課;在山東省壽光市課改考察團交流活動中,開設題為《松鼠》的語文觀摩課;為教育部“農村校長助力工程(2014)”——江蘇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訓中心學員執教《阿里山紀行》示范課;為“長三角城市群教科研論壇(揚州)”活動開設展示課《明天不封陽臺》;在“第七屆全國不同風格與流派課改名家論壇暨全國課改名校天津普育學校課改成果展示交流會”活動中展示精品課《馬說》;在“全國著名中學高效課堂建構與教學質量提升深度解讀現場會”中向與會代表開設了題為《沙漠中的奇怪現象》的精品觀摩課……
人生是一條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這條河能夠更深一點,更長一點,更寬一點。我認為,人生之河的深度和長度,得益于自己的修行,人生之河的寬度,則得益于別人的幫助。我希望堅持“用偉大的心做細小的事”,讓自己的人生之河更深更長;我希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為共同的愿景努力奮斗,讓自己的人生之河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