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萍
中國的繪畫源遠流長,其中線描畫是美術中一道耀眼的風景線。在教學中,如何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線描畫指導,引導學生去感受、領悟和表現線條的魅力呢?
一、引導認識線,激發學習興趣
有一次,我剛接任一年級的美術教學,在第一節美術課上,我沒有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進行教學,而是直接把一根線帶入了課堂。課堂上我詢問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回答我是一根線,“是啊,是一根線,但現在再請你們再觀察一下,這根線會有什么變化呢?”我把線輕輕抖動一下,一個小男生站起來說:“老師,線在跳舞啦!”“是啊,你們看,線條跳得多歡快啊!哪位小朋友可以上來把線條跳舞的形態用畫筆表現出來呢?”剛才回答問題的學生又快速地舉起小手,嘴巴急切地說:“老師,我能,我能……”于是他蹦蹦跳跳地來到投影儀上,拿起畫筆,一眨眼功夫,一根跳動活潑的線條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我抓住契機鼓勵他說:“你能在旁邊加上粗粗的線嗎?”“可以!”他興奮地回答。隨后,在我的引導下,他又畫出了波浪線,回文線……我把這幅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其的小朋友都對他佩服得不得已,于是我鼓勵在座的小朋友像他一樣繪出美麗的圖畫。在最后的作業中,我看到了正在跳動的各種各樣的線條,有的學生還畫出了長短粗細的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了對線條最初的感性認識,原來畫線描畫是這么的簡單和美麗,從而引發了學生對線描畫的濃厚興趣和喜愛之情。
二、引導感受線條的變化,提高表現能力
線條的形狀千變萬化,或長或短,或方或圓、或粗或細……其表現力是神奇的,或隱或現,或剛毅或柔弱,或跳躍或平靜,但歸根到底,各種形態的變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
在第一節課結束后我便布置學生回家找找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不同的線條,并從中去感受線條的美。第二節課伊始時,學生們便結合自己觀察到的踴躍舉手匯報:身上的毛衣是用毛線編織的,草帽是用草繩編織的,筐子是用柳條編織的,家中用的拖把是用尼龍絲編織的……
接下來我便啟發學生畫出各種各樣的線條,在即興的繪畫中學會表現:用力地畫直線像筆直的馬路,一段一段畫出的線條像下雨,一上一下的線條像大山,一起一伏的線條像大海,半弧狀的線條像魚鱗,旋轉的線條像蝸牛的背,一橫一豎的線條連接起來像長城……
去體會畫線時的感覺:線可以用力地畫象拉車,也可以輕輕松松地畫散像步,可以急促滑動地畫跑像步,也可以慢吞吞地像老爺爺在走路,可以一步一個停頓,也可以或粗或細……
通過以上的引導,學生了解了線的多樣性和象征性,同時在自由的涂畫中感受、領略到線描畫的藝術魅力,畫線不再是他們無意的流露,更有了主動去表現的一種欲望。正因為有了這種主動表現的欲望,學生的畫面開始豐富。畫面上不再是簡單的輪廓線,而是生動活潑,甚至是令人驚嘆的畫面效果。
三、引導仔細欣賞,提高審美意識
人類賦予線條靈魂,使它們具有生命,不同的線條縱合在一起便會產生美妙的感覺。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只有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受現實世界和藝術作品,才能提高對藝術的感受能力。
于是,我經常選擇一些經典的藝術作品,來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如:達芬奇的線條流暢、準確;凡高的線條彎曲、動蕩;德拉克洛瓦的線條奔放有力……我還有意識地挑選一些形象鮮明、線條清晰、具有形式美的名人名畫。齊白石的小蝦、小蝌蚪、小昆蟲;徐悲鴻的駿馬圖等作品,讓學生從小接觸經典,感受不同畫家手下那不同的線條,有利于他們更敏感地感知和選擇線描,從而在創作中盡情發揮自己的個性。同時,我找來了許多同齡孩子不同的線描作品,讓學生通過畫面的對比明白可以利用不同的點、線來裝飾美化畫面,也可利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輕重、疏密,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寫實和夸張的有機變化,具體和抽象的有機統一,這樣我們的繪畫對象才會更美,畫面才能更豐富。通過大量的作品欣賞,學生感受到了線描畫的與眾不同以及變幻無窮的魅力,同時也提升了對線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充分調動了孩子的性靈,挖掘他們潛在的能量。
在《給魚穿上美麗的花衣服》這一課上,我在課前上先上網下大量的各種斑紋的海洋魚類圖片,提供給學生欣賞,讓他們有充分的視覺享受和素材積累,然后再出示多幅不同表現方法的線描作品,引導學生用線來夸張變形魚的外形和斑紋,并從中體會線條美的構成法則,讓其明白只有讓線條產生粗細、疏密,曲折、交叉、迂回等多種的和諧的變化,畫面才能形成線的樂章,讓線疏密得當、虛實相致,畫面才會更加豐富且有整體美感。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