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 要 電視媒體作為我國基層主流媒體的一種,一直以來都在人民大眾的生活中發揮著新聞報道、輿論監督、提供娛樂、文化傳播等重要作用。目前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并且,近幾年來各種形式的廣電媒體相繼面世和擴張,也為我國傳媒業格局的變化提供了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廣電工作人員對廣電未來發展的思考。文章針對我國新媒體發展的現狀進行闡述,并分析了新媒體的推廣與電視臺制作環境資源結合的趨勢,并針對新媒體對廣電行業的影響提出了廣電未來發展的一些相關的建議,旨在使電視臺制作的節目緊跟時代潮流,不斷迎合大眾的口味。
關鍵詞 電視臺制作環境資源;傳播媒體;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2-0032-02
現在廣泛使用的模擬電視系統一般來說被歸類為傳統媒體,諸如數字電視、手機電視、IP電視、互聯網絡以及直播衛星等媒介傳播模式都被稱為新媒體。就目前新媒體的發展趨勢來看,它的出現已經逐漸成為廣電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未來的幾年里甚至可能會成為傳統電視臺強勁的競爭對手。因此,如果我們只認為新媒體是一系列的播出或者傳播機構,卻忽視它蘊含的巨大競爭力,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導致互聯網的發展給電視業造成的巨大沖擊的悲劇重演。為了防患于未然,傳統的電視制作播出機構的工程技術人員,首先要認真思考怎樣把傳統電視臺的制播系統跟新媒體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為群眾提供更豐富的內容服務,從而使這個充滿前景的信息傳播通道的優點發揮到
極致。
1 新媒體及發展面臨的困難
目前,我國的新媒體技術相對來說較為成熟。新媒體主要包括有線數字電視、IP電視、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衛星直播以及互聯網絡視頻點播等。本文以有線數字電視為例探討新媒體發展面臨的
困難。
目前,我國有線電視在整體化平移的過程中,其中絕大部分的頻道還存在著直接轉播各地衛星和地面電視節目的問題,另外,少量的收費頻道仍然受制于自身相對落后的制作能力,從而不能夠向廣大電視觀眾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節目內容,導致電視對普通觀眾的吸引力不夠。其實,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他們認為我看模擬電視有這么多頻道,換數字電視看,也是這么多的頻道,那么我為什么還要消費更多的金錢選擇數字電視呢?這就導致了數字電視的盈利減少,從而不能更好地維持電視節目制作的資金鏈,造成了數字電視制作的惡性循環,阻礙了數字電視的普及。
同樣地,目前新媒體的發展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僅僅把新媒體視為一個節目傳輸的平臺,那么它便只能作為一個便攜式電視機來發揮作用,然而這對于那些有固定居所、有有線或無線接收裝置的觀眾來說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只對那些習慣于在地鐵或者公交上看電視的人有市場,然而這部分人還是少數,在這部分觀眾身上的收入相較于昂貴的系統維護來說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因此,為了使新媒體的發展不陷入這種困境,必須選取那些在內容上信息量比較高,同時附加值又比較高的節目,從而更好的迎合觀眾的需求。因為,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以受眾為中心的多對多、多次性傳播,這種傳播模式理論上來講更能滿足觀眾對于節目的信息需求,這會促使很多電視媒體都按照新媒體的傳播特點調整節目形式,從而使其原有的時間限制被打破,逐漸轉向碎片化的形式,從而不斷與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要求相適應。
目前,我國最優秀的節目制作資源依然集中在傳統的電視臺里,電視臺已經擁有了高端的采編播設備,也不缺少優秀的節目制作、編輯人員,并且組織大型活動能力也不差,資金方面也比較雄厚。因此,若新媒體的運營商們想要達到與電視臺相匹敵的節目制作水平,就必定要建立一個與同級電視臺相同或者水平更高的節目制作隊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很困難[1]。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機構不能繼續采用有線電視平移的方法,若還是延續以往直接使用電視臺播出的節目成品,或者只使用一些游走字幕等低信息量的技術手段,都將大大降低節目內容的附加值,降低節目的制作效益。
2 電視臺制作環境與新媒體的結合的策略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新媒體技術作為廣電發展的重中之重,怎樣才能使觀眾真正選擇自己喜歡的終端業務,這使得不同的新媒體業態都以制作優秀的節目內容作為吸引用戶的核心競爭力。另外,關于節目內容的建設方面,廣播電視相對而言其內部的內容資源較為豐富,若廣播電視竭力發展自己的新媒體網絡業務平臺,絕對占有優勢。但是,目前譬如網絡視頻等新媒體業務,它在傳播特征、節目形態以及生產方式上都與傳統電視節目制作思路有著大大小小的不同,這便要求針對新媒體業務的特點,對現在已有的傳統電視節目資源進行重新編排加工,另外還要根據新媒體平臺的特點進行節目創新,下面將詳細分析電視臺制作環境與新媒體的結合的策略[2]。
2.1 學習先進技術,促進二者融合發展
電視臺在制作中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新媒體技術,不斷使演播室的現代化水平得到提升,同時,在硬件上也可采取植入大屏幕觸控技術、視頻墻以及多屏互動技術等對節目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不同程度的創新,從而更好地將節目現場和網絡信息云平臺等信息系統結合起來,使節目樣態呈現出十足的科技感,吸引觀眾的觀看興趣。因此,如果在節目中適當的利用視頻墻、屏幕觸控和多屏互動等技術,將使節目的可視性大大提高。另外,電視媒體還要借助新媒體平臺,積極與互聯網、電信網等運營商展開合作,結合電視的實際情況開拓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其他傳播渠道,提高節目和信息的傳播概率,并利用微博、微信等傳播平臺,加強與受眾的溝通與互動,從而為電視的發展注入新的氧氣和活力。
2.2 提高節目內容的質量
基于新媒體是通過網絡技術在傳播,由于缺乏嚴格的把關,其傳播的海量信息必然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甚至導致虛假信息的出現。而電視媒體由于長期以來的節目制作和播出工作,一般都是交由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完成,并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把關,在人民中也有較高的公信力。電視媒體在繼續延續這種優勢的同時,也要適應媒介融合趨勢,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更高品質的節目。要積極了解新媒體的傳播內容,關注新媒體受眾聚焦的熱點問題,對新媒體中備受群眾關注的話題進行進一步的采訪報道,使新媒體的內容電視化,從而將新媒體的受眾再次引向電視媒體。此外,由于新媒體受眾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打開身邊的移動終端查看網絡上傳播的信息,其接收的信息具有即時性和片段性,因此,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還要依照新媒體傳播的這種特點,開發一些適合在新媒體上傳播的節目,從而迎合廣大群眾的需求[3]。
2.3 充分利用網絡宣傳
時下,新媒體背景下的信息網絡儼然已經成為民生獲取信息的重要載體。而時政新聞最需要顯現的就是民生意識,這便要求傳播者不斷迎合主體的需要。因此,在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新聞媒體需要創新更加貼合民生的傳播手段和內容,從而使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得到更好的融合。在保證自身廣播電視內容足夠精彩的同時,廣播電視還要加強對網絡的利用,開辟新的傳播渠道,拓展新的傳播思路,利用互聯網的作用加強宣傳[4]。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電視臺的傳播模式、傳播形式、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渠道都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但帶來變革機遇的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向傳統的電視媒體的發展提出了挑戰。因此,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的電視媒體只有不斷創新,堅持自身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并謙虛上進積極引進外來新媒體技術,堅持融合發展,從而打造屬于自己的媒體品牌。并且,在電視臺的日常經營過程中,可以選擇進行差異化競爭,并始終堅持內容為王,堅持以節目的質量取勝,延長產業鏈,提高電視節目的附加值,提高產業的盈利額。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增強核心競爭力,從而為電視臺環境資源與新媒體的結合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冒捷,陳翔宇.新媒體和電視臺制作環境資源結合的探討[J].數字新媒體,2010(3):36-40.
[2]田霖.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廣電節目制作的融合[J].業界觀潮,2011(1):18-20.
[3]李靜.新媒體視域下地方電視媒體的發展之路[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6(14):104-105.
[4]劉桂蓮.縣級電視臺與新媒體資源整合分析[J].融合與發展,201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