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摘 要]思辨能力或稱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指能夠對事物進行分析、辨別、質疑、反思和評價的能力,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能力。我們可以從微觀層面探討如何在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教學中培養思辨能力。筆者從課程理念、教學設計、評估方法等幾個方面介紹了在提升學生學術寫作技能的同時,如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關鍵詞]英語專業;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思辨能力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1-0140-02
一、 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或稱批判性思維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能夠對事物進行分析、辨別、質疑、反思和評價的能力,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能力。隨著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已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任務,而思辨能力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礎,思辨能力培養是當前高等教育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思辨能力之于外語類人才培養之重要性
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它是不同學科教學能否有效實現其教育目標的關鍵所在。國內研究者開始關注英語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研究發現(何其莘等,1999;胡文仲,2008;黃源深,2010;文秋芳,2010; 孫有中,2011)語言類學生的思辨能力相對薄弱。黃源深(2010)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知識結構、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了英語專業的教學現狀,指出整體的教學設計非常不利于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該研究引起了學界嘩然,更多學者運用邏輯推理和實證調查證明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和英語專業思辨缺席的廣泛存在(文秋芳、周燕,2006)。胡文仲(2008)指出:“我們要培養的精英型英語專業人才的特點是基礎雄厚,語言能力強……具有批判思維能力和獨創精神。這樣的人才一般都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可以在短期的培訓之后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黃源深(2010)從英語專業的生存和發展高度強調了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國內對于思辨能力與英語專業教學的相關研究日趨增多,以中國知網所收錄論文為例,以“思辨能力”并“英語專業”為主題詞搜索,按發表年度劃分,2000年之前共有10篇相關論文,2001-2005年共有63篇,2006-2010年共有259篇,但是縱觀這一階段所發論文,大多停留在對思辨能力重要性的宏觀論述層面,因此正如孫有中(2010)指出“當務之急是首先厘清思辨能力的構成要素,探索思辨能力的培養途徑,然后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來日復一日地促進這些高級認知能力在學生大腦中的成長。”
三、思辨能力與學術寫作教學的契合性
寫作與思維密不可分。寫作是以思維為基礎,通過語言的載體表達思想。英語寫作課程不僅提供了充足的可供批判性思考的話題,還讓學生牢固的掌握了語言基礎知識。世界許多著名高等教育機構都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開發和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并逐步促使學生養成好的思考習慣。如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把寫作能力看作是思考能力的前提,把寫作訓練作為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內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寫作學術論文時,大多只能套用模板,難以推陳出新,作品缺少嚴謹的邏輯和縝密的思考。文秋芳(2010)曾提出在指導外語類研究生時,發現不少問題特別low-level,如一、二級標題的category level分不清,處理信息分析歸類時,給一個label,總出現互相之間的overlapping,而這些問題都是本科階段就應該解決的。
學術寫作不同于一般寫作形式 ,它是通過和某一領域的其他專家交流而被構建起來的,寫作者選定某個感興趣的話題,需要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并通過對比、分析、總結、批判文獻,從而發現一些別人未發現的數據,明確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地支持這些觀點。這樣的素養是任何學科的專業人士需要具備的,也是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中不可忽視的部分。學術寫作教學的任務是讓學習者了解學術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研究選題、文獻閱讀與寫作、研究方案設計等環節。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大量的文獻閱讀,進行深入的思考,明確某篇參考文獻的中心論點,發現該研究領域仍可涉足之處,即研究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設計自己的獨立或合作式的研究。學術寫作是不斷擴展、否定、構建的過程,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寫作和科研能力,其思辨水平也得以提高。
四、 以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學術寫作教學實踐
學術寫作是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必備的能力,不僅為他們的畢業論文寫作打好基礎,也為他們的深造學習或工作培養必備的技能。學術寫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以培養思辨能力為導向的學術寫作在教學設計上突破常規開拓創新,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教學目標方面。 思辨能力被納入,并成為該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分析,清楚準確、明白有力的說理。可見思辨能力以哲學意義上的理解為前提,學術寫作所要求的大量研究性閱讀即以準確理解為前提,在理解的基礎上歸類,從自己的理解中找出更有深度的思想來分析、批判。學術寫作課的教學目標不僅涵蓋了科研能力和學術寫作的能力,作為前提和基礎的思辨能力更是首要目標之一,思辨能力和語言能力相依相符,共同作用并達成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其次,課堂教學方面。設計有助于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的課堂教學活動, 在該課程實踐并已常態化的教學活動包括選題階段的“頭腦風暴”活動、文獻討論、作者自評、同伴互評、文章修改互評,其中各個環節都發展了相對完善的評測標準,引入思辨的維度,既明確了課程目標,又增強了導向性,讓習得學術論文寫作的過程變成有目標有意義的人文建構。
再次,反思日志寫作。繼續完善已經在本課程成功實踐推行的反思日志寫作。在融合思辨能力標準和指導之前,學生的日志所載或是充滿瑣碎細節流水賬,或是缺乏深度和邏輯,久而久之,大家都會意識到這是一件目標不明確又耗時耗力的工作,又遍尋不見其意義,從而導致主動性的降低或喪失。日志寫作指導中融入思辨能力,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的學習策略,發現不足,尋求解決途徑。 思辨能力的考量既再現了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認知活動和過程,同時也透析了他們的元認知策略。
最后,形成性評估機制。教學各個環節中思辨維度的引入和完善同時促進了課程現行的形成性評估機制的調整與完善。教師的評價重點不止于學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結課考試中的表現,而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拓寬自己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渠道、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態度、 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動。學生寫作文件夾(portfolio)中的各項作業均參照“特爾斐”項目組提出的雙維結構模型中的“自我調節”認知能力(包括自我評估和自我糾正)來衡量,賦予相應分值。
五、結語
“思辨缺席癥”是近年來在我國英語教學改革中屢次被提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外語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把思辨能力的培養融入所有課程的教學中去,讓語言、內容與思辨融合起來。在英語專業學術寫作課程中融合思辨能力培養,不僅能夠提高英語寫作課堂效率,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并為思辨能力培養進入每一門課程、每一節課堂提供思路。
[ 參 考 文 獻 ]
[1] Delphi Project. Expert consensus on critical thinking [A], 1990. http://www.insightassessment.com/9dex.html, 2011/2/8.
[2] Dewey, John. How We Think[M]. New York: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33.
[3] Facione O,P. 1990.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 M] .Millbrae: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4] Geertsen, H. Reed, Rethinking thinking about higher-level thinking [J]. Teaching Sociology, 2003(1).
[5] 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6] 陳亞平,劉楓.英語學院2008級新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調查 [J] .北外英文學刊,2010(1) .
[7] 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其莘,黃源深,秦秀白,陳建平.近三十年來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回顧與展望[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6).
[9] 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試論當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
[10] 胡文仲.英語專業“專”在哪里[J].外語界,2008(6).
[11] 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中國外語,2010(1).
[12] 李莉文.英語專業寫作評測模式設計:以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為導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8).
[13] 林崇德.思維心理學研究的幾點回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14] 羅仕國,秦艷,黃宗杰,梁葉麗,孫莉莉.關于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調查與討論[J].廣西教育,2009(3).
[15] 入世與外語專業教育課題組.關于高等外語專業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一)[J].外語界,2001(5).
[16] 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中國外語,2011(8).
[17] 文秋芳,周燕.評述外語專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J].外語學刊,2006(5).
[18] 文秋芳.論外語專業研究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0).
[19] 文秋芳.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