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躍+姚泊+賈蓮霞
[摘 要]教學質量就是教學結果的質量,即學生質量,是高校辦學質量的關鍵。民辦高校由于生源與師資的矛盾存在教學質量管理的常見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地履行人才培養職責,課題組以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為例,探索民辦高校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的措施,以期達到比較優化的人才培養活動的效果。
[關鍵詞]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監控;民辦高校
[中圖分類號] G64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1-0183-02
隨著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高校擴招給民辦高校發展帶來了機遇,絕大部分民辦高校辦學規模越來越大,以廣東省民辦本科高校為例,共23所,在校生37.8909萬人,平均每所學校約1.65萬人。在這種生源越來越多的形勢下,如何確保民辦高校教學質量,即如何保證民辦高校學生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協調發展,是當前民辦高等教育關于生源與師資矛盾的一個研究熱點。學界從宏觀角度、微觀角度對民辦高等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探討,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內部教學監控體系的研究比較多,但有些探討忽略了民辦高校發展背后特定的困局。筆者以本單位為例,結合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常見問題,探索教學質量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徑,并提出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常見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教育部根據民辦高校的特點,提出民辦高校應該結合市場需求培養地方企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候,要緊貼市場實際情況,專業建設、課程設置要求實求真。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仍然有部分民辦高校的管理者,缺乏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意識,無法依據自身實際,提出切合自身特點的培養目標。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不能針對本身的特點和當地經濟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和準確定位,而是一味地照搬或套用母體高校相同或者相近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普通本科高校相比,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這就難以體現自己的特點,也難以形成自身的優勢。人才培養目標猶如人才培養質量的綱要,由于目標定位不清晰,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就偏了方向,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
(二)師資隊伍薄弱,缺乏骨干優秀教師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薄弱主要體現在:其一,民辦高校專任教師有限,但每年擴招的學生越來越多,就會出現多數教師教學工作量滿負荷的現象,甚至課程硬塞的現象,即教師硬著頭皮上些自己不熟悉的課程。其二,外聘兼職教師較多。兼職教師流動性大,難管理,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秩序、教學質量。其三,缺乏骨干優秀教師。民辦高校的師資結構表現為兩頭大中間小,即退休教師和剛畢業教師多,中青年骨干教師偏少。退休教師知識老化,剛畢業的教師教學沒經驗,這也是影響民辦高校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
(三)教學管理不規范,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
向管理要質量,規范化的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據筆者調研,目前一部分民辦高校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運行機制不夠健全,雖然它們也頒布了一些教學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沒有認真執行,教學管理水平比較低,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教學監督不到位。這會導致教學行為隨意性和學生學習趨易行為。
(四)教學質量評估、教學質量監督工作開展難度大
民辦高校生源和師資隊伍的特殊性與瓶頸加大了教學質量評估和監督的難度。首先,民辦高校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較好,但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自覺性不強,甚至偏科,個性突出,任課老師面對良莠不齊的學生,授課計劃往往會被打亂,造成實際教學進度與計劃教學進度脫節,使得教學計劃的隨意性加大。這就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其次,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來源多元,由本單位專職教師、母體高校教師、外聘教師三部分組成。教師隊伍來源的多元化,也加大了教學管理和質量評估的難度。另外,民辦高校負責質量管理崗位的人員較少,以廣東省23所民辦本科高校為例,負責教學質量崗位人員約1人,教學質量評估、監控的工作開展比較困難。
二、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有效途徑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建立有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以本單位為例,在專業建設上,以培養適應于廣東珠江三角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軟件人才和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熟練掌握本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其他專業應用型人才為重點,積極探索富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實際操作能力,改革探索多種教學方法、方式,如企業資源與學校課程相嵌套,根據企業需求定向培養人才,采用項目式教學法等。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只有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能力要求以及相應的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措施,才能整體系統的保障教學質量,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擔負著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撐。應創新體制機制,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教師隊伍建設,聘請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科研及學術能力較強的教師投入教學工作。通過青年教師導師制、“千百十”工程、國內訪問學者等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學術水平,通過教學基本功競賽、優秀課件比賽等活動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定期開展評選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優秀學習導師、師德評比等活動,表彰在政治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做出優異成績的優秀教師。通過表彰優秀教師,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投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從而帶動學院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通過教學事故條例限制教師教學行為的隨意性,用激勵與約束機制保障教學運行。
(三)加強教學管理制度建設,規范教學管理
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有目的、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教學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和規范的一系列教學管理基本制度,如制定教學管理制度,內容涵蓋各個教學環節;如制訂教學崗位責任制、教師工作規范、考場管理細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規程等,以確保教學活動在正常的秩序中有效地進行。強化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規范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的管理,構建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將理論的硬性指標與實踐過程中的軟尺度結合起來,保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正常運轉。
(四)加強教學質量監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包括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評價、教師互相聽課評價、系部領導聽課評價、教學督導聽課評價等內容,評價范圍包括教師的敬業精神、教學內容的適合度、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情況、課堂秩序等方面。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的建立,對督促教師搞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在進行教學質量監控方面,成立專門教學檢查和教學督導部門,深入課堂聽課,了解教師教、學生學的情況,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評價。實行學生信息員制度,收集教學效果與教學問題的信息。開展試卷和畢業論文檢查評估,促進各類考試和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化。
三、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系列文件,為我們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充分的工作背景、政策指南和理論依據。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切實下力氣去執行,就能夠在這方面做出成績,取得效果。
第二,民辦高校作為我國新型的辦學形式,成立的時間不長,教學質量管理經驗相對不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自身特點,在教學質量管理中大膽進行探索和實踐,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誰在這方面舍得下力氣,誰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第三,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力軍,也是學校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建立一支數量比較充足、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是民辦高校搞好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抓好。
第四,制定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是使民辦高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保證。只有在這方面認真下功夫,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并經常檢查上述管理制度的執行與落實情況,才能取得實效。
[ 參 考 文 獻 ]
[1] 左清.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省級監控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82.
[2] 秦和.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5(18):36-38.
[3] 楊冬梅.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創新研究[J].科教縱橫,2009(2).
[4] 馮祖琴.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J].中國成人教育,2009(7).
[5] 田彩萍.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長效運行機制構建要素[J].科學管理研究,2012(5).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