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審計體制是審計機關設置、人事、職責權限等方面結構及制度的總稱,當下在我國1983年恢復審計制度來,審計制度在各級政府和民眾的支持下發揮了較好的監督職能,揭露了許多經濟犯罪問題及社會問題。但是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的審計制度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當前國情,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缺陷及不足。在我國,審計單位的獨立性不強受各方權力制約,在處罰力度及承辦案件上阻力很大,主要問題表現為制度不健全不合理。文章就如何進行改革及如何完善體制提出一些改革思路和實施措施。
[關鍵詞]背景與意義;現狀與缺陷;建議
[作者簡介]文勁松(1971—),會計師,江蘇賽福天鋼索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經理。(江蘇無錫 214192)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我國自1983年審計制度實施以來,在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監督下,已揭露了許許多多的經濟要案,為企業為國家避免了很多損失,在審計制度的監管下,我國的經濟水平及市場規則得到了很好的維護,加快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幫助企業實現績效的有效提高。在現實操作中,審計部門的審計工作在有效監督企業內部管理的規范性,保護國家利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企業轉型,審計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新的經濟格局已形成了。在新的經濟格局下,現行的審計制度發揮作用的優勢漸漸的減弱,甚至陷入怪圈。實際生活中,審計單位常常不能提前發現問題,審計滯后性嚴重,常常等到經濟事件已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之后才會有大量的人力的介入。在中央政府的組織領導下常常有大量的審計風暴,但是因為社會結構的問題、審計制度本身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同類的經濟問題卻常常出現。這就值得我們對政府審計體制進行深入思考。
審計體制的制定影響到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只有從理論上充分了解我國政府審計體制才能在調整審計體系的過程中,有很好的建議。科學合理的審計體制可以推動我國司法制度的建設進程,探討出審計體制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全面構建監督管理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對政府審計體制改革提供充分的理論準備。
二、我國政府體制現狀及分析
隨著國情及經濟社會制度的劇烈變化,現行審計制度弊端日漸顯現,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審計單位的獨立性特征不明顯。機構組織的獨立性低,當地方審計單位在對當地大型企業或是本級政府進行審計時,如審計機關發現補審計單位存在大量的違規違法操作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一般出于經濟利益或是自身利益等方面的考慮,在實際執行中,很有可能會對審計單位的審計工作進行行政干擾,審計機關的審計獨立性無法得到保證。
經濟獨立性低,在我國審計法中規定,審計單位的所有費用都應列入財政預算,由同級別的政府撥付款項。地方審計單位履行審計職能,很多情況下要考慮到所出具的審計結果有可能對地方政府政績所造成的影響。當審計工作與政府部門利益或區域利益產生利益沖突時,很難在審計過程中進行公平公正的監督并客觀評價政府工作。
審計單位在人事安排上的獨立性低,地方審計機關的人事權完全受限于當地政府,這一行政制度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審計機關負責人的職位任免升降完全由地方政府決定。審計機關在例行審計中發現了問題常常迫于各方的人情關系不敢上報或是隱瞞上報,審計程序流于行式,未能發揮審計機關的作用。
審計機關在對人員素質上有很高的專業要求,但因人事權由地方政府掌握,在引進人才方面不能靈活的感受到市場的變化,順應形勢并作出調整。所以在聘任上部分崗位人員會出現專業不對口、能力不達標的情況。
在現實生活工作中,審計機關常常在查出重大的違規違紀行為后,在處理被監查部門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的阻礙,困難重重。被審計單位會利用各類手段方法來逃避處理,例如在被執行中強調執行處罰的困難,利用手段拖延,不配合逃避。或是提前將資金進行轉移,使得最后的執行得不到落實。只按審計部門審計結果處理一些小額罰款,對查出的重大問題規避處理,進行拖延。導致審計工作的執行力度不到位,整改效果不理想。重復的重大問題每年都出現,審計對企業或是地方地府不當行為的警示作用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依據我國審計方面的規定,地方審計單位只對本行政地區的各級部門或是企業進行審計,而由中央直接管轄的機構則由上級審計機關負責審計。上級審計機關由于所管轄地區過多,任務繁雜,導致像煙草等這類部門層次多輻射廣的企業的審計工作不歸屬于地方審計機關,又常被上級審計機關所遺漏,很少接受審計單位的監督,使違紀現像不時出現。讓國家人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我國的媒體與西方媒體相比,我國的媒體和群眾還不能發揮監督審計的主要任務。審計單位的審計結果和最后的審計結果執行情況,媒體及群眾還不了解,也無法獲得具體的審計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審計執行監督。不能形成輿論壓力環境,給審計單位在執行結果上提供幫助。當然在當下的自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自由媒體人擁有了越來越強大的話語權,這將為審計制度改革提供很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三、完善我國審計體制的一些建議
1.修繕法律法規,完善制度
參考國外的審計模式,行政審計模式符合我國現行的社會制度,但是它有很大的不利性,現在主流認為合理的立法型審計模式又對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提出了較大的調整要求,如果要照搬這類模式,我國的現行制度要做非常大的調整。雖然在審計方法有利,但是在調整周期上時間非常長并且牽扯范圍過廣,使用這類模式的實際操作性不強,如何結合我國實際做到又改革方案,又能適應國情是我國審計體制要面臨的問題。
2.提高審計單位的獨立性
要讓審計機關在審計工作中具有獨立性,就要解決我國現行體制下的審計模式的弊端,向現行的流行的立法型審計模式靠攏,讓各級機關由隸屬于下級的各政府行使人事權轉為由上級人大機構來執行人事權,對在工作內容上審計機關直接向人大領導匯報工作,這樣能解決地方審計機關在執行上的困境,也在制度上避免了缺陷。在財政上,地方審計機關不受地方政府的財政約束,這樣就從根上阻斷了地方政府對審計單位的經濟限制。經費由人大直接向地方審計機關撥付,審計費用從財政預算中單列出來,大大增強了經費的獨立性。減少了腐敗的可能性。
3.提升審計監督力度和透明度
審計機關從地方政府中獨立出來,在人事上不再由地方政府來任免,經濟上不再受地方政府撥付款項。在工作中,審計結果不用直接向本級地方政府報告,直接向中央審計部門報告,向人大直接負責。
實施審計機關人員回避制度和交流監督制度,我國長久以來就是一個講人情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緊密。這就造成了如果是本地審計單位來審計本地域企業或政府的話,存在很多人情關系,導致審計人員的腐敗,最后審計結果偏差巨大。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及真實性降低。
加大審計報告的公開透明度,要求所有的審計機關在網站上公開披露,利用社會輿論壓力進行監督,地方審計部門將每年的重點問題或是重點補審計重點單位成文上報中央,由中央向社會招開新聞發布會公開報告,接受人民監督。增強審計部門的威懾力,加強審計結果的執行情況,在執行力方面加大力度,做到實事求事。
四、結語
我國政府審計機關在中央政府、各級黨委及政府的支持下,政府審計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對許多違法違規行為、管理不善情況、浪費損失現象等進行了嚴肅披露。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全面發展,現行政府審計體制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暴露,阻礙了審計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衛建國.關于“審計體制”含義的探討[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4).
[2]高存弟.史維.國家審計的發展趨勢研究[J].審計研究,2003,(3).
[3]尹平.論我國地方審計體制改革[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3).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