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崔學明
[提 要]把傳統徽商文化運用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既有利于徽商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有利于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商業人才。把徽商文化運用于校園文化建設的三個層面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使得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的校園行為文化、學生就業率及學院影響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徽商文化;校園文化;素養教育
[作者簡介]王 靜(1960—),女,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管理、體育教學與訓練;崔學明(1976—),男,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教育。(安徽合肥 230601)
[基金項目]2014年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課題“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運用與研究”(CCB14002)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大多偏重于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而忽視了傳統文化對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校園文化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故在高職校園文化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必要的。徽商文化是一種發端并形成于皖南徽州地區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徽商群體熠熠閃光的精神與品質,對身處社會轉型時代的青年學生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將徽商文化融人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之中,融入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之中,必將成為對高職院校專業學生進行商業素養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寶貴資源。
一、徽商文化對高職人才培養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徽商文化是我國商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我國商業文化寶貴的精神財富。根植于厚實的儒學文化土壤上的徽商,在商業活動中能自覺地運用儒學思想來規范自己的經營活動,講究義利之道,以義取利,講究誠信商德,貨真價實。徽商所展現的這些商業文化在現代商業文明中仍有著重大的價值,有利于引導從商者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另一方面,安徽省高職院校的學生基本來自安徽省內,高職畢業生大多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將徽商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相互融合,有利于學生接受徽商文化,有利于徽商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有利于為本地區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商業人才。
徽商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融合,有利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深化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順利就業,有利于營造健康、文明、和諧且富有特色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
二、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運用徽商文化的實踐路徑
對現有的校園文化進行系統總結,對潛在的校園文化進行有序創生,將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進行充分整合,形成課外與課內相溝通、文化與教學相融合的校園文化體系,使優秀的校園文化從感官感受、課堂學習、班級生活、課外活動等各個領域陶冶學生個體。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路徑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結構,以一種有形而無聲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及行為。一方面是創設校園物質環境:以傳承歷史為主要功能進行校園環境布置。通過校園文化廣場的人物雕像——“胡雪巖”、“程大位”、“陶行知”,以及山頂雕塑“源脈”來昭顯學校的“能財會貿,財貿雙全”的人才培養目標。以班級文化墻、校園文化櫥窗及文化石等設施促進學生去傳承傳統、開拓創新的思維意識的養成。
另一方面通過圖文并茂的徽商文化長廊來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養成徽商的敬業、誠信、協作等精神以及勤儉、耐挫、好學等品格。通過打造綜合實訓樓的“徽商文化長廊”,以徽商的商業發展史、經營策略、經商之道、代表人物、成就業績、后世影響等為主題的內容打造“會說話的墻壁”,讓學生了解并積極傳承徽商文化,提高他們的商業文化底蘊,培養學生具備“誠實守信、義利并重”的職業素養;通過圖書館校史展廊,展現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走出來的新一代徽商的創業事跡,以激勵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為不斷提升學院為系統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培養合格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特別投資建設了創新·創意·創業與孵化服務中心,為有三創潛質和三創激情的學生搭建成果孵化基地,讓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創業,切實提升創業能力和實踐技能。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路徑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是塑造學校特色和品牌的關鍵。一方面通過校風、校訓、校歌等形式傳承與弘揚優良傳統。在5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形成了“顧全大局、齊心協力、敢為人先、頑強拼搏”的安財貿精神、“明德厚學,知行合一”的校訓,“勤勉務實,開拓創新”的校風,“立德樹人,精業鑄魂”的教風、“博學善思,修身強能”的學風等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核心價值理念,并與校徽、校歌共同構成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1]
另一方面通過財貿素養主題教育來構建良好的精神風貌。財貿素養教育也即是以傳承徽商文化教育為核心的五階段五主題教育(第一學期愛心教育、第二學期形象教育、第三學期責任教育、第四學期創新教育、第五學期創業教育)。把徽商文化教育融入“五階段五主題”教育板塊之中,以提高學生的徽商文化底蘊。通過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財貿素養教育基地,舉辦專題研討會、報告會等方式與途徑開展財貿素養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具備徽商品格,弘揚徽商精神。
同時,該院根據辦學特色和專業特點,以“一院”(雪巖貿易學院)“一所”(胡雪巖研究所)為平臺,以校報、學報為抓手,定期推出徽商文化典籍及最新學術成果,也不同層次地開設了徽商文化的選修和必修課程,以更好地培育我們財經類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路徑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中層結構,是師生共同成長和學校長期發展的精神動力。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雙基雙掛”制度,發揮課程實訓的社會作用,在實踐教學中融入徽商文化教育,完成由認識到行動的轉變。所謂“雙基雙掛”模式:即高職院校與簽約企業成為良性互動的人才培養基地,教師到企業參與一線具體的掛職鍛煉,培養豐富的職業知識和經驗;企業人員進入學校參與具體實訓課程的教授,成為特聘教師,將實用有效的職業知識直接傳授給在校學生,了解學校培養人才的方向,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連接,學院與企業互為人才流動的平臺和掛職的部門。[2]這一模式直接實現了“雙師型”、“技能性”教育人力資源優化。通過“雙基雙掛”,使學生將課堂和書本中獲取的徽商知識轉化為具體的體驗和行為,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并最終內化為個人素養。
另一方面根據財貿素養教育的實施與考核辦法把徽商文化教育與五主題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始終,不斷強化學生對徽商的理性認識,促使學生自覺傳承和發現徽商精神,奠定“誠實守信、勤勉進取”徽商理念。學院自2007年實施財貿素養教育以來,通過大膽實踐與創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實踐模式與理論體系,在優化財貿素養教育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在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方面,在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與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收獲。
另外,學院還通過制度性的主題活動來強化徽商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園文化的潤物無聲的浸染熏陶是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徽商文化塑造的良好方式。以了解徽商文化、傳承徽商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職業技能節”、“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安全衛生活動月”、“誠信教育月”、“讀書活動月”、“就業指導活動月”,“財貿大講堂”、“企業家大講堂”等常規活動,以及各類專題展覽、講座、演出、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悟,加深對徽商文化的認知和接納;組織學生走進徽州,身臨其境感受徽商的發展歷程,領略徽商文化的內涵;讓學生與新時代徽商面對面交流,近距離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舉措,培養學生樹立“有愛心、講誠信、負責任、會創新”的商業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并積極傳承徽商文化,提高他們的商業文化底蘊,培養學生具備“誠實守信、義利并重”的職業素養,弘揚徽商精神,努力實現“能財會貿、財貿雙全”的育人目標,學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傳承徽商文化,培育財貿精英”的特色校園文化。
三、徽商文化運用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效果分析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通過不斷創新財貿素養教育的路徑和載體,注重把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積極推行財貿素養教育活動,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道德素養為基石,以全面發展為目標,切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校園行為文化的提升
以傳承徽商文化教育為核心的財貿素養教育實施幾年來,學院在學生行為文化建設上取得了顯著地成效。校園文化不僅是寫在墻上,而且是深深地融在人的心里、表現在人的行為中。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各院系及數十個學生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建立了高品味的校園行為文化。在前面所述的各種形式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學院以“三風”(校風、教風、學風)“兩堂”(課堂、食堂)“一宿舍”為抓手,注重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還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開展各項主題活動。依托安徽省供銷社服務三農,把社會作為“五階段五主題”教育的最大舞臺,既能使學生認識社會、服務社會,又擴大了學院的社會影響。近年來,該院學生相繼開展了“大學生走進鄉村志愿服務”活動、青年志愿者開展義務支教活動、愛心募捐活動、無償獻血、義務植樹、各類展會服務、到城市交通干道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等等。這些活動使學生在實踐鍛煉中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院通過一系列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把徽商文化教育貫穿于財貿素養教育始終,融入“五主題”教育板塊之中,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技能型的財貿人才,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學生就業好評率的提升
該院通過財貿素養教育,以期培養具有時代風格和高度的賈而好儒的財貿精英,并能孜孜不倦吸收中華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精髓,以期今后能走上就業創業成功之路。近年來該院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好評率都超過和達到了90%,并有多人榮獲了中國金谷花橋國際商務城獎學金。學院已連續多年榮獲安徽省教育廳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該院畢業生創業成功率也達到了3.4%。創業成功的財貿學子會定期來學院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做就業創業專題的經驗交流與分享,同時他們也會秉承徽商的團隊與奉獻精神,優先聘用該院畢業生。
(三)學院影響力不斷提升
財貿素養教育實施以來,該院錄取分數線屢創新高。近四年已蟬聯安徽省高職院校錄取分數線之冠,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的品牌已經塑就,得到了社會、企業、家長、學生的普遍認可。學院學生在服務企業、服務社區等活動中,也多次獲得所服務的企業、政府和其他社會機構的表彰。
該院正是不斷將徽商文化運用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之中,一方面將傳統徽商與現代的商業文化和優秀成果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商業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也擴大了徽商文化的影響,使徽商文化自身在傳播過程中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現在該院已經形成依托行業、服務地方、科學定位、錯位發展的特色辦學新常態,力爭抓住全省推進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戰略的發展機遇,為服務行業發展和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良斌.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
[2]尤蘭蘭.高職院校教育人力資源優化的方法研究——以“雙基雙掛”模式為例[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