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德槽 邱凌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2
摘 要 隨著體育教育改革的進行,創新成為改革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創新是體育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此前,我國很多教學工作者通過理論結合實際,在分組教學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提出“異質分組”的教學方法。本人通過實踐發現“異質分組”教學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異質分組”教學法的相關概述、異質分組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普修課中應用的具體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 異質分組 高校籃球普修課 運用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之間的關系限制于教師的權威掌控,學生在集體學習的大背景下單獨學習,并沒有真正發揮同伴交往在增進個體認知、情感、社會性、價值觀等方面發展的功能。事實上,筆者認為傳統教學的弊端并不在于集體性,而是忽略了集體課上同學間交流合作的作用,沒有真正的發揮集體的優勢。因此,如何在課堂中發揮集體的優勢,成為各個學者爭相討論的新課題。在這種情況下,分組教學逐漸得到專家們的重視。一般來說,分組教學分為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而單純的同質分組教學往往使教師在情感上側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而基礎較差的學生會產生自卑情緒,進步緩慢、厭學、成績不理想等不良情況。隨著近些年高校招生的不斷擴大,高校籃球教學資源越發的匱乏,教師更加難以照顧到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教師跟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嚴重阻礙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而異質分組法能更有效率的改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交流的問題,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個體的學習興趣。
一、異質分組教學法的概述
異質分組教學就是按照確定關鍵屬性的“質”作為分組依據,將性質不同的學生按一定標準混合編制成不同小組進行教學。在籃球課教學實際中,就是按照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籃球技術水平等標準進行劃分,有意識的拉開小組成員之間的差距,將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有機的聯系在一組進行統一教學。
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是異質分組所不同于同質分組的優勢之一。學生獲取知識的動力與學習后各項技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和所處學習環境與知識構成的群體。異質分組實際上就是創造一個結構比較合理,主題明確的環境和群體,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和練習。盡管小組成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一起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各自擔當一定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共同解決問題或者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負責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學生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展開更多的交流和互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模式使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再是劣勢,而是一種促進學生進步的動力。當學生被認可的時候,必將從心理上激發對學習的熱情,對于進步的渴望,也促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主動找出自身不足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異質分組教學不止促進集體共同進步,也兼顧了學生的個別發展,衡量標準就是每個人同自己相比是否取得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原則和規律、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形式和方法,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案,整體把握整個教學過程,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達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水平有所提高的目的。
二、高校籃球普修課異質分組的運用
(一)分層-混合編組
異質分組的前提是始終以已有的班級為單位,并不重新組合班級,只是在班級內部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組。并且不能改變原有的教學計劃。異質分組教學最根本的原則就是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因此,在分組之前,首先要根據各學科的學科性質和專業因子確定分組的依據,也就是所謂的“質”。對于大學生普修課籃球教學而言,主要影響因素就是學生之間身體素質的差異和原有的參差不齊的籃球專業技術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的不同來進行分組,以保證每個小組內部成員所屬不同層次,而非同一水平。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保證分層的科學性,應先通過確定好的指標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考核,將一個班級劃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可以假設,將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都偏好的學生歸為甲層;將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二者中有一個較好的 歸為丙層。而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都相對較差的學生歸為丙層。當然,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局限于三個層次,教師根據實際人數和學生的水平差異特點,分成相應的小組。相關研究表明,異質分組教中每組人數控制在4-6人最佳。在高校籃球普修課中,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通常采用5人為一個小組的方式。其中既包括技術水平較高,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也包括二中都相對較差的,還包括居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其中,水平較好的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發揮榜樣的作用,為水平較差的學生提供學習動力和幫助。
(二)保證各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組內異質”要求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能夠體現整個班級的縮影,它是根據一定“質”的標準,將學生科學的分成不同層次而又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目的是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成員之間交流合作和互相幫助。由于劃分層次的標準是同一的,那么分組后的結果,基本保證了 “組間同質”。“組間同質”是從學習小組整體的角度來看,每個小組之間的總體水平相差不多,這是各個小組之間比賽公平性的基本前提。小組內部的異質性,連帶產生班級內每個小組之間的同質性。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各有不同的作用:組內異質可以促進組內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而組間同質則為整個班級內進行公平競爭提供了基礎。協作和競爭是矛盾統一的范疇,協作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而競爭是提高整個學習小組整體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
(三)小組成員分擔學習任務
教師把每節課的籃球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分配給學生練習任務,使學生明確要學習的目標,通過老師的知識講解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快速、準確并且快樂的掌握籃球知識技能,并形成學習籃球的技能技巧。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務。學習的效果必須依賴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每個人的成功都依賴于其他人的成功,他們有很強的依賴性。任務驅動和適當分工可以保證小組成員積極投入,在籃球課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影響。
(四)小組成員擔當一定角色并互換
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擔當特定的角色,這些角色不僅明確了每個組員的任務而且使他們體驗到個人的價值,避免了某些組員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小組中,教師的領導力度減弱,教師由傳統集體教學的“權威”角色向“顧問”、“同伴”角色轉化。學生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得到增強,由對教師的被動服從向配合、協同轉化,學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平等、民主的關系,而學生進行角色變換,可以是發問者,可以是解釋者,可以是協助者,可以是評價者。由于水平不同,一些學生也可以充當教師的角色,幫助其他同組成員。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各個層次之間縮小差距,也可以因分享領導角色而促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論
異質分組教學方法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教育學者的青睞。在高校籃球普修課中,由于學生之間水平差異較大,同質分組勢必會有很多障礙,比如教師無法很好的把握教學過程中精力的分配問題,難免對有寫同學“照顧不周”等。異質分組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夠令教師解放更多的精力來調控整體的學習進程,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和教學效果,同時還能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協作意識。并且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積極情感的培養,從而提高整個班集體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王紅宇.教學組織的未來走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5(1).
[2] 潘前等.新形勢下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思路[J].福建體育科技.2003(2):54-56.
[3] 教學分組.教育技術通訊[J].2002(6)(總第十七期).
[5] 林小燕.體育課異質分組教學探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2:10-11.
[6] 勝以芝.“異質分組”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教育.2003(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