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滔 王斌 劉寧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提出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從素質教育角度來看,體育這門學科的有效實施是非常重要的,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樹立陽光體育理念。為了將學生培養成為綜合型人才,高校應當高度重視體育學科,樹立陽光體育理念,積極構建體育文化,以便熏陶和影響學生,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質、增強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素質等。本文通過概述現代陽光體育含義及特點,重點分析陽光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文化構建。
關鍵詞 陽光體育 高校 體育文化
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首次提出了陽光體育理念,并制定了一系列實施細則,然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在高校體育文化中應用陽光體育理念,意在強化學生體質、增強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等,促進學生全面化發展[1]。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其責任是向企業、社會、國家輸送優秀人才,所以,在我國對綜合型人才需求較大的情況下,高校應當明確何為綜合型人才,進而加強人才培養。也就是在陽光體育理念下積極構建體育文化,使之可以影響、熏陶學生,提高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體育精神,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一、現代化陽光體育理念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一)陽光體育理念的基本含義
基于《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的規定,確定陽光體育理念的基本含義是指高校體育教師要用自身愛心來關愛、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關注和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和肯定學生的自身潛力,讓學生成為有團隊協作意識、努力奮發向上的合格人才。基于此概念,可以確定此理念的樹立,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得體育教學更加人性化、實用化、有效化。
(二)陽光體育理念的特點
1.自由性
相對于傳統體育教學理念來說,陽光體育理念的最大特點是自由性。因為陽光體育理念并沒有提出任何的限定范圍,更多的是讓教師發揮自身的能力與愛心,輔助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并逐步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這使得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自行支配自己進行不同幅度、不同類型的體育項目鍛煉。
2.全面性
陽光體育理念還具有全面性特點,主要是陽光體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健康問題,通過要求教師關愛學生,鼓勵和激勵學生,使學生身體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注意營造輕松的、愉悅的學習氛圍,以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學習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個人情感自我調節能及人際交往能力不斷增強[2]。
二、陽光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文化構建的策略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陽光體育理念的樹立,對于良好的傳播體育文化有很大促進作用。那么,在陽光體育理念下如何構建體育文化呢?筆者的建議是:
(一)加強陽光體育理念的宣傳
真正實現陽光體育運動,首先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并且讓學生熟知陽光體育運動,如此學生很容易受到影響,而參與到陽光體育運動中來。所以,陽光體育理念下構建體育文化的第一步就是加強陽光體育理念的宣傳,也就是相關負責人應當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園網站、宣傳手冊等進行陽光體育理念的宣傳與推廣,以便學生在校園生活之中能夠頻繁的接觸陽光體育理念,進而了解陽光體育理念。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組織陽光體育活動,鼓勵和激勵學生參與活動,以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夠對陽光體育產生興趣[3]。
(二)積極改革高校體育文化課程
貫徹落實教育部要求,樹立陽光體育理念,積極構建體育文化,還需要開設體育文化課程,以便學生可以受到體育文化的熏陶、影響,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積極主動的參與陽光體育。那么,在陽光體育理念下如何改革體育文化課程呢?自然是從陽光體育理念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審視高校體育文化課程,明確體育文化課程存在的不足,進而優化調整體育文化課程,以此來增強體育文化課程的趣味性、教育性,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學生,讓學生對體育文化課程產生熱情,積極投入課程教學之中[4]。
三、結束語
總局和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在高校體育文化中應用陽光體育理念的情況下,高校樹立陽光體育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體育文化建設之中,滲透陽光體育的自由性、全面性等特點,使得學生能夠受到熏陶和影響,逐步提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長此以往可以強化學生體質、增強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等,促進學生全面化發展。所以,陽光體育理念下高校積極構建體育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龐伊婷.新媒體發展與體育運動文化的價值重塑[J].體育與科學.2013(3):87-89.
[2] 白海鵬.談新媒體環境下體育文化的傳播特征與策略[J].未來與發展.2014(2):22-24.
[3] 方新普.社會變遷:高校體育文化脈絡及其特征的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389-393.
[4] 戴劍.論高校體育文化的缺失[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