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全
小學三年級,處于由低段過渡到中段伊始,語文教學的重心從偏重字、詞的識記積累與句的學習,轉向兼顧段、篇的有意識的感知與理解,并且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對段、篇運用能力的有目的的訓練,即開始習作訓練。由于學生年齡特點所限(才8歲),特別是生活在文化生活氛圍相對欠缺的偏遠農村的兒童,筆者認為巧用文本之“米”,抓實“續寫”訓練,是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有效途徑。現以續寫《小攝影師》(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為例,就“續寫”在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所起的作用及具體訓練策略闡述一隅之見。
一、巧用文本故事“情節”之米,妙選興趣激發的切入點。
興趣是成功之母。三年級學生剛剛學寫作文,不懂習作基本表達方法,缺乏觀察生活能力,缺少寫作素材。因此,激發習作興趣是能否進行有效習作訓練的關鍵。毋庸置疑,續編故事是契合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的,是該年齡段兒童所熟悉且熱愛的。因其是一種趣味性極強的練習,能較自然地激發兒童的想象,引起兒童的興趣,激起兒童創設“答案”的好奇心與取得成功的愉悅感。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6課《小攝影師》,課文后安排小練筆——我想接著往下寫這個故事。
學生在學完這篇課文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交流心得時,都對小男孩未能完成給高爾基照相的心愿而深感遺憾。此時,課后安排這樣的練筆,無疑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訴求欲望,即觸發“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此時,教師巧借契機及時點撥,讓孩子們大膽設想各種可能結果,從而水到渠成地激起孩子們“我手寫我心”的習作興趣與欲望。
二、巧用文本故事“角色、場景”之米,妙解習作構思的支撐點。
續寫《小攝影師》,恰是建立在對課文內容的全面理解,對人物背景、性格特點的準確了解的基礎上的,展開合理想象,設想小攝影師第二次給高爾基照相的可能情形,并形象、生動地描述出來。
這里文本(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高爾基和小男孩)、主要事件(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具體場景(高爾基家里)、敘述形式(人物對話)等是確定的,學生是完全可以借用的。這既預防了學生出現“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習作茫然感,又從根本上消除了學生“難為無米之炊”的畏難情緒。并且,在前面學習課文后已激起的“表達訴求”欲望基礎上,“有樣可依”的支撐,更堅定了學生急于表達、樂于表達的信心。
三、巧用文本故事“敘述形式”之米,妙作“表達方法”訓練。
本杰明·布盧姆指出:“在中小學階段,只要讓孩子們在寫作方面得到適當的指導,學會入門技巧,在各種因素觸發下興趣盎然,就會被訓練得像那些有成就的作家一樣去寫作。”訓練表達方法,就是讓學生掌握”米”成“炊”的過程方法,也就是習作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句、段組成“篇章”的一種練習。當然,進行習作訓練時,基本的習作方法只能從一個方面開始,由此及彼,循序漸進。
如《小攝影師》一文中,敘述形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人物對話。人物的性格特點(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愛,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與禮貌)、事件的經過,都是在人物間的對話中體現與展開的。因此,在續寫《小攝影師》中引導學生學習“仿寫人物對話”,就是本次續寫訓練的重點與難點。但是切不要對初學習作的兒童歸納“通過人物語言、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等純粹的習作方法,只要讓學生在習作中,適當注意:對話內容符合人物的身份,且語句通順,意思清楚即可。
另外,本次續寫《小攝影師》前,指導學生注意觀察課文,感受人物對話的內容基本上是分自然段來書寫的,從中練習描寫人物對話的表達方法。同時,模仿寫人物對話內容時,雙引號的規范使用。在教師適時點撥的指導下,學生基本都能達到這一基本方法的訓練要求。如學生習作訓練片段:
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深深地鞠了個躬,說:“對不起,高爾基同志!我昨天不該把您的話忽視了。我現在已經準備好了,請讓我為您再照一張相。”
高爾基說:“可以啊。”
小男孩擺弄了一下就照好了。
小男孩說:“高爾基同志,謝謝您給我一次機會。再見。”
“要不要我派人送你?”高爾基問。
“不用了。”小男孩說完就開心地回家了。
以上是我所執教的三(4)班吳坤杰同學的習作片段。
四、巧用“文本續寫”形式,妙成“作文能力”之事。
“作文就是用筆寫話”“我手寫我心”。文本故事續寫,能充分發揮學生大膽的想象,讓學生再認識、再創造,真正形成并發展習作能力。
本次續寫《小攝影師》的習作練習中,孩子們表現出的學習能力與創造潛能是那樣的驚人,現摘抄兩個片段例證:
楊芷怡同學生的習作片斷:
小男孩又一次來到高爾基的家門前。
“你是昨天來的小男孩嗎?”秘書問。
“是的。”小男孩點點頭。
“快進來,高爾基先生等你好久了。”秘書欣喜地說。
小男孩走進去,向高爾基敬了個禮,連頭也不敢抬,說:“高爾基先生,昨天我耽誤您寶貴的時間,實在抱歉。”高爾基微笑著說:“沒什么。”……
簡評:課文結尾是“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小作者能緊扣該句話的意思進行合理的想象,并能通過符合人物身份的對話描寫來展示事件的發展過程。自然且具體地展現出秘書對小男孩的喜愛,小男孩的禮貌,高爾基對孩子的關愛等人物特點。模仿課文,雙引號的使用也規范。
葛立盈同學的習作片斷:《病中照相》
高爾基等了一天又一天,就是不見小男孩的身影。一天,高爾基意外收到了小男孩的一封信,信上說:“親愛的高爾基同志,我生病了,不能給你照相,很遺憾!我現在住在醫院里……”高爾基看完信后,馬上叫秘書去買一束五彩的鮮花和一籃新鮮的水果,然后帶上裝好膠卷的照相機,親自去醫院探望小男孩。當高爾基高大瘦削的身影出現在病房門口,對著小男孩微笑時……
簡評:多么大膽的想象!多么新奇的視角!能創造性地兼顧高爾基的角度來續寫故事。為續寫故事,自擬的題目是多么的熨帖啊!(注:該生體質欠佳,常請病假,本期開學,剛從外地住院返校。這何嘗又不是她真實生活的一種映射?)何謂“作文就是用筆寫話”“我手寫我心”,這就是詮釋。
綜上所述,根據文本特點、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需求,巧用文本內容,經常設計一些新奇、有趣的續寫練習,既能鞏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又能借鑒并訓練表達方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