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娜
摘 要: 新課程帶來新氣象,為了適應當今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新化學課程賦予了化學實驗新的理念、新的目標與新的評價標準。本文就如何發揮實驗的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探索,意在更有效地開展實驗教學,更好地實現化學新課程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 實驗教學 探究性實驗 能力培養 生活實際
“化學是實驗的科學。只有實驗才是最高的法庭” 。實驗的神奇之處在于,它通過教師演示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象,變無形為有形,是學生快速掌握化學知識的捷徑之一,同時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進而化學實驗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梢哉f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基礎和必由之路。因此,教師在新課改下如何更好地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成為一項課題。
一、化學實驗與新課的導入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關鍵。適合事宜、與“課”俱進的課堂導入是一次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正確而巧妙的方式或方法進行課堂導入,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成功的導入能夠提起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動學習動機。因此,我認為一堂好課應該一開始就扣人心弦,而實驗是激起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師導入新課時,如果巧妙安排一些簡單易做、色彩鮮明,甚至讓人匪夷所思的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在短時間內以最佳的心態進入角色,明確思維方向,激發學習興趣,就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例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習某些章節時,教師演示一些簡單有趣的實驗,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比如在講“燃燒的條件”時,可先表演“燒不壞的手絹”的小魔術,學生均大感不解,急欲知道其中的奧秘,通過一個小小的趣味實驗,既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一定不錯。
又如在講鈉的化學性質前,首先演示一個水能生火的實驗:在蒸發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綠豆大小的鈉,然后用滴管滴加兩三滴水,結果蒸發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學生看到這種異常的現象,既興奮又好奇。這樣,巧妙營造求知氛圍,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
二、化學實驗習慣的初步養成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痹趯嶒炚n堂教學中,我們應盡量構建讓每一個學生喜歡的實驗設計,營造讓每個學生動手的實驗氛圍,以人為本,以趣為經,以樂為源,以愛為動力,努力使實驗課教學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引導學生從認知上接受,從情感上融洽,從行動上共振,以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為例。
在演示實驗前,要讓學生了解實驗的目的和操作步驟,并根據預習的情況,寫出實驗可能發生的情況,準確記錄和表述實驗的現象,分析實驗的結果。這樣學生對實驗的觀察才會完整、清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觀察獲得預期的效果。例如在做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如果學生不明確觀察目的,只能被金屬鈉與水反應的響聲及鈉在水上的轉動吸引,而對鈉熔成小球并浮在水面則視而不見。相反,如果教師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實驗,寫出預習報告,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鈉在燒杯中的位置,鈉的狀態,反應后向燒杯中滴入酚酞試液燒杯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等,最后總結成“浮,游,熔,紅,聲”,使學生在實驗中對一個又一個新奇的現象及時觀察到,就會使他們對實驗觀察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強化探究性實驗,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探索性實驗需要學生親自動手,近距離地觀察和思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實驗中獲取寶貴經驗,勇于面對困難,最終戰勝困難,這是常規實驗無法做到的。探索性實驗能促進學生自主構建新知識體系,從而學會學習,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我們可以根據課本知識增設一些課本以外的實驗,實驗更具有個性化的特點,一些書本上未出現的現象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探究興趣的提高,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實驗基本技能,而且培養和加強學生創新的思維和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師在演示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故意不吸金屬鈉表面的煤油,導致出現大量黑煙,學生頓時表現出驚奇不解(教材上明確指出鈉與氯氣燃燒出現的是應該是大量的白煙)。
教師:黑煙的產生似乎不正常。我們來推斷一下鈉與氯氣反應的產物應當是什么? (生:是NaCl。)
教師:從理論上講,這個反應應當產生什么現象呢?
學生:金屬鈉燃燒,產生白煙??墒呛跓熓菑哪膬簛砟??
教師:同學們可想一想,金屬鈉是如何保存的,再分析實驗中出現黑煙的原因。
學生:金屬鈉是保存在煤油中的,剛才老師取用的金屬鈉表面沾有不少煤油,在反應中煤油也燃燒,就出現了黑煙。
教師:真是這樣么?我再做一遍實驗,大家注意觀察并且和剛才的實驗對比。
教師在重做實驗時,認真用濾紙擦干鈉表面的煤油,鈉在氯氣中燃燒時產生白煙。通過兩次實驗的對比,學生對鈉的性質有進一步的認識,生成了課堂的精彩。
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故意預設的實驗失誤以外,常常還會碰到一些事先沒有預料到的課堂演示實驗失敗或異常,這些偶然性事情的發生,使教師難以按教案設計的步驟進行教學。有些教師在出現教學意外后不知所措,自己心中沒底,故意掩蓋發生事實,篡改實驗數據,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事實上,這些節外生枝的問題和活動說不定其價值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也許更能妙手生花,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
四、融化學實驗于日常生活
化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學過程中把有關問題放到生活中啟發學生思考,可以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科學技術等的密切關系。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身邊,體會化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從而從根本上消除或減輕人們對化學的誤解,以正視聽。
例如在講蛋白質的變性時,可以直接利用生活中的熟雞蛋、咸鴨蛋的做法,醫院有酒精消毒,久置的衣物要日曬消毒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變性的方法是:高溫,紫外線照射,加入有機物或重金屬鹽等。
又如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實驗教學中可以提問學生:火災會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如果我們的住房著火,是否要打開所有門窗?為什么?同時向學生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又如在講銨鹽的性質時,銨態氮肥使用為什么要避光保存,使用是埋于土下,避免與堿性肥料共用,引出銨鹽受熱與分解會與堿性物質發生反應。
總之,化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生命線,化學教學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提高實驗的有效性是化學教師永恒的主題。當然,提高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化學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