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春
摘 要: 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幼兒衛生學》是必修的課程之一,也是該專業最基礎的課程,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基礎必修課。本文探討了《幼兒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途徑,旨在提高幼兒《幼兒衛生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 《幼兒衛生學》 教學質量 有效途徑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使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適應將來就業生存,讓學生未來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在進入工作崗位后沒有束手無策的情況,提高《幼兒衛生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保健能力教育勢在必行。本文從提高幼兒衛生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方面提出建議。
一、采用案例教學法來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在校學生缺乏幼兒保健的實際經驗,幼兒保健的實踐操作能力難以形成,因此可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幼兒保健工作的能力培養。我在《幼兒衛生學》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收到較好的效果。通過剖析具體的案例,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相關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在教學中根據講授的具體內容安排相關案例進行討論。案例的選擇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水平和能力,難易適度。討論時要以小組為單位,并進行分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寫出簡單的分析報告,從而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學前兒童常見疾病及預防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學前兒童常見病的典型特征和護理知識,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病例,提出幼兒患了哪種疾病,該如何預防?教師通過列舉實例,讓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幼兒衛生學的案例教學法學習可以設置場景模擬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掌握幼兒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對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有較大的益處,一定程度上節省授課時間,學生也更容易在扮演中了解和熟知知識。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將理論知識深化到學生腦海中,還能調節課堂氣氛,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將幼兒保健理論和實際聯合起來,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應手。
二、通過實習實踐活動來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其需要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活動相結合。例如《幼兒衛生學》課程在幼兒園實踐中使學生接觸與參與幼兒園的實際工作并接受教育,加深對幼兒解剖生理特點及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理解;能夠采用有效的保健措施,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兒發育的因素,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聯系身邊的幼兒及幼兒園的實際,分析其中的衛生現象,讓學生利用見習機會觀摩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觀察接待幼兒入園、進行晨間檢查的內容及過程;對幼兒園的食譜進行分析,利用假期練習測量幼兒的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所用這些都要求學生盡量做到用筆記錄、用腦分析。這樣做的結果不僅能使學生將課本知識具體化,而且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在實習過程中的實踐操作經驗,會得到在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也會充分認識自己在幼兒園工作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及職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以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具體方法和步驟在幼兒園保健工作實踐中可以得到新的認識。還可以鞏固和加深理論知識,對于獨立工作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可得到培養。獲取幼兒園相關的實際工作是通過實習實現的,沒有實習的理論知識都是紙上談兵,幼兒保健的實際能力不能較好地形成。
三、妙設問題情境來提高教學質量
這里所說的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幼兒實際,創設以問題為核心因素的教學情境,把學生放在新的未知的問題研究中,讓他們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提高社會交往能力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幼兒常見傳染病章節的水痘部分,提出以下問題:(1)你知道為什么會出水痘嗎?而且出現在幼兒身上居多。(2)你如何判斷幼兒出水痘了呢?你有什么預防或治療水痘的小招嗎?學生以小組形式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學生在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具體情況,創設班主任處理幼兒出水痘、看醫生、護理、控制傳染等問題情境,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鼓勵幼兒通過實踐活動自主探究,促使他們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自覺地分析解決問題。
四、有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單一教學手段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很好的平臺,在幼兒衛生保健教學中,加大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實現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并把它有效地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在課堂上適當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動畫和視頻材料,把課本上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授“肺循環”時,教師可以通過Flash,把動脈血和靜脈血中與肺泡間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景以動畫形式演示出來,并配合講解,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收獲,同時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有趣性。
當然,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的使用也對教師提出新要求:教師必須會熟練操作電腦;會利用網絡搜索有效的課用資源;會制作各種形式的精美課件,等等。這要求教師要自我加壓,善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
五、小組合作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
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讓各小組明確自己的具體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如把2016級學前教育1班分成6組,每組5人,組織他們到松原市各大幼兒園調查幼兒家庭飲食狀況并進行研究,學生認真調查,并根據所獲資料對幼兒飲食不良習慣的原因做分析,提出如何使教師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幫助家長科學安排飲食、科學育兒的策略。
六、“探討式”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
讓每個學生自己收集有關材料,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放到全班去討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僅要把所需要講授的基礎、知識、原理、概念傳授給學習,還要提出不同的學術觀點及創造性的見解讓學生討論。注意學習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度。如進行專題討論,為什么小孩喜歡吮自己手指頭,有沒有什么害處,如何對待。有些學生提出小孩是否缺乏某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等,甚至有個別學生提出,不如把手指頭洗干凈,讓小孩自己去吮,這些觀點的提出不一定都科學,但有利于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總之,幼兒衛生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能單一依靠某種條件的實現,而是多重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基本功,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及教法,對教學進行適當的改革,提高幼兒衛生學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成為合格幼兒教師,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汪先平.高職高專《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0(15).
[2]高玉燕.中職校幼兒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1,(5):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