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紅 熊 杰 周貴軍 向雙慶 施 剛
(安順市平壩區人民醫院,貴州 安順 561100)
淋巴結轉移度預測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遠處轉移的價值
吳廷紅 熊 杰 周貴軍 向雙慶 施 剛
(安順市平壩區人民醫院,貴州 安順 561100)
目的 探討淋巴結轉移度(LNR)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遠處轉移的預測價值。方法 選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該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術的老年結直腸癌患者96例,按照有無術后遠處轉移將入組患者分為實驗組(轉移組,36例)和對照組(非轉移組,60例),按照LNR水平高低將入組患者分為HLNR組和LLNR組,統計分析LNR的相關臨床病理因素,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響老年結直腸癌出現術后遠處轉移的臨床病理因素,總結分析LNR與老年結直腸癌患者出現術后遠處轉移相關性。結果 HLNR組和低LLNR組在年齡、大體類型和分化程度等方面均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大體類型及分化程度與老年結直腸癌LNR水平獨立相關(均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大體類型、分化程度、淋巴結檢出總數(ELN)及LNR等方面均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LNR、分化程度及大體類型與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遠處轉移獨立相關(RR:2.098;CI%:1.050~4.192;P<0.05)。結論 LNR、分化程度及大體類型與老年結直腸癌術后遠處轉移獨立相關,可聯合預測老年結直腸癌術后遠處轉移情況。
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度;遠處轉移
結直腸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術后的遠處轉移問題〔1〕。目前手術依然是結直腸癌治療的最重要、效果最確實的治療方法〔2〕。淋巴結轉移是結直腸癌主要的轉移方式,是評價預后的重要依據之一〔2〕。研究表明,淋巴結轉移度(LNR)與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獨立相關,與總生存率及無病生存率密切相關〔3〕,但LNR與老年結直腸癌術后遠處轉移的相關性研究報道尚少,本文旨在探討LNR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遠處轉移的預測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普外科結直腸癌患者96例,年齡35~87〔平均(71.37±11.45)〕歲。根據有無術后遠處轉移分為實驗組(轉移組)36例及對照組(非轉移組)60例。納入標準:年齡>65歲;均行根治性手術;由同一組醫生完成手術;病理診斷確診為結直腸癌。排除標準:姑息性手術患者;術前行新輔助放化療患者;不能配合完成治療者。術后病理檢出淋巴結個數中位數9個(1~48個),陽性淋巴結個數中位數2個(1~22個)。
1.2 方法 LNR為陽性淋巴結個數/檢出淋巴結個數(ELN),根據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兼顧敏感性和特異性,取0.16作為評價的最佳分界點,分為高LNR組(HLNR組,LNR≥0.16,45例)和低LNR組(LLNR組,LNR<0.16,51例)。隨訪:對所有入組患者進行電話及門診隨訪,隨訪終點為患者術后出現遠處轉移、死亡或者觀察結束時間。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χ2檢驗、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1 兩組臨床病理因素分析 兩組年齡、大體類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結檢出總數(ELN)差異顯著(均P<0.05)。見表1。
2.2 LNR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年齡、大體類型、分化程度及ELN與老年結直腸癌LNR獨立相關(均P<0.05)。見表2。
2.3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病理因素單因素分析 中位隨訪時間46個月(16~70個月),隨訪期間4人失訪,失訪率4.17%。術后出現遠處轉移36例,其中肝轉移20例,肺轉移9例,骨、肺及多臟器轉移7例。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大體類型、分化程度、ELN及LNR等方面均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3。

表1 HLNR組和LLNR組單因素分析(n)
與HLNR組比較:1)P<0.05

表2 LNR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病理因素單因素分析(n)
與實驗組比較:1)P<0.05
2.4 老年結直腸癌術后遠處轉移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大體類型、分化程度及LNR是影響老年結直腸癌術后發生遠處轉移的獨立相關因素(均P<0.05)。見表4。

表4 老年結直腸癌術后遠處轉移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體類型為隆起型患者淋巴結轉移比率和術后遠處轉移比率低于潰瘍型患者。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大體類型與老年結直腸癌患者LNR水平及術后遠處轉移發生情況獨立相關。有研究顯示,外生性腫瘤腸壁浸潤比率低,淋巴結轉移率及術后遠處轉移率低,而且大體類型與腫瘤分期有密切相關:隆起型多處于中早、中期,潰瘍型或者浸潤型多為晚期〔4〕。腫瘤分化程度越低,惡性程度越高,惡性細胞所占比例也越高,細胞核異型性表現更為顯著,導致的后果是致使腫瘤表現出更強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從而展現更強的轉移能力。一旦當血管受累受到腫瘤侵襲浸潤時,腫瘤細胞便會順勢進入血液,最終經由血液發生遠處轉移。本研究中單因素及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結果均顯示,老年結直腸癌分化程度越低,更容易在術后發生遠處轉移。
淋巴結轉移是結直腸癌最常見、也是最先發生轉移的途徑。淋巴結轉移即淋巴液的引流參與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的遠處轉移。原因可能在于腫瘤細胞的無限制生長致使淋巴管道內部壓力升高,部分正常情況下不開放的毛細淋巴管隨之開放〔5〕,腫瘤細胞順勢進入淋巴管內。進入淋巴管后的腫瘤細胞會在淋巴管中潛伏或增殖,然后隨淋巴液的流動轉移到遠處的淋巴結。轉移過程中可被淋巴管內免疫系統殺死或經淋巴系統播散,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侵襲血管,導致淋巴系統受累同時,使血行轉移更容易發生。有研究表明ELN是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6〕。另有研究表明,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均是影響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7〕。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保持一致。另外LNR在老年結直腸癌術后遠處轉移預測方面要優于ELN。多因素分析結果還顯示分化程度與老年結直腸癌術后遠處轉移相對危險度最高,可能在于分化程度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淋巴結轉移,即分化越低淋巴結轉移率越高,與國內外眾多研究結果相一致〔6~8〕。
1 汪建平,楊祖立,王 磊,等.結直腸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其預后的多因素回歸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3;25(1):59-61.
2 Peschaud F,Benoist S,Julié C,etal.The ratio of metastatic to examined lymph nodes is a powerful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rectal cancer〔J〕.Ann Surg,2008;248(6):1067-73.
3 Priolli DG,Cardinalli IA,Pereira JA,etal.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variable in colorectal cancer:study of 113 patients〔J〕.Tech Coloproctol,2009;13(2):113-21.
4 Merkel S,Wein A,Günther K,etal.High-risk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colon carcinoma〔J〕.Cancer,2001;92(6):1435-43.
5 Kim SA,Lee JH,Park SY,etal.Depressed-type of early colon cancer with extens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J〕.Yonsei Med J,2007;48(1):135-8.
6 梁建忠,魏宜勝,趙楚雄,等.Ⅲ期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率的預后作用〔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2;32(11):1663-6.
7 Park YH,Lee JI,Park JK,et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ymph Node Ratio in Stage Ⅲ Colorectal Cancer〔J〕.J Korean Soc Coloproctol,2011;27(5):260-5.
8 Derwinger K,Kodeda K,Bexe-Lindskog E,etal.Tumour differentiation grade is associated with TNM staging and the risk of node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J〕.Acta Oncol,2010;49(1):57-62.
〔2016-03-15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吳廷紅(1974-),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胃腸肝膽外科研究。
R73
A
1005-9202(2017)02-039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