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穎++羅勇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和核心,而大學生創造性學力培養應時代的需要成為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新思路。因此,探索和構建一個集“系統引導、咨詢指導、監控督導、心理疏導”四位一體的“三級十維五平臺”的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迫在眉睫。
【關鍵詞】新學力 大學生 學習指導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4.012
近年來,教育部十分重視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大學生學力培養正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通過學力培養提高學習質量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供了新的思路。”①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教育界提出了“新學力”的概念,隨后這一概念被引入我國教育界,“其內涵經歷了由‘知識掌握‘素質培養向‘思維拓展的不斷演變”,②現在已經發展為“學會創造性學習”,即創造性學力,這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而學習指導是提高大學生學力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的構建過程就是大學生學力提升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因而,在新學力培養視域下通過構建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來提高學習質量成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
方向、目標和運行管理模式
當前大學生學力培養的重點已經從“習得內容”轉向了“習得能力”,即“學會學習”。在當前這個提倡創新創造的時代,習總書記強調:“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③大學生作為青年的中堅力量,是最應該培養和塑造的群體,因而當前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應該緊緊圍繞如何培養大學生“學會創造性學習”來實施構建。同時,目前國外高校的大學生學習指導工作基本上都設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具有各自鮮明的特色,總的來說體系成熟、成效顯著。而我國高校“雖然自2009年以后越來越多的‘985工程院校設立專門的機構開展學習指導制度建設,但學習指導工作目前還沒有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④因而,我們必須以培養大學生“學會創造性學習”為方向,在借鑒國外體系構建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高校實際的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
“系統引導、咨詢指導、監控督導、心理疏導”四位一體的校、院、班三級綜合分工式運行管理模式能實現學習創新與教學創新相互促進、學生工作與教務工作有效融合,從而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學力的顯著提升。
“四位一體功能”:“系統引導”功能,專家學者根據創造性學力培養的要求,系統地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力、制定學業規劃;“咨詢指導”功能,教育主體根據學生在學習適應、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問題提供針對性咨詢或指導;“監控督導”功能,教育主體為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課堂管理、自學情況等進行監督、預警和指導;“心理疏導”功能,心理咨詢專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咨詢和心理輔導。
“三級綜合分工式”:即“學校”一級設立學習指導中心,由學工部主管、教務處協管,從全校學生的思想引導、行為管理、學業指導、學習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地開展工作;“院系”一級設立學習促進工作室,由院系學團辦主管、教務辦協管,就院系學生的學習適應、學業幫扶、學習預警、學習實踐等方面提供指導和服務工作;“班級”一級設立學習互助小組,由班級班長主管、學習委員協管,就同學間學業幫扶、學習監督、班風學風營造等方面開展工作。
實施內容
新學力培養視域下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包含十個維度的實施內容,具體如下:“以導促學”,為學生班級配備學業導師,由學業導師負責組織開展專業導讀、指導學生專業選課、組織參與學科競賽、指導學生制定學業職業規劃等;“以考促學”,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勵學生考證考研;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考試教育并加大考試作弊的治理力度;“以賽促學”,設立校級學科賽事、院級專業競賽、班級競賽興趣小組的三級學科專業競賽平臺,并加大競賽獎勵額度;“以用促學”,鼓勵并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實踐,如組織專業調查調研實踐、建立健全學生創業實訓實踐基地等;“以評促學”,指導學生從教師關愛學生、教學方法、教師品行、學生學習收獲等方面科學“評教”,組織任課老師、教學督導、管理人員認真“評學”,并及時總結、反饋、改進;“以督促學”,成立班級學風動態反饋小組和學習預警教育小組,就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的情況進行統計、督促和提醒,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監督、預警;“以幫促學”,開展各種學業幫扶活動,如舉辦優秀畢業生宣講會、提供免費學業培訓等;“以獎促學”,校、院、班分別建立比較完善的“獎學”體系;“以研促學”,設立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對學生開展各種創新創造活動給予資金支持,并對學生科研成果予以獎勵,支持開展各級各類學生學術研究活動;“以情促學”:對學生加強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加強師生對話,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同時優化學業指導團隊的素質和能力,加強對教育主體隊伍的培訓培養。
操作平臺
新學力培養視域下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將依托“課程教學平臺、實踐活動平臺、學習預警平臺、學習扶助平臺、網絡指導平臺”來開展學習指導工作。
“課程教學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力為目標,開設學習指導課程、舉辦各種學習講座、開辦各類資格培訓班等。“實踐活動平臺”:利用學校、優秀校友、企業、社會等各種實踐實訓培養資源,開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升就業競爭力的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學習預警平臺”:開展評教、評學,發現課堂教學和學習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介入預警。“學習扶助平臺”:設立由專家學者、知名校友等組建的學業扶助團隊,從學科專業知識、實踐技能技巧、創新創業資金等方面給予學生支持與幫助;設立由學院領導、專業導師、輔導員等組建的學院學業幫扶隊伍,對學生進行結對幫扶;設立由班委、學生黨員等組建的班級朋輩幫扶小組,建立和完善考察、跟蹤、激勵機制。“網絡指導平臺”:打造集學習資源共享、學業導航輔導、學習心得分享、學業指導微博、名師在線答疑為一體的大學生學習指導網絡平臺。
效果評價
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構建的實施效果應該由學生、專業教師、學生工作管理人員、教學教輔工作人員、社會人員代表、優秀校友及關心下一代委員會成員等按照不同權重考核打分來共同實施監督評價。同時,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構建要積極開展“試點”建設,然后在具體實施效果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評價激勵體系,以形成全員參與、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
(本文系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學力培養視域下大學生學習指導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3081)
注釋
吳慶華、鐘云華:《重視學力培養,提高學習質量》,《中國大學教學》,2012年第9期。
王欣瑜:《知識·能力·思維——現代學力觀的嬗變與反思》,《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第10期。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國青年報》,2013年5月5日。
詹逸思、耿睿、劉響:《中國“985工程”院校學習指導發展現狀研究》,《江蘇高教》,2014年第1期。
責 編/樊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