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內部控制監督不力引發的舞弊案件嚴重沖擊了正常的社會經濟持續,也打擊了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監督的信心,內部控制監督不力逐漸成為國內外財經界密切關注的重大問題。本文試圖分析企業內部控制監督不力的原因,探索相關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監督不力;對策分析
企業內部控制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監督有效的發揮有助于達到保護資產的安全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但實踐中,它并沒有引起企業管理者的足夠重視,它的作用一直未能充分發揮,并且呈現出效率低下、勢態弱化的現象,導致金融和經濟領域中違規行為與違法犯罪層出不窮。
一、企業內部控制監督不力的原因
1.制度方面。第一,相關的監督制度缺失。企業在發展壯大,其發展方向、員工人數及素質和生產技術等方面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企業管理層需要實施必要的監督檢查來應對這種變化,以確保內部控制的持續有效運行。不過部分企業缺乏各種監督制度,連基本的內部控制審計機構或相關人員也不設置,更有甚者缺乏內部牽制制度,即使有而且較健全,但卻不落實、不執行、不考核,形同虛設。第二,監督機構的獨立性不強。現階段我國內部監督機構主要包括內部審計機構、外部會計事務所監督和監事會等,幾乎沒有哪個內部監督機構可以獨立于企業之外,所以在審計過程中就會出現董事會或其他部門干預監督機構的工作。內部會計監督機構雖然在實施監督職能,但是它更多地是依附于企業和分享著企業帶來的利益,自身的獨立性就難以保障。第三,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考核和評價機制。我國很多企業甚至上市公司不僅沒有完善的考核指標和詳細的獎懲機制,而且責任追究制度更是形式化。一旦內控監督出現問題,機構內部就互相推卸責任,從而導致整個內部控制監督體系失靈,損害企業利益。
2.人員方面。第一,監督機構人員法制觀念淡薄。法律環境不健全,執法不嚴是內部控制監督缺失的重要原因。薄弱的法律觀念普遍存在于我們公民的頭腦之中。一些管理者更是無視法律,經常超越權限,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無法實施,導致惡性循環。第二,監督機構人員能力不足、獨立性不強。監督機構人員能力不足、業務素質低下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一方面,部分監督人員未經嚴格系統的會計監督培訓和考核,缺乏系統的會計知識和技能,在實際工作中不具備上崗資格;另一方面,有些會計監督人員知識落后,對新法規和新準則掌握不夠,難以應對新情況與新問題。會計人員獨立性不強表現在:國內許多企業不夠重視人力資源建設,任人唯親的情況屢見不鮮,企業內部控制監督人員和公司管理者存在親情或者利益上的關系,致使監督人員的獨立性不強,存在著發生串通造假的可能性。第三,會計人員自身職業道德下降會直接導致內部控制監督弱化。會計信息的造假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會計人員是會計資料流出的必經之路,這些虛假的數據背后必然有著會計人員的參與,會計人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滑坡體現在作弊行為上,致使會計工作乏力混亂,造成內部控制監督弱化。
3.執行方面。企業現有的內部控制監督主要依靠的是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和外部會計事務所的監督,不過這兩個方面實際執行的監督收效甚微。正如前文所言,很多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弱,內部審計師在執行監督時遭受各種約束,監督作用也大打折扣。傳統概念上的內部審計師大多擅長財務審計,但是他們的整體風險管理意識、審計手段和方法落后,對于經營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等方面涉獵較少,不能真正起到對內部控制的監督以及對企業風險的防范作用。在監督執行方面,二者并沒有很好地配合去檢查財務報表中的問題,反而是相互勾結,致使執行乏力,執行監督成為了一句空話。而外部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更多的集中在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務上,企業則很少進行風險管理的咨詢和管理。雖然財務部門要求和鼓勵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審計,但是由于內部控制無法厘定缺陷和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外部的監督仍然無法發揮作用。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力度的對策
1.建立健全監督機制。(1)嚴格按照財政部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要求建立監督崗位,流程規范、相互牽制的組織結構和完善有序的業務處理流程,高層財務管理分工權限責任制,從而建立適合本單位要求又易于操作的財務管理制度。(2)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規定,設立專門的會計監督機構,建立資金、資產的流通監督機制。制定包括授權負責人、經辦人、證明人和驗收人在內的相互制約的資金資產流通監督制度,明確機構人員職責。(3)建立內部控制監督的考核和評價機制。要嚴格按照內部控制的相關機制進行考核和評估,而不是由主要部門領導說了算,建立起科學的評估和反饋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發現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并及時跟進加以解決。
2.加強監督人員素質建設。首先,增強內部監督人員的法制觀念。要定期對內部控制機構工作人員進行普法教育工作,使其明白監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瀆職帶來的嚴重后果,甚至由此給公司和其個人帶來的法律后果,時時刻刻敲響監督的警鐘,強化法制觀念。其次,提高內部監督人員的業務素質。內部監督工作專業性強,獨立性強,企業經紀業務的增多對內部監督人員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內部監督人員應不斷努力提升自身會計業務能力。企業領導或者會計主管部門要更加重視對內部監督人員的再培訓和繼續教育,對相關人員從嚴要求和考核。最后,提高內部監督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會計工作是企業內部甚至外部各種利益關系的交叉點,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影響著各方的利益,職業道德水平高有助于維護各方利益穩定。內部監督成員更要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從企業來說也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綜合整治會計內部監督秩序,有關部門也要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和規范會計人員工作的行為,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3.強化執行力度。(1)規范各會計監督機構的監督作用,明確各會計監督機構監督目標,建立對企業的事前、過程和事后監督。強化外部會計監督機構和內部監督機構的協調制約機制,要改變監督過程脫節,多頭、分散、重復監督現象嚴重的現狀,形成信息共享、整體合力解決內部會計監督問題的局面。國家和財政部門要嚴格審計單位的預算,檢查單位內部監督的建設情況,做好事前監督;上級財務主管部門、人民銀行和金融、稅務、審計、保險證券監管部門,以及有關人員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角色是過程監督,會計監督主要體現在企業應每年進行年終審計,推進會計事中監督的概述和評價。(2)對內部監督執行不力的情況加大制裁力度,創建對會計違法行為的約束機制。要綜合運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規范內部監督人員的行為,建立財務會計誠信體系。另外,還要建立監督人員的賠償制度,突出財務數據造假者的責任,通過法律途徑讓造假者返還違法所得,并且加重賠償成本。財政部門要在《會計法》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等規范的職責內,加大對直接和間接責任人的懲處力度,使違法成員與造假案件相結合,扭轉以前對違法違規部門只處理造假案件而不查處相關人員,進而造成屢查屢犯、屢禁不止的局面。多在媒體公開曝光典型的財務造假和數據舞弊案件,把法制氛圍融入到會計工作中。(3)要逐步建立健全會計信用評價體系,盡早建立會計信用檔案和會計信用的網站。隨著會計監督工作的不斷深入,信用信息可以有中介機構進行管理和發布,而內部監督機構著力于監督工作。
三、結語
企業內部監督作為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以及內部控制的不斷完善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時刻警惕在內部監督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積極分析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企業利益服務。這樣才能起到內部監督的作用,從而實現企業健康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帥.審計失敗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基于金亞科技財務舞弊案[J].時代金融,2016.(03):155—157.
[2]高玉榮.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弱化原因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2):153—154.
[3]湯有瑾.淺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的原因及對策[J].會計與審計,2008,(09).
作者簡介:張衡(1990- ),男,研究生在讀,西安財經學院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