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燕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橫扇中學,江蘇蘇州 215200)
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其不同的教學階段有著不同的教學任務,而不同的教學任務之間則又相互連接、互為表里。初中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引入英語文化教學就必須對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有所了解,學生英語水平較高、教師就可以較為順暢地進行英語文化教學,換言之,小學英語的基礎教學是初中教師的教學基礎,而初中教師所教學的內容則是小學內容的深入與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才能夠較好、較快地投入到初中英語文化教學之中。從文化教學的角度來看,初中教學階段是較為適宜的。學生經(jīng)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已經(jīng)儲備了一定的英語知識,同時也不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因素開展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往的初中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于應試的壓力將多數(shù)的教學時間、精力、資源都集中在了英語語法、句式的內容上。這是因為這兩項內容學生在小學階段只是粗淺地進行了了解,而在初中階段則是成體系、成板塊的教學。當素質化教育教學的理念開始深入到初中教學階段時,初中英語的教學重心就不能只含有英語語法、句式,更應當包含英語文化內容,這就使得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并不適宜英語文化教學。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想提高英語文化的教學效率與質量,使學生將學習視野投放到英語文化這一內容中,就必須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策略、內容獲取等進行改良,以此將英語文化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
當然,這樣的教學思路并不是要教師在教學中轉移重心,而是要教師在原有的教學中添加文化教學的板塊,將之納入教學重點之中。例如,我在教學新單元時,會先為學生教學該單元內的詞匯、句式、語法等內容,當學生對其有所了解與掌握時再開始文化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擴充多數(shù)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意識等能力水平,而這些能力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深入學習。如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這兩個句式是英語的基本句式,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會為學生介紹這兩個句式的結構、語法等內容,還會為學生介紹這兩個語法的運用場景等,這就是文化滲透的教學內容。這種類似于“科普小知識”的教學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同時還提高了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的規(guī)范性。
學生在小學階段只學習了一部分英語單詞和極為簡單的英語對話,語法、句式等內容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知識內容,原有的初中英語教學必須要對此進行傾斜。但這種教學本質上是脫離英語應用實際的,屬于“應試型”教學,隨著素質化教育觀念的深入發(fā)展,英語的實踐價值愈發(fā)突出,這種“偏語法”的英語教學內容已然不合時宜了。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擴充教學內容,將文化教學納入英語教學體系之中。當然,由于中高考等應試壓力的客觀存在,教師在教學改革之中應當意識到,文化教學屬于“錦上添花”的改革行為,應試能力教學則仍舊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流。
在教學8 B Unit 5 Good manners這一課時,我就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額外的擴展與補充。當然,這種單純的補充拓展是缺乏實際教學意義的,因此我在教學時將學生劃分成了多個小組,組織學生對我所補充的內容進行討論與修正,學生在討論學習過程中就能夠使自己的英語文化水平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而這一課Task的主題是Table manners,我就指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寫作時利用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寫作學習。教師在設置英語學習小組時需要注意人員安排,既要保證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興趣趨于一致,又要保證每個小組的實力差距趨于平衡,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小組討論這一學習方式應有的作用。
初中英語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盡可能提高中考英語成績,在升學時有更多的競爭優(yōu)勢。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教師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英語文化交流能力,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拓展教學目標,重視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培育[1]。在應試教學條件下,學生是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即使教師要求其進行額外的文化學習,當教師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學生就易出現(xiàn)懈怠、消極的學習情緒,這自然不利于英語文化的教育教學。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就將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育目標納入其中。
教師在設計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后要充分利用教材、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以提高其不同知識之間的文化異同認知[2]。例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利用教材中的細節(jié)部分做額外的知識延展,通過關鍵詞引出不同的國家、文化、民族知識,以幫助學生能夠全面、完整地感受到中國與外國文化在形式、內涵中的不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在教學8 A Unit 4 Do it yourself這一課時,我就順著課程的教學主題進行了額外的延展教學。在延展教學過程中學生會了解到,來自發(fā)達國家的人在電器、機械制品、生活用品等發(fā)生損壞時會嘗試自己維修,發(fā)達國家的學生會從六歲開始憑借自己的勞動賺取零花錢。這種生活上的差異會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并由這種文化上的種種不同而去思考、探究,以增進自身理解。
當然,教師也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與學習。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經(jīng)濟文化相互碰撞與交融,新的文化成果也在不斷涌現(xiàn)。這就使得初中英語教師在文化教學過程中不能夠過于刻板,要能夠意識到文化在隨時隨地發(fā)生著變化,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提高,這樣才能夠適應初中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要求,提高自己英語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內容是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的必然,在這一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視野不能過于局限,同時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因素,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對于學生而言,當教師的教學理念、策略等與自己的學習偏好相一致時,其學習動力與學習效果會趨于最大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去探究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偏好,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效率與質量,推動初中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1] 王爽.針對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的教學策略——以英語口語教學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04):34-35.
[2] 徐紅琴.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滲透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5,(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