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影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北校,江蘇睢寧 221200)
高中物理課程具有知識邏輯性強、內容范圍廣、與現實生活結合密切等特征,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自然會感覺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正確的教學策略是高中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關鍵所在。要想讓高中學生做到在學習物理學科過程中獨自克服遇到的學習難題,那么物理教師就必須重視教學策略的選用,這樣不僅可以引導高中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教學過程中,能夠使高中學生對物理科學有更直觀的認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指導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物理內容。
在傳統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只依據物理教材去開展教學,這就會讓學生在學習物理課程過程中覺得枯燥無味,無法及時地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有效掌握,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增設新的教學方式尤為關鍵。而思維導圖在如今物理教學過程中已被廣泛推廣,它不但可以有效地輔助物理教師開展教學工作,還可以幫助高中學生更好地總結、理解物理知識,同時還能夠使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有所提高[1]。
在開展《牛頓定律》這節課的講解時,我會根據學生掌握知識內容的實際程度,在教學內容開展之前,首先在黑板上為學生繪制一個十分直觀、形象的思維導圖,然后我就結合這個思維導圖逐步向學生展開本節課知識框架內容的講解,隨著課堂學生學習氣氛的不斷提升,最后把思維導圖上框架內容所對應的具體細節知識點向學生陸續講解,進而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記憶。另外,在下節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回憶本節課的思維導圖,并且要求學生獨立去繪制,有助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進一步地加深理解,同時我還可以采用提問的形式去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F=m→a中,“a是不是物體上每一個力所產生的加速度矢量之和呢”這類問題。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合理采用思維導圖去開展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及思考的能力。
由于高中學生具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當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往往不會在學生之間進行探討解決,而是會主動去請教教師,這樣不但不能保證學生間的團結協作,還對學生學習的效果起到不利作用。因此,就需要物理教師結合高中學生獨有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策略,達到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效果。在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教師對高中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還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
進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這節課教學時,我會根據本節課的實驗內容,去選擇實驗演示,如“把兩個彈簧秤A和B進行連接,如何證明F=F’對等公式”。然后根據學生平時考試的成績,每5人劃分一個小組,把學生分為若干組,其中每個小組里面要包含2名學習相對優秀的學生,這樣就可以起到學生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也應鼓勵學生多交流、多溝通,以使組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要求各小組在實驗過程中,合理分配每位成員的實驗任務,如誰去記錄實驗數據、誰去準備實驗器材等。待各小組實驗結束后,我就會根據每組實驗的結果,給予一定的指導,同時對配合優秀的小組或成員進行獎勵。所以,通過這樣分組學習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體會團隊協作的力量,很好地建立學生之間的友誼關系,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度,提升合作學習的意識。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科學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完善傳統教學模式出現的不足。物理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物理教學的內容以視頻、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講解,把學生難于理解的、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具體化演示,以此帶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激情,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體驗及延伸,從而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2]。
開展《彈力》這節課的教學時,我會結合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內容,利用多媒體,把關于彈力的定義、計算公式、彈簧彈力的現象等做成一個實驗演示,也可以為學生展示與彈力有關的物體圖片如彈簧秤、彈簧測力計、彈簧床等等,以使學生意識到彈力在生活中有許多應用,轉變教材枯燥無味的內容,為學生營造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同時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我會在播放多媒體實驗演示的過程中,向學生進行提問或要求學生做適當的實驗計算,使學生在觀看有趣的實驗的同時學習到彈力的定義、特性、計算公式、力的性質等知識點,真正地利用多媒體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幫助高中物理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在觀看視頻或圖片時難免會存在注意力分散、一心二用等問題,教師應在教學中盡可能避免這些問題出現。
學生成績的提高不僅需要其對知識的較好理解掌握,更需要一定量的習題練習,有效運用專項訓練能使學生逐漸形成一定題感,使其具有解題思維。
在教學《曲線運動》一章節后,教師可以開展相對應的專項訓練,考查學生對斜拋運動、圓周運動等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首先就斜拋運動來說,其相較于平拋運動的區別在于初速度的方向并不水平,教師可以出題如“已知物體拋出時離地面還有8米,若拋出方向為斜向上30°且速度大小為2m/s,求物體落地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落地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學生解答后為其講解解答此類題目的一般方法規律。其次就圓周運動來說,圓周運動習題是重要的習題類型之一,其與行星運動、鐘擺等均有一定關聯,教師可以在給出圓周運動習題時涵蓋其他知識點,如庫侖定律、動能定理等,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出題“一定點處拴著一長繩,長繩拴著一物體在水平方向自由落下,已知繩子的長度為0.8m,求物體在運動至最低點時速度為多少?”
在專項訓練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告訴學生其在解題時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共同制訂計劃以提高其解題能力。專項訓練的開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不應急躁,而應有耐心地輔助學生學習,端正其態度使其更高效地學習。
由于高中物理知識理解難度較大,所以就需要物理教學正確地選用教學策略,去幫助提升高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不僅要保證教學質量,還要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正確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科學知識,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使學生能夠獨自學習、自主研究,不斷挖掘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使高中物理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開展。
[1] 李宏斌.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6,(17):91-92.
[2] 萇坤.高中物理教學方法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1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