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婉
(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中和中心小學,福建晉江 362200)
合作教學是一種能夠促進小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創新方式,是當前教育一線工作者以及學者研究的熱門話題。合作教學的宗旨和目標是,通過合作教學使小學生將學習當作比較開心快樂的過程,打破當前小學課堂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在合作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合作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為標準,將課堂內的全體成員進行分組,然后制定合作教學的目標、創設合作教學的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知識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獲取知識的講課的過程。
第一,實施民主化教學。合作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營造比較平等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通過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1]。
第二,轉變“唯成績論”的思想。合作教學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創新,即合作教學方式實際上是教學思維的轉變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以往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因此在教學中往往采取簡單的背誦、推理等教學方式,這樣對于學生的成績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當前合作教學實施的前提是教師必須轉變唯成績論的思想,將學生的合作能力、領導能力等作為判定學生綜合素質的因素。
第三,對學生充分信任。合作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或遇到很多問題,因此這時候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有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信任能夠促使學生更加關注自我,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能夠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合作教學的順利展開。
首先,立足教材,創設合作教學的情境。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材是資深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根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等編制的材料,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及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數學的研究思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教師在實施數學合作教學時,一定要對教材進行仔細研究,研究各個章節、各個內容哪些比較適合進行合作教學。同時根據教材知識點涉及的內容特點,創設合作教學的研究問題,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營造一種輕松、民主的合作教學氛圍。
其次,科學分組,合理分配任務。科學的小組劃分是合作教學的基礎,也是合作教學的單位。其中為了更好地平衡各個小組之間的實力,教師應該以教材作為分組的依據,按照學生興趣程度和學習基礎進行分組,使各個小組之間學生的優勢以及興趣等得到互補。在對全班學生進行有效分組后,為更好地發揮小組的作用,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綜合考察小組各個成員綜合素質的基礎上,選擇綜合素質比較高、責任心比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其次,小組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組內的情況,通過共同的協商為小組選擇一個積極的、能夠代表組內精神的小組名稱,增強小組凝聚力與歸屬感;最后,根據小組內成員的數學成績進行編號,教師根據編號對應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配任務。
再次,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合作教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水平以及認知規律進行把握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實施合作教學。比如,在講授“展開與折疊”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先采取集體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展開與折疊的基本內涵,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折疊出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結構,并就折疊的方式以及折疊的步驟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并鼓勵學生嘗試其他立體形狀的折疊。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該知識點的記憶。
合作教學作為當前課堂實施較多的教學方式之一,在促進小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合作教學中,應該注意積極探索合作教學的方式方法,以充分發揮合作教學的作用,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1] 江干.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之我見[J].新課程導學,2014,(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