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莉
(江蘇省宜興中學,江蘇宜興 214200)
傳統的政治教學課堂是學生跟著教師思路、被動地接收學習,而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是要求課堂以學生為核心,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學習,而教師則要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創新性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如何在有限而短暫的45分鐘內,為學生構建具有生命色彩的政治課堂,促進高質量的教學,下面通過情感性、生活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四個方面來探討政治教學模式。
情感性教學是通過情感的交流來激發人內心的情感體驗,而學習的過程是以人為基礎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可以運用豐富的教學素材或情景創設等方法,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引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教師以朋友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分享各自見解,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例如,在講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中,一提到中華文化,學生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在課前的討論中,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對祖國的民族文化頗有興趣,我國56個民族文化的特色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我便讓學生講述自己的了解,有學生說:“我知道蒙古族每年一次的那達慕大會是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辦的活動,涵蓋了射箭、摔跤等多種傳統項目,我很喜歡蒙古族豪放熱情的性格,也很向往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我給同學們補充說明:那達慕大會的舉行時間在豐收時節,也就是七八月,源于成吉思汗時期。之后,我又為學生們講述了我所了解到的民族文化,學生們對中華特色文化都饒有興趣,充分地引發了情感體驗,增強了民族自豪感,為之后民族精神相關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教師應當選取學生感興趣、有共鳴的話題,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打造獨具情感特色的政治課堂。
教材內容來源于生活,與日新月異的多彩生活相比較,教材內容的更新換代必然是相對落后的。教師要將學生從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中解脫出來,向他們呈現出自然社會的生機與活力,激發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的欲望。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課《多變的價格》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影響價格的因素,我在課前先放出一段關于“月餅價格”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價格變化的因素。學生們很快就通過表格和數據得出了結論,他們發現中秋節前月餅價格較高,而節后需要的人較少,價格下降;在高檔專賣店月餅價格高,而在小商店和市場價格則偏低;稻香村等品牌的月餅價格高,而其他不知名廠家的月餅相對便宜。我幫助他們把觀點提煉總結:影響月餅價格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習俗、銷售地域和生產條件三個方面。之后,我又讓學生根據課本中提到的氣候、宗教、文化等因素來列舉生活案例,每個人都表現得很積極活躍,這一章節的內容學得也很扎實牢固。
使政治課堂充滿生活氣息,逐步走向生活化是現代政治教學的大勢所趨,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中的資源,合理選取生活案例,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有助于更快速透徹地領會抽象的理論知識,加強知識的應用能力與案例的分析能力,創建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課堂。
想獲得與眾不同的感觸和見解,就要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和首創精神,也就是進行實踐活動,但是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不具有嚴謹性和安全性,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安排與課程內容緊密貼合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和模擬實踐等,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構建充滿生機的政治課堂。
例如,在講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課《多彩的消費》中,為了讓學生了解當前社會人們的消費觀念,我組織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街頭社會調查,在調查前期,我們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和學生集思廣益的方法擬定了一份可行的調查問卷。我將時間定在周日上午,地點選在一個大型購物廣場,由于學生能力有限,調查對象主要集中在女性身上,調查問卷即發即收,數量約為二百份,恰逢周末,這為我們的調查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調查和學生的問卷整合分析,基本得出以下結論:大多數人都了解現在提倡的理性消費觀,但在消費行為上仍各有不同。未婚的青年女性通常是月光族,消費沒有什么計劃,看到喜歡的就會買下來,購物比較注重時尚感;中年女性則比較勤儉持家,購物講求實用性,物美價廉的東西比較吸引眼球,但有時消費具有從眾心理;老年人則是能省就省,有的更是把出門逛街單純作為鍛煉身體。此次的調查很清晰地讓學生通過深入社會了解到現代女性的消費心理,也是課本與實踐的一次有效結合。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豐富資源,課堂內容應當服務于生活,走出課堂,深入社會,讓學生更有效地在實踐活動中鞏固理論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者相輔相成,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
傳統教學課堂中的輔助工具已經不再能滿足現代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信息技術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引用使得課堂變得有聲有色,順應了信息時代發展的趨勢。教師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熱點內容,思想與時代同步,使課堂更開放、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八課《走近國際社會》中,現如今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然而仍有一些主權和戰爭等方面的各類問題層出不窮,我在網上找到了近幾年來關于國際社會間各類熱點問題的視頻合集,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們在短時間內便知道了國際社會的各種事件,有學生表示:視頻可以很直觀地呈現出當前世界局勢并不是完全和平的狀態,我們仍要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斷努力。通過運用多媒體了解熱點內容,便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課本內容,在放眼世界的同時立足當下,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國家安全意識。
在有限而固定的教室空間內,學生就可以知曉古今中外的各種信息,足不出戶就可以延伸知識面,突破了現有教學條件的局限性,但是多媒體的應用不能過度,以防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主性,養成依賴現代化工具的陋習,要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統一,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教師要合理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以提升政治教學效果,盡管方法各有千秋,但是核心都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內容。在實踐中,教師要從多元化的角度出發,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逐步摸索出高品質的教學方法,構建凸顯生命色彩的政治課堂,培養高品質的學生。
[1] 肖永華.關于高中政治情感教學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01):126-127.
[2] 陳志紅.實踐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苑教育,2014,(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