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菲,蔣依依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江蘇無錫 21425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的發展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兩方面的協同發展。高中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從而將學生培養成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和諧之人,這既是素質教育的本質需求,也是踐行立德樹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應然之舉。然而當下,受應試主義、功利思維的影響,高中英語教學過度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做—教師評—學生背”的三段式教學模式愈演愈烈,學生學英語的目的被窄化成做題和考試。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的智能發展是多維度、多方面、多層面的,而非傳統的“語言—邏輯數理”的一元智能模式,教師要站在多元智能視野下,充分開發并利用學生的多元智能,特別是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拓展渠道,最終為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加注正能量。教師在洞察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差異的同時,還要發現學生的興趣、特長、愛好、稟賦,為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搭建腳手架,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英語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會英語學習的獲得感。
多元智能理論創建于20世紀80年代,是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在前人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新的智能理論。此理論告訴我們: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種而是一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獨立的方式存在。要充分發揮人的多元智能,要遵循以下原則:
人的多元智能是一個整體,它們都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作用。盡管它們在各個方面表現有強弱,但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襯托、相互依存。教師要注重開展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省智能、自然智能等,產生智能疊加效應,以整體綜合的方式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人的多維智能在發展的次序和強弱上是有差異的。教師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差異性,同時也要注重其他能力發展的特殊性,靈活運用多種教育策略和手段,找到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個性化學習。這既是學生認知差異的表現,也是《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內涵之一。
即將頒發的課程標準將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放在頂層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多種語言情境,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運用中學習,從而真正將所學語言知識轉變成語言運用能力,形成用英語在實踐中做事的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多元智能理論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因素,讓學生的不同智能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教師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看和寫五項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其實,能力須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離開了這五項技能,能力和品質的發展將變成無源之水,缺少根基。《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編寫有效地體現了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從Welcome to the unit的聽說,到Reading的讀寫結合;從Task的任務設計和完成,再到Project的用英語做事,無一不體現了讓學生全方位、全身心、多角度地參與語言學習,培養其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語言智能的模式下,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語感,培養學習自信心,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語言承載著思維,是思維的表達方式和顯性符號。很多文章思辨性強,有明顯的脈絡和清淅的思維,這就需要學生發揮邏輯思維的作用,并借用數理智能,形成思維導圖,從而有效、準確地理解文本和篇章。同時,有些文本理解涉及推理、轉換和遷移,需要一定的分析思維,這時,邏輯——數理智能超強的同學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在文本閱讀后有些推理題這樣提問:根據文章,我們可以推斷出哪一項是正確的?或文章暗含著下面哪一項內容,等等。這些文本題目,要想求得正解,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邏輯——數理智能才能順利解答。學生也必須充分利用好、發揮好自己的不同智能儲備,為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發揮正能量。
新課程提出,要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當下在中國大班額的前提下,學校基本上是老師統一上課、學生統一學習。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特征、個性特色、個別特長,因為它們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隱性資源。有的學生喜歡以自己舒適、適切的方式學習,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做到“以學定教、教隨學走”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以自我的方式實現英語學習的長足發展。例如,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利用多媒體優勢,讓學生在觀看中,集“聽、譯 、思”于一身,實現語言的自然習得。再如,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往往給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那么學習之后,教師就應給學生時間,讓其充分“展示”。這個環節必不可少,因為很多同學喜歡自己“曬”出討論成果,同時也喜歡同學“秀”出討論產品,從而愉悅身心。這不僅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同時還發展了學生間的情感,增強了友誼。
俗話說,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最美麗的語言。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利用音樂的輔助作用,讓高中英語課堂呈現輕松、和諧和愉悅的氛圍。音樂的使用有兩種情況:一是文本內容或活動情境的需求,這時音樂起的是輔助作用,教師在選擇音樂時要拿捏有度;二是以音樂來活躍、調動氣氛,或以音樂來激發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這也是一種方式,甚至在課間聽聽英語歌曲也不失為一種寓教于樂、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步入深水區,高中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旨歸,讓學生在多元智能理論的關照下,形成自主學習策略和個性化學習方式,不斷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以多種形式深度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感知、體驗、參與、實踐、交流和合作中形成高效的學習策略,提升英語學習水平。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既形成一定的語言能力,同時又發展了思維品質,在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上齊頭并進,這既是課程標準的新要求,同時也體現了英語教學向英語教育的完美轉變。
[1] 馮凱月.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5(08).
[2] 何浩峰.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英語教師,2015(20).
[3] 鄭海燕.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