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雷花
(江蘇省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啟東 226200)
“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語文教育中的應用
管雷花
(江蘇省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啟東 226200)
語文是職業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有效開展語文教育有助于使學生形成各項優秀觀念,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對學生今后走入、適應社會有很大幫助。現代教育強調“人文主義”觀念,弘揚人文精神,樹立文化觀念,培養學生各項優秀能力及素養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全面型人才。本文結合現階段中職語文教育實際情況,論述“人文主義”教學觀念的應用。
“人文主義”;教育觀念;語文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社會輸送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當今許多中職院校忽略了對文化知識的教學,使學生不能有效掌握文化知識。要解決此類問題,各大中職院校應加快完成傳統教學模式向“人文教育”的轉變,在教學中弘揚人文精神,通過文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單純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學,對學生健全人格培養重視度不足。“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的有效運用有利于使學生形成各項正確觀念,對學生心智的成長與個性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教學《拿來主義》一課時,對于其中“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一段,教師應告訴學生:中國近代以來經濟、文化、社會氛圍十分落后,帝國主義通過向中國輸送鴉片、槍炮、電影等事物不斷對中國進行著經濟、文化、社會侵略,致使中國青年們對外來事物產生抵觸心理,盲目排外。使學生了解課文中心思想及表達主要情感后,教師應告訴學生:應以客觀的心態對待新事物,既不全盤接受、也不盲目排斥,而應在不斷摸索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教師可以用互聯網作為例子,說明互聯網的利與害,既不將其視為洪水猛獸、也不忽略其害處,使學生對其有足夠客觀的認知,從而使學生具有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使其具有健全人格。
“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十分注重教學方法,對教師而言,有效運用“人文主義”教育觀念能不斷完善自身教學理念,使自身教學更能迎合學生實際需求。教師可以定期做調查或抽取部分學生提問,以詢問學生意見并及時記錄,使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鞏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雷雨》一課前,教師可以采取網絡調查報告或紙質問卷調查形式,鼓勵學生對教學提出意見,并提供若干選項如話劇表演、觀看視頻、觀看紀錄片等讓學生選擇,最后教師統計各選項總數目并進行排序,以選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課前進行有效規劃,以話劇表演形式為例,教師應鼓勵學生自愿參與并為其準備臺詞、提供表演場地,給學生一定準備時間并抽出一節課開展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應調動現場氣氛,使其他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表演中,同時鼓勵參與表演的這部分學生。在表演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做出總結,指出學生表演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建議,鼓勵其他學生在今后開展表演活動時也積極參與其中,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
教師在學生學習及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的良好引導有助于學生各項優秀意識、觀念及能力的形成。“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相較于傳統教學更加注重師生間交流,使師生間距離不斷被拉近,有助于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詢問學生理解程度,結合學生普遍掌握狀況制訂下階段教學計劃,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對之悉心解答。其次,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測試,并根據學生實際作答狀況對其提出建議。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出意見,指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制定措施予以糾正,也應多關心學生生活,以體現教師的人文關懷。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單純扮演知識的傳授者角色,忽略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則要求教師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學生溝通,關心學生學習及生活,有效對之運用能使師生成為朋友,有助于各項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
“人文主義”教學觀念不僅注重教學生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各項優秀能力素養,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各類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培養學生各項能力,以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以討論式教學法為例,在對其運用過程中,首先教師應為學生布置任務,告訴學生課文重點內容,隨后給學生時間讓其展開自由討論,在其討論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巡視,鼓勵學生對于存在疑惑之處及時發問以尋求解決。
例如在教學《赤壁賦》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任務:熟練閱讀全文并能對各字詞、句子進行翻譯,隨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同時教師應告訴學生課文中有哪些字詞需要重點掌握,督促學生將其記錄下來。在課堂最后,教師應進行總結,提出學生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討論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合作能力,對其發展十分有利。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開展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不斷鞏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人文主義分為浪漫人文主義和實用人文主義,首先,就前者而言,浪漫人文主義教學觀念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為鼓勵和引導學生使其發展并完善自我,且不斷關注并激發學生情感,關注學生情感及發展需要是鞏固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體現,有利于培養學生情感感知及表達能力。其次,就后者而言,實用人文主義觀念為:教師應通過與學生間溝通了解學生的切實需求,不斷改善自身教學方法與模式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教學。在現代語文教學實踐中,浪漫人文主義與實用人文主義觀念不斷滲透,逐漸完美融入教學中,二者主要思想均為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注重學生能動性對教學的作用。
中職院校開展教學目的在于為社會輸送專業型人才,大部分在校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人文主義”教學觀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使學生發現社會中的真善美以及丑與惡,能幫助學生對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學生今后走入社會并更好地生存。
例如在教學《師說》一課時,教師應在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并分析文中重點字詞后,帶領學生閱讀整篇文章,提煉出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告訴學生:《師說》是韓愈寫給其弟子李蟠的,抨擊了當時“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復和嚴正的駁斥。教師應使學生明白善于從師是一種優秀的行為習慣及道德品質,無論在現階段學習還是在今后走入社會過程中,都應善于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尋求幫助。教師也應在課余時間與學生多交流,告訴學生為人的道理并分享一些走入社會的經驗,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到這個大環境中。
隨著素質教育在教學領域中的不斷推廣,“人文主義”教學觀念越發受教師所關注及重視,如何在教學中有效發揮其優勢使學生受益十分重要。教師應意識到開展教學的目的為促進學生發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各項知識技能,同時不斷完善自身教學,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整體水平提升。
[1]王鮮平.人文主義教學理念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青年,2017(5).
[2]王曉宏.“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1):156-156.
管雷花(1977),女,江蘇啟東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