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視野
鐘秉林

課外輔導
教育改革
課外輔導教育已成為我國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但其市場機制亟待完善,教師專業化有待加強。提高輔導機構教師專業素質是解決輔導教育相關問題的關鍵。輔導教育本質上是提供教育服務的市場行為,積累了大量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在促進學校教育改革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不容忽視的是,輔導教育行業具有教育屬性,行業出現任何問題都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對此,國家提倡政府和市場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在首屆“輔導機構教師專業規范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上如此闡述他對課外輔導教育發展的建議。
劉利民

藝術教育
核心素養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藝術在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基礎作用和重要意義。在剛剛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把學生“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作為重要內容,放在了基礎性位置。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為藝術教育的本質探索與實踐創新,為藝術教師的專業成長與視野拓寬,為每一個孩子能夠獲得有品質的藝術教育,搭建多樣、實效的交流與研究平臺。
在中國教育學會2016國際藝術教育高端研討會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提出,要積極開展藝術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魏書生

學習習慣
養成教育
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著他的利息。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記憶習慣、演講習慣、讀的習慣、寫的習慣、訂計劃的習慣、預習習慣、適應老師的習慣、自己留作業的習慣、錯題集的習慣、出考試題的習慣、篩選資料總結的習慣和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
談到學習習慣的養成,中國高教學會學習科學分會會長、臺州書生中學校長魏書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