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高照
巧用積極心理學轉化潛能生的嘗試
文|詹高照
“一棵樹,如果花不鮮艷,也許葉子會綠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葉子都不漂亮,也許枝干會長得錯落有致;如果花、葉子、枝干都不美麗,也許他生長的位置很好,在藍天的映襯下,遠遠看去綽約多姿,也流露出幾分美感。”樹如此,人亦然。但是在現實中,不少學生經歷了幾次挫折、失敗之后,形成了習得性無助,在消極歸因的習慣中,逐漸失去了自信,變得自卑、暴躁,甚至自我放棄。這些孩子往往采取內存的、普遍的、穩定的歸因(如自己學習能力不足,而這種能力是無法改變的),而非外在的(某次考試比較難)、個別的(僅不擅長某科)、不穩定(這次沒有認真復習)的歸因,他們報告了消極的感受,同時預期下次也會做得很糟,并反復思考無關的事情。這時候,作為普通中學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運用積極心理學原理指導學生用主動、樂觀、開放、欣賞的心態評價自己、看待事物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積極心理學原理的影響下,學生會充分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增強自信心,提高幸福感,最終為其能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美好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興的心理學思潮,符合現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它提倡用主動、樂觀、開放、欣賞的心態看待事物,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生活和發展,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等進行大量研究。它強調要滿意地評價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樂觀地面對未來。積極心理學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我們以往的后進生轉化工作,啟示我們今后的工作要以積極、開放、發展的眼光,采取適當的策略轉化潛能生。作為班主任,我們特別要關注以下突出的主題:行動、統率、競爭、積極、責任與排難等,以突出積極心理學在實際中的應用意義。本文將在積極心理學背景下,根據優勢才干理念,結合個人工作實踐體會,談巧妙轉化潛能生的案例,總結關鍵與注意事項。
班中的小趙,曾經讓我非常頭疼,因為他平時就戴口罩,遮住大半個臉,很少與人交流,班中的各項事務也從來不參加,將自己孤立于集體之外,與老師和同學拉開了距離。后來,我私下問他戴口罩的原因,他沉默再三才告訴了我。原來他臉上有塊燙傷留下的傷痕,一來是怕嚇到同學,二來也不愿意去看別人異樣的眼光。經過我細致的了解,得知小趙同學電腦水平高,文字錄入速度超快,做事責任心強。于是,就建議班中專門設了班務記錄員一職(臨時加設)。大家通過“民主投票”,小趙最終成為班上的“班務記錄兼電腦管理員”。從此,小趙的特長有了用武之地,常常得到班主任與其他科任老師及同學的好評。后來,我找了個機會與他深入交流了我對外貌和內在關系的理解,當他得知我的“不幸歷史(敢于人前露傷疤)”的故事后,他的心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集體活動也積極參加了。
小趙的成功轉變,我認為,引導其正面看待自己身上的不完美是關鍵,強化其完美與行動的優勢主題起了重大的作用。我想,在今后的人生中,他會比別人更能承受人生的風風雨雨,因為他經受住了考驗,懂得了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懂得了在團隊中貢獻自己的才智才是個人價值的最大化體現,這樣的人生感悟遠比獲得文化課的好成績更有意義。
于是,我在班上,為小陳設置了“衛生監督員”,為小楊設置了“班主任秘書”,也同樣起到了神奇的效果,班中出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有特長的良好氛圍。
很多老師都知道,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如果遭遇家長的批評和催促,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這時候,家長可以換一個思路:發現孩子做某事的速度快時,就大力去表揚。如:家長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給3分鐘或5分鐘完成,如果孩子很快做好了,家長要故作驚訝地喊:“還不到3分鐘(5分鐘)呢!你好棒!”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對做得快的立即表揚。“現在穿衣服快多了”“現在收拾書包快多了”……以鼓勵為主,忽視孩子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通過表揚、鼓勵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我在去年擔任高一班主任的時候,成功轉化小黃同學的例子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小黃同學剛升上高一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另類女生的特點,上課經常趴著睡覺,早、午讀常遲到,自習課大聲說話,甚至動手打男生,登記家長聯系電話等資料時,竟然填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在老師布置完課業任務后,她竟然在背后鼓動同學“不要聽他的”,甚至在女生宿舍帶頭喝酒。
根據平時的觀察了解,我去小黃家做了深入了解。原來她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與家人聯系又少,對她更是不聞不問。小黃的在校表現其實是:她想通過一些另類的舉動獲得關注,且對同學有支配欲望。
為此,我又對小黃同學做了專門的個案分析,并請她參與了蓋洛普優勢識別測試。我驚喜地發現,她是統率優勢主題突出者。在平時作業中,老師還發現她書寫字體美觀,寫出來的文章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可見是讀了不少書且能獨立思考的學生,是個可塑之才。
分析了深層原因,找到了優勢主題,我馬上在班里舉行硬筆書法比賽與作文比賽,獲得了好成績的她開始面上有光彩了,而我也及時地通過獎狀(特殊的肯定儀式)、電話、短信形式向其家人匯報她的進步。區名著閱讀比賽獲三等獎、區高中作文現場比賽二等獎等好成績不斷傳來,小黃面上終于有了自信的笑容。第二學期,她已經成為班里副班長兼語文科代表,統率的優勢讓她真正將能量釋放在恰當的地方。不出所料,她發揮了自己的巨大影響力,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正能量感染著身邊的同學。
班主任要注重良好的班集體建設,培養優良的班風,形成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和正確的行為模式,使學生在班級同伴集體中受到啟迪和感化,逐漸改正自己的不足,從而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這其中,主題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巨大的、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學生良好的品質、積極的精神、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都可以在開展主題活動中形成。一旦班里積極向上的輿論成為主流,班主任老師就可因勢利導,進行正面導向,陽光的一面就會占據學生心中的主導地位。自然而然,學生會走上積極進取的道路,那時候,引導學生向更高的境界發展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在我接手的一個高二班級中,尖子生少,“個性”十足的同學卻很多,很多同學并不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恣意妄為”。他們中,講求“個人主義”的人很多,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文明素養不高者不少,經常爆粗口,亂扔垃圾;學習習慣不好的同學更是比比皆是……最讓我苦惱的是,班中事情很多同學不愿主動參與,整體較松散,重大活動無法體現團隊精神。
為此,我開展了共建和諧團隊的主題活動,并分別找到了統率、溝通能力突出的幾個同學作為共建和諧團隊的中堅力量,開展故事感悟、體驗分享、游戲檢驗,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后,班級面貌煥然一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在實踐中去尊重、信任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走路。”英國的教育家車尼斯說:“只要教師對學生抱有希望,僅此一點,就足以使學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所以,教師對所有的學生都應該一樣關懷,一樣愛護,應該永遠懷有積極良好的期待和信任,這是教師正確對待學生的重要心理原則。我想,這也是所有教師應遵循的原則。
(作者單位:廣州市南沙魚窩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