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靜
胡同深處朱門啟 園丁躬耕育桃李
文│王 靜
北京胡同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曲折幽深的寶鈔胡同,帶著悠久的歷史積淀、古老的傳統特色、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急不緩地伸展著。曲徑通幽處,一座色彩斑斕的現代化小樓呈現在人們面前,她就是孩子們的童話樂園——北京市第七幼兒園。古樸的朱紅色大門里時不時傳來童稚的歡歌笑語,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一個個嬉戲奔跑的身影把寶砂胡同裝點得愈加靈動有趣。在眾胡同簇擁下,七幼宛如靜謐深山中一眼跳躍的活水,于質樸中綻放歡顏,于寧靜中尋覓生機,于平凡中書寫著不平凡的辦園篇章。

>>“相伴書香 共韻書馨” ——北京市第七幼兒園幼兒圖書漂流活動上,孩子們正在精心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
愛默生曾說,“有如語言之于批評家,望遠鏡之于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幼兒園的文化理念是凝聚園所教職工的精神力量,是園所前行路上的指向標。多年來,七幼教職工在歷屆老園長的帶領下,仰文化魅力,瞻廣闊前景,把握時代脈搏和發展動態,踐行“一切為了孩子”的辦園宗旨,創設了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園所氛圍,培養了一批批喜歡探究、愿意求知的幼兒,形成了和諧、進取、發展、創新的園風,走過了春華秋實的八十余年砥礪辦園路。
辦園理念體現的是園所的辦園之道、教學之道、求學之道、管理園所之道,是教育工作者實現自己人生價值、追求卓越、走向輝煌之道。在貫徹《綱要》和《指南》的過程中,七幼立足于“兩個需要”,即:幼兒全面協調發展和園所未來發展的需要,對優質學前教育和優秀教育人才的需要,深入挖掘幼兒園文化教育內涵,明確地提出了“真愛求真,科學育人”的辦園理念。“真愛”即以幼兒、教師發展為核心,以尊重、信任、包容、理解為基礎,創設師生關系平等、干群關系和諧、干部關系融洽的園所氛圍。“求真”即求真的精神、認真的態度、真誠做人、真實做事、真心互幫。“科學育人”旨在努力創設有利于幼兒、教師、干部學習、探究、創新的支持性園所環境,使他們能在生活、學習、交流中共成長。目標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蘊藏。在多年的實踐和探索中,七幼教育人凝練出了“真愛育幼童,求真樹品質,把七幼辦成具有數學教育特色的高品質北京示范窗口園”的辦園目標,意在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生活習慣,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使七幼的數學教育在北京市居于前列。園訓和園標是一所幼兒園文化內涵的高度凝聚,七幼以“樂群、篤行、博愛、奉獻”為園訓,在管理中引導教職工形成師德高尚、關愛集體、關愛同伴、踏實工作、努力學習、無私付出的品格;進一步開展數學教育研究,“以‘生活中的數學’為切入點,培養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積極的社會情感,健康的身體素質,體智德美各方面協調發展的幼兒”。園所的文化標志是一艘揚帆起航的帆船,寓意七幼像一艘遠航的帆船,在學前教育的長河中載滿希望,長風破浪,揚帆未來;而每一個孩子就像一艘艘小帆船,在愛的哺育下,載滿幸福,筑夢起航。

>>園所一景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孟母擇鄰說明了環境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2014年,七幼圍繞幼兒園“真愛求真、科學育人”的辦園理念,重新整體規劃幼兒園環境。打造了一個“美而和諧、寓教于樂”的人文園所,使七幼師幼在潛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體驗成長的快樂。
寶鈔胡同是具有典型老北京風格的胡同,七幼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將傳統建筑風格融入現代環境中,在綠植的掩映下,散發出古今輝映的獨特韻味。教學樓的一層和四層的外延墻,用具有古建筑風格的回型花紋作為裝飾,使整個教學樓的外觀既有現代化的即時感,又有傳統元素的代入感,充分體現了現代與傳統的有機融合。而幼兒園外圍環境的建筑,基本上以老北京建筑風格為主,灰色的墻體,紅色的廊柱,古樸的屏風、枝條纏繞藤蘿架和供幼兒游戲的微縮景觀,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感知世界,讓幼兒感受到了不同建筑文化的魅力,培養了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挖掘美的智慧,七幼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被賦予了靈動和智慧,在胡同文化的氤氳下,儼然形成了一個美而和諧、寓教于樂的小生態圈。針對園所占地面積小,教學班使用空間小,教學用房少的問題,七幼充分挖掘現有空間的使用價值,合理布局,拓展了幼兒活動空間,創設了支持幼兒發展的育兒環境。如將園所門廳設計成閱讀區、故事表演區、游戲區、攝影區,培養幼兒隨時隨地學習的習慣,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將教學樓陽臺改造成供幼兒飼養小動物、養殖花卉、進行觀察記錄、進行閱讀,進行各種游戲的場所。在教委大力支持下,園所添置了大量的多媒體視聽設備,用以支持幼兒園文化宣傳及幼兒的游戲活動。公共區域中的三塊大屏展現著幼兒“真愛系列”主題活動和幼兒體能運動活動的精神面貌;平板電腦記錄著孩子們互相分享的成長軌跡,多媒體的應用呈現著教師的教學風采。班級是幼兒游戲活動最主要的空間,為了進一步滿足幼兒學習游戲的需要,有效地支持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園所為不同年齡班的幼兒配備了數量充足的玩教具、圖書等硬件設施。此外,教師還根據幼兒的需求,合理劃分班級場地,為幼兒創設豐富的區角游戲,開展各種主題活動,為幼兒設計和制作大量的區域活動材料,以及班級墻面玩具,使幼兒在與環境互動中快樂成長,在成長中體驗幸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012年,國務院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其中談到: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大幅提高,普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先進的教育理念、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七幼領導班子深刻地認識到培養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教師隊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創造一流的教育業績,一個好園長,只有帶出一支好團隊,才能建設一所好幼兒園。
為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教師發展梯隊,七幼緊跟教育步伐,立足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確定并實施了具有深遠意義的“三個育師”工程。三個育師分為“領航工程”“楊帆工程”和“起錨工程”三大模塊。“領航工程”在市區級骨干中實施,旨在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進一步錘煉骨干教師,為她們搭建更高的發展平臺,使他們具備“領航”的能力,發揮“領航”的作用,并激發他們不斷求索的內生力。“楊帆工程”在園級骨干教師群體中實施,旨在通過多種方式,進一步打造園級骨干教師,使她們具有較扎實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組織較高水平教學以及較好的組織班級工作的能力,使他們逐步具備“楊帆遠行”的個人能力和素質。“起錨工程”在青年教師中實施,旨在通過組織多種活動,夯實他們的教育教學功底,提高他們組織日常教育教學的能力,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師德以及“起錨航行”的個人能力和素質。
為了有效地落實“三個育師”工程,七幼采取了集中研究、分散指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打造教師發展梯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七幼推行“班組結對一站式”管理策略,促進教研指導工作落地生根;開展“專家進七幼”活動,促進生成干部教師的前瞻理念;開展“做課月”活動,提高不同層面教師教學水平;開展“點將臺”活動,實現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雙贏;建“高位平臺”,促成骨干教師專業水平的再提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三個育師”工程的落實,離不開有效的管理措施。為保障“三個育師”工程的有序開展,七幼制定詳細具體的工作計劃,建章立制,為“三個育師”工程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支撐,幫助教師確立發展規劃,支持“三個育師”工程的有效推進,強化園級骨干教師的動態管理,有效地激發青年教師的成長。目前,七幼在職教職工51人,先后出現了兩名“北京市骨干教師”和五名“東城區骨干教師”;其中兩名骨干教師在“北京市幼兒教師半日活動評優”和“北京市幼兒教師教育活動展示”中分獲一、二等獎。七幼的教師梯隊羽翼漸豐,實力增厚,成了七幼不斷向前的強大后盾和源源動力。
數學是一門非常有魅力的學科,它像音樂一樣和諧,像圖畫一樣美麗,而且它在更深的層面上解釋著自然界和人類內在的規律。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著名的教育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是在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建立起來的。研究表明,3-6歲的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于幼兒來說,學習數學重在引導幼兒感受數學的有趣和引導幼兒利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基于此,七幼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園本課程——“好玩的數學”。早在“八五”“九五”期間,七幼就承擔了北京市東城區重點課題“結合式幼兒數學教育的研究”,積極開展教育實踐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課題的研究促進了園所教師整體專業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在數學教育領域有理論、有經驗的“先行者”。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好玩的數學”課程以“與生活緊密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預設與生成結合和整合性”為原則,通過多種方法來實施和開展。主要方法包括:自然滲透法、主題游戲法、問題情境引導法等。自然滲透法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利用周圍環境,真實自然地向幼兒滲透相關的數學內容;主題游戲法是指教師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挖掘幼兒生活經驗中有價值的內容,通過精心設計而實施的游戲活動。問題情境引導法是指教師從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想解決的問題入手,創設一個問題情境……這些方法保障了“好玩的數學”課程的順利開展,體現了七幼教師的智慧和課程設置的初衷。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一種主要形式,在預設階段,園所干部就積極引導教師將數學教育內容納入到主題活動中去。在主題設計之初,教師們深入思考主題活動中數學教育的內容設置、展現方法和體現形式。例如,“生活中的圖形寶寶”是以數學教育內容——“圖形”為中心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我們的班標”主題活動充分挖掘了生活中幼兒的問題和需要。班牌象征著班級的形象,怎樣設計能夠代表自己的班級,由誰來設計,這些問題擺在了教師們的面前。經過探討和研究,教師最終將問題拋給了幼兒,請他們自己完成班標的設計工作。在后期評選過程中,全班幼兒通過集體投票、唱票、監票,統計數據的方完成了班標得評選活動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抓住幼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設計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與方法,并運用它們解決問題,使數學變得生活化、趣味化。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在“真愛求真,科學育人”的辦園理念引領下,七幼始終堅守教育初衷,以幼兒為本,走過了80余年的難忘歷程。白駒過隙,風雨與碩果同行;輝煌如斯,滄桑和凱歌合奏。一代代七幼教育人含英咀華,培養出萬千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積極地社會情感,健康的身體素質,體智德美各方面協調發展的幼兒,我們相信,七幼的“希望之帆”一定會越行越遠,越行越篤定。

>>將教學樓陽臺改造成供幼兒飼養小動物、養殖花卉、進行觀察記錄、進行閱讀,進行各種游戲的場所。

>>圖書義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