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遠宏 張正菊
校園文化: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土壤
文|李遠宏 張正菊
當前,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熱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把握為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奠基這個原則不動搖,堅持多管齊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要有自己的落地措施。近年來,湖北省襄陽市方圓學校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做了一些嘗試,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學校管理模式。
未來的社會一定是向著更加文明的方向發展,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現代公民。方圓學校的方圓文化即是培養學生方正做人,具備現代公民基本的人文素養。方,即方正、規則、制度,是做人之本,體現了講原則、誠實守信、公平正義的理念。圓,即靈活、變通、圓滿,是處事之道,體現了全局、發展、和諧的觀念,倡導一種寬容、與人為善的人本思想。
本校學生大多來自下崗職工、進城務工等社會最底層的家庭,為培養學生基本的人文素養,使其“方正做人”,學校從規矩入手,對學生養成教育方面的細節要求進行了認真歸納、完善,提煉了九條規矩。“九條規矩”中“九”并不是實指“九”,而是指最大,指多條規矩。
我們旨在通過九條規矩的踐行實施,來真正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比如,我們把“校園內講普通話”定為規矩,是因為正常的語言交流是一個人成為現代公民的必備條件。再比如,把見到老師問好、禮貌待人定為規矩,旨在讓學生懂得必要的禮儀知識。通過每年舉辦“文明禮儀”展示活動,通過師生自編自演詩歌、相聲、小品、歌舞、拍手謠、情景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學會以禮待人、文明處事,學會與人相處。
這些規矩的踐行,改變了學生社會生活環境的本相,促使他們在這一方面超過了大多數同齡學生,擁有了成為現代公民基本人文素養的基礎。
教育要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維訓練,關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對學生進行這些素養的訓練,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問題。很多人以為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自然會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其實,僅僅依靠課堂學科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校增加一些特色教育來強化這方面的訓練。
我校將“身心健康、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會與人交往”定位為方圓文化的“三大支撐”,用它來詮釋“圓潤人生”。同時,學校將“特技創新”和“每天鍛煉一小時”作為學校的兩個特色項目,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和身心素養。
為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學校成立了科技工作團隊,每周由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七巧板、無線電、機器人等培訓,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每年定期舉辦校園科技節,全面展示學校科普教育的成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級的科技比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其科學素養。
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素養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學校一方面堅持做好“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另一方面重視對學生的禮儀文化教育,提出了讓所有師生敢動、能動、想動的分層鍛煉目標,努力達到“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讓健康伴我一生”的目標。每天上午30分鐘、下午20分鐘的大課間,全校師生采取集中與分組的形式開展鍛煉活動。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球球跳躍;呼啦圈、踢毽子、跳長繩、校園集體舞,舞動生輝。教師每月末舉行快樂健身賽,做到日日有活動,月月有競賽,人人有獎勵。除了堅持開展好每日的“陽光鍛煉一小時”活動外,每到寒暑假,還致信家長,鼓勵家長督促學生堅持體育鍛煉,幫助學生養成主動運動的習慣。此項活動我們已經堅持了三年。

未來社會的分工會越來越細致,社會分工的需要,會更加強調個人的專長,因此我們的教育也應該盡可能地為社會培養具有獨特專長的人。
方圓學校重視學生社團活動,以“彰顯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組建了文學類、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英語類和紅領巾社等六大類型社團。活動內容涉及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英語口語、合唱、七巧板、無線電等23個項目,深受學生喜愛。每周五下午第二三節為社團活動時間,全校學生人人參與社團,教師個個有社團指導項目。
學校邀請了市“吟誦協會”專家喬煥軍老師到校,為“經典誦讀”社團的同學和老師們上示范課,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熱愛。我們還充分利用身邊優秀教師的資源,邀請學校幼教部王翔宇老師發揮其美術專業特長,為“科幻畫剪紙”社團的同學們上課。這些社團活動既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拓展了空間,又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凸顯了特色,提升了辦學品位。
每學期學校都會舉辦社團展演活動,讓同學們各展風采,開啟智慧,提高綜合素質。社團活動為校園注入了勃勃生機,也讓師生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得到了專業知識的提升。
有教育家曾經說過,21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不會閱讀或寫作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多年來,我們十分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從早上學生到校后的晨讀誦讀經典,到午間學生的閱讀小故事、練習書法,再到學生課后的自主預習與復習,各環節由學校教學工作團隊編寫了操作性極強的校本教材,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各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
課堂上,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重視在一切教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搜集、組織和判斷各種信息的能力,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的需求、能力、思維特點,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另外,學校注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校的文化墻、校園網、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源。濃厚的學習氣氛,寬松的育人環境,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助力器。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學校永久的課題,需要管理者結合實際,采取恰當的方式。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發展的魂魄,是學校建設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深厚土壤。學校將利用好校園文化建設這塊沃土,讓學生核心素養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庇護學生的幸福人生!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方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