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基于生態觀、系統觀、平衡觀的教育生態學,可作為高校輔導員創新工作方法的理論基礎,為解決學生管理問題拓展了新思路、凸顯了新途徑。本文分析了生涯規劃教育視域下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新問題,給出了輔導員創新工作方法的對策,呼吁輔導員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成長檔案,在此基礎上實施個性化、全過程的生涯規劃教育。
【關鍵詞】生涯規劃教育;輔導員工作;創新
據有關調查,當前大學生對于生涯規劃多半是學習模仿別人的做法,普遍存在著自我目標缺失、主體意識淡薄、了解職業生涯有關理論途徑有限、職業發展期望值過高等問題,這需要高校輔導員在生涯規劃教育視域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以幫助大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1 生涯規劃教育視域下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以“互聯網+教育”為特征、以創新創業教育為要旨的新一輪高教改革,要求輔導員要在生涯規劃教育視域下開展工作,積極解決因時代變革而需要面對的新問題。受傳統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大學生在高考前基本是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學習備考,甚至把考上理想中的大學作為唯一目的,較少考慮個體興趣、愛好和接觸社會的需要。進入大學后,不少學生迷失了方向。輔導員首先要面對的新問題,就是大學生因為正處于價值觀初步形成階段,其價值選擇的多樣需求造成多樣化的價值觀。
社會轉型期價值追求的多樣化導致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被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與目標要求之間的不平衡性,也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挑戰。由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工作理念、話語模式基本上還是沿襲傳統的理論本位固有思維,已經無法應對當前大學生心理需求和現實需要,因而造成了現有思政教育價值觀念、思維、視角、原則、方法等方全面滯后,導致思政教育實際效果不理想,與既定的教育目標相比產生了較大的落差。再者,關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有待加強,尚未形成理論體系以致輔導員工作缺乏系統的科學支撐,現實中對于學生的事務性管理或滯后或被動,教育效果被大打折扣,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管理目標。
2 輔導員創新工作方法的理論基礎和對策思考
2.1 基于教育生態學理論的工作思路創新
教育生態學是運用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分析研究教育現象和規律的一門學科,也可視為輔導員解決教育管理問題的一般方式,其要義是在動態過程中把握學生管理規律,將生涯規劃作為邏輯起點促進教育生態系統各要素間的和諧發展。因此,高校輔導員工作思路創新的出發點在于,要將教育生態學的整體、動態、和諧的生態理念內化為輔導員工作的理論建構和實踐追問中,以思路創新助推工作方法的創新。
2.2 發揮生態主體和生態客體的合力作用
高校教育生態系統曾被魚化龍文苑管理者分為兩部分進行詮釋,生態主體部分包括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在內的教育者,以及教育對象即大學生;生態客體則是指主體所處的高校環境、社會環境,二者實際上已不可避免地基本融為一體,這就要求高校要與社會加強聯系,建立校外教育實踐基地,形成良性互動拓寬學生的生活空間,構筑學生成長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橋梁。要建構和諧的校園周邊環境以及多元開放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品德養成、學業成績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健康人格塑造無不是靠多方合力”的共識,摒棄“學生管理責任在輔導員,教學成績在任課教師”的固有觀念,在和諧共生中實現輔導員工作成效最大化。
2.3 探求動態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徑
輔導員工作理論與實踐都應增強生涯規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動態把握教育對象、社會背景,就應尊重教育對象動態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靈活運用分階段教育的工作方法,著眼于入學教育、在校學習、畢業等各個階段,根據每個階段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確定工作重心并要做好適時調整的準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維持全程和整體上的平衡。
3 輔導員基于教育生態學指導大學生的生涯規劃
3.1 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成長檔案
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內容復雜、內涵豐富的基礎性工作,輔導員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要給每位大學生建立健全誠信成長檔案,真實地將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成長過程記錄載檔,這將是輔導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程指導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是大學生畢業求職時提供給招聘單位的參考資料,這將極大地促進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成功。
3.2 注重開展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教育
生態學所講的和諧,強調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實現各要素共同存在、和諧發展,需要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規劃、社會實踐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與此同時,輔導員工作不得不面對日趨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更為個性化的工作對象,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同時與學生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教育,使教育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3.3 實施全過程生涯規劃指導計劃
生涯規劃指導必須分階段、分層次展開,針對各階段學生的不同特點有效處理各方面的問題。學生在大一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適應環境、轉變角色、調整心態,故而輔導員工作應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人際交往指導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樹立生涯規劃的意識。首先指導他們參加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及活動,使其充分地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其次是讓大學生了解學校、了解專業、適應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再就是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活動增強學生對大學教育的認同感和適應能力, 使其盡快融入集體,適應大學生活,初步確立職業目標并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
大二、大三是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階段,輔導員應鼓勵學生在牢固掌握專業知識基礎上找準興趣點,增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頻率,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四階段要將幫助學生成功求職作為工作重點,與職業規劃師、就業指導教師等協同努力,引導學生做好畢業論文、求職應聘書,參加求職招聘培訓以了解求職應聘技巧、相關法律及就業政策,督促學生到目標組織去實習,參加各種現場招聘和網絡招聘,幫助他們做好面試及簽約的準備。
參考文獻
[1]趙曉蘭.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提升輔導員日常思政教育實效性[J].廣西教育,2016(01).
[2]童保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析——基于輔導員視角[J].中國校外教育,2016(06).
作者單位
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省西安市 7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