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青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項重要的改革嘗試,是對傳統教育評價過于注重學業水平這一受到廣泛詬病現象的糾偏和反撥,對于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學校可以從素質綜合評價改革中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理想追求;社會和家庭可以從素質綜合評價改革中體會和接受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改善育人環境;學生則可以在教育評估中得到更多的激勵,獲取更好的教益,找到更為明晰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小學生;綜合素質;改革
1 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目標服務。以評價改革為龍頭,以塑造“向誠美少年”為目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激勵、導向、反饋等功能,完善學生評價的內容及方式,建立科學的小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2 評價原則
2.1 堅持全面和諧
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情況,既關注學業水平,又關注品德發展和身心健康;既關注共同基礎,又關注興趣特長;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益。
2.2 堅持發展導向
更加注重發揮評價的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改變過于強調甄別和簡單分等定級的做法,改變單純強調結果和忽視進步程度的傾向,發揮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推動學校發展。
2.3 堅持科學規范
遵循教育評價的基本要求,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科學合理,評價過程嚴謹有序,評價結果真實有效,不斷提高評價的專業化水平。
2.4 堅持統籌協調
整體規劃評價的各個環節,整合和利用好相關評價力量和評價資源,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使各項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
2.5 堅持因人而異
鼓勵家庭、學校、社區相結合,針對評價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采用自評、小組評、教師評、家長評等形式,發展學生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評價能力,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方法和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評價模式。
3 評價內容
3.1 修德營
主要為品德發展評價區。依托“修德營”陣地,以“十好”養成教育為抓手,開展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教育與訓練活動,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評價內容將就學生的人生觀意識以及在愛國守法、誠實守信、關心集體、尊重他人、文明守紀、環保衛生、安全自護等方面的品行修養做出具體的設計。
3.2 活課堂
主要為學習能力評價區。以課堂教學為觀察點,以“教是為了不教”為指導,結合“以學定教”生本自主課堂模式的構建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將本著尊重、呵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宗旨,以會學、樂學、智力發展、能力提高為關注方向,就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學生具備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等方面做出具體的設計。
3.3 演武場
主要為體質發展水平評價區。以傳統體育教學和特色體育活動為抓手,在開展做好操(學生做好韻律操和武術操);走好路(每節體育課進行隊列隊形訓練,每天上學放學實行路隊制)訓練和上好“二操二課二活動”基礎上,增加特色體育項目“形意拳”和“花樣跳繩”的訓練與表演,評價內容將就學生在常規體育鍛煉和特色體育活動中實現的身心發展情況做出具體的設計。
3.4 藝術宮
主要為興趣特長養成評價區。我們將依托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品牌,在上好音樂、美術課的基礎上,要求和引導學生每人至少習得一項才藝,評價內容將根據學生的個性秉賦做出靈活多樣的設計。
3.5 科技館
主要為創新素質培養評價區。我們將依托省科技教育實驗基地這一有利條件,評價內容將根據學生在上科學課、信息技術課時的表現,并參考各種科普實踐活動的參與度、科技小發明、學科素養大賽成績等方面的情況做出具體的設計。
除以上五大陣地外,我們還將通過平時的伙伴交往、課堂表現、集體活動、家庭生活等的觀察與了解,就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勞動素養等方面設計相關的評價內容。
4 評價策略
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黃橋實驗小學學生素質綜合評價選擇以“爭章追星”為標志的激勵策略。通盤考慮學生各個單項上的進步和整體的發展情況,分別設置獎項。一個星星代表一個獎項。一位學生可以獲得多個星星,一批學生可以共享一種星星。一個班級或一個年級,一門學科或一次活動,都將與爭章追星結合在一起,納入我們的評價體系。一顆星星是一個光點,一串星星是一條光線,無數的星星將會在我們學校里產生璀璨奪目的星光效應。我們借用一首外國民歌的歌名,把學校教育評價改革方案稱為“星星索”。具體措施如下:
4.1 設置獎項
(1)根據學生在各專項陣地的表現,設立單項獎。(單項獎分為“達標獎”和“特色獎”其中帶“★”號的為特色獎。學生在當月獲得1枚“特色獎卡”,可抵2-3枚“達標獎卡”。)如表1所示。
學校主張各班主任、任課教師能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自行設置相應的獎項。
(2)采用“增值評價”(評價學生在一段時間教育過程后的“成長”和“變化”,取代原來對學生在某一個特定時刻的結果的關注)。各班要關注對暫困生學習情況的觀察、考核,及時捕捉閃光點,每月可以為這些學生表彰(進步獎)。連續2次獲進步獎者,可頒發一個單項獎。
(3)學校大隊部開設“向誠美少年獎卡兌換中心”。學生每個月獲得達標獎卡80%以上者,可以兌換“向誠美少年”榮譽證書,這作為學期末推薦評選“向誠最美少年”金色獎章的依據。
(4)期末評議:各個年段、班級將根據學生在一學期的綜合表現評選出“向誠最美少年”,授予他們金色獎章和榮譽證書。如果學生在一學期中獲得三次“向誠美少年”榮譽稱號的,可參評“向誠最美少年”。
4.2 建立機制
由學校德育處主抓,建立健全每日小組評、每周班級評、雙周年級組評、月月學校評的評比制度,堅持“多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的原則,科學設獎,分層頒獎。具體為:每周之星由班級評比欄展出,雙周年級之星在年段所在的顯眼處,布置墻報,公布“雙周之星”,每月之星則在年段大隊輔導員匯總、評比的基礎上,由少總部確定候選人,每位候選人準備好自己的“數字故事”(可在班級主頁的個人空間里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體驗)。每個年段每月評出“進步之星”。每月之星擔任升旗手,在升旗儀式上講述自己的“數字故事”。每月獲單項獎卡80%以上的學生,可以兌換“向誠美少年”榮譽證書。
4.3 分步推進
學校將分步推進評價改革。對于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任課老師及班級,如原來就一直采用“每周數學(語文)之星”評比的,可直接由班主任協同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設置單項,并展開評價。還沒有評價基礎的班級和教師,則側重于“修德營”陣地中的“十好”教育內容,做好單項評比,逐步向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合作互動表現以及興趣特長、信息科技素養等方面拓展。
4.4 改變方式
在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中,全面實施學生“N+1”評價,為學生發展的價值取向定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N+1”是按照學生的不同年級實施的評價方式。“N”代表不同年級的考試學科總數,“1”代表該學生的綜合表現。對學生定期的文化知識評價和學生日常的綜合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實現階段性文化評價和過程性綜合表現評價的有機結合。“階段文化知識評價”是各學科學業成績的總和;“綜合表現評價”是對學生道德品行、遵章守紀、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等方面的整體評價。
5 平臺建設
5.1 班級層面
在原有“成長檔案袋”“成長小腳丫”的基礎上,各班建立“班級美少年平臺”“學生電子成長檔案”,記錄學生成長足跡;各班要積極營造班級文化氛圍,開辟好“班級文化激勵主題墻”,讓學生走進自己的教室,就能獲得激勵,獲得教育。
5.2 年段層面
年級主題墻中張貼雙周之星頭像、數字故事;文明班級流動紅旗統計表;優秀作品;競賽獲獎等。
5.3 學校層面
組織好每周的升國旗儀式及每月之星的頒獎儀式,數字故事的宣傳、展示、匯編,休業式的隆重表彰等。充分利用校園網,開辟“向誠美少年平臺”,及時宣傳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先進典型、優秀作品等;校園特辟“見賢思齊”墻,讓教育評價在校園里隨處可見,發揮榜樣的力量,改變不良的習慣。
6 保障體系
(1)努力實現評價指標的科學化。各部門圍繞評價內容,制定評價標準。精心考慮評價的措施與方法。
(2)努力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既確保教師作為評價主體,也充分考慮學生、家長、社會力量的參與。
(3)努力實現評價環節的有序化。學校成立以分管校長、行政人員、年級組長為主的評議領導小組,保證評價活動的順利開展。
(4)努力實現評價效能的最大化。根據評價需求設計好“向誠美少年“卡通形象,制作好獎卡、榮譽證書、金色獎章等,在宣傳、激勵、影響和延伸上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 江蘇省蘇州市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