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方杏村
內容提要:本文以東北老工業基地23個地級城市為研究對象,利用DEA-Malmquist模型測度東北老工業基地2004-2014年經濟振興效率,并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結果顯示:東北老工業基地2004-2014年經濟振興效率僅緩慢增長,成效不夠明顯;技術進步變化指數下降是經濟振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而技術效率變化指數的小幅提高主要由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引起的,且存在較為明顯的區域差異;第二產業的發展、人口規模對經濟振興效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政府支持度和對外開放度對經濟振興效率有一定正影響,但作用有限且存在較大區域差異,科技水平的影響為負或不顯著。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區域差異;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0615;F29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17)01-0069-06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共和國長子”、國家工業搖籃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全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實現東北地區經濟全面振興,首先必須提高其全要素生產效率。本文以23個東北老工業基地地級城市為研究對象,探討東北老工業基地2004-2014年經濟振興效率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一、研究方法與變量選擇
(一)研究方法
目前,學術研究中對生產效率的測算主要分為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等的單純測算和全要素生產率的綜合測算,其方法可以分為參數方法和非參數方法兩種,本文選用的是數據包絡分析(DEA)為基礎的非參數的Malmquist指數法[1]。
1.DEA模型。數據包絡分析法(DEA模型)是利用非參數的方法評價在多項投入和多項產出情況下決策單元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工具,投入型和產出型是DEA模型的兩大基本分類。現假設東北老工業基地有n個城市,每個城市有m投入和s個產出指標,本文采用的是基于產出的BBC模型,表達式如下:
式(4)是式(3)的進一步變形,消除了固定規模報酬的假設,分析了在變動規模報酬的情形下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情況,并將技術效率變化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式(4)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括號以外的部分,表示在變動規模下的純技術效率變化,第二部分是第一個中括號乘積式,代表了規模效率變化,第三部分與式(2) —樣,表示的是技術變化率。Mi,t+1值有可能大于1、小于1或者等于1,分別表示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降低、不變。
(二)變量選擇
本文假定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的產出主要取決于勞動投入(L)、資本投入(K)、土地投入(S)、科技投入(T)和能源投入(E)五項,相應的生產函數表示為:Y=f(L,K,S,T,E)。
投入變量:(1)勞動投入,采用《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年末單位從業人數加上私營和個體人員從業人員數近似估計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的勞動力投入量,單位:萬人。(2)資本投入:利用“永續盤存法”[2]估計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的資本投入量,其計算公式為: Kit=Ki(t-1)(1-γ)+Iit,其中Kit表示i地區t期的資本存量,γ是折舊率,Iit是i地區t期的投資額,單位:萬元。(3)土地投入:采用《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建成區土地面積,近似表示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各城市的土地投入量,單位:平方公里。(4)科技投入:利用《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的科學技術支出和教育支出之和來代表科技投入量,單位:萬元。(5)能源投入: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使用《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各城市市轄區全社會用電量來代替,單位:萬千瓦時。
產出變量:(1)地區生產總值:采用《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地區生產總值(GDP),反映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的產出總量,單位:萬元。(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采用《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來表示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中的財政狀況,單位:萬元。(3)非期望產出[3]即污染排放:由于DEA-Malmquist模型不支持過多的投入產出指標,本文采用熵值法確定權重將東北老工業基地各城市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煙塵排放量計算得出污染排放情況即環境產出指數。具體步驟如下:
二、結果分析
(一)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總體特征
本文利用DEAP2.1軟件,根據Malmquist模型計算得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結果如表1-表3所示。由表1可知2004-2014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平均為1001,Malmquist指數平均增長僅為01%,這說明近些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不高,成效不夠明顯。其中,Malmquist指數大于1和小于1的年份各占一半;Malmquist指數最高的是2010-2011年達到1116,最低的是2004-2005年僅為0893。根據Malmquist指數各分解情況來看,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年均增長最高達到03%,這主要由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年均增長02%,規模效率變化指數年均增長01%引起的,說明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近年的經濟振興中比較注重管理和制度的創新;技術進步變化指數年下降01%,這說明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經濟振興過程中技術進步較慢,這可能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先進技術或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力度不夠有一定關系。
(二)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分解特征
東北老工業基地2004-2014年各城市經濟振興Malmquist指數如表2所示,23個地級城市中有13個城市的經濟振興Malmquist指數為上升狀態,按其增長率大小排序鐵嶺市、朝陽市、吉林市、通化市、營口市、鞍山市、白山市、本溪市、撫順市、四平市、錦州市、遼陽市、牡丹江市,其余10個城市Malmquist指數處于下降狀態。其中,排在前兩位的鐵嶺市和朝陽市經濟振興Malmquist指數增長幅度都超過了10%,分別為103%、101%,這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變化指數增長較快。白城市、遼源市和伊春市排在倒數三位,經濟振興Malmquist指數分別下降99%、10%、128%,這三個城市經濟振興Malmquist指數下降主要是由技術進步變化指數下降較大引起,這說明技術進步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中將發揮舉足輕重作用。
(三)東北不同區域經濟振興效率特征分析
東北三省的經濟振興效率有著明顯的區域差異(見表3),遼寧省老工業基地城市的經濟振興效率相對最好,在10年中只有3個年份是下降的,分別是2005年下降56%,2007年下降08%,2013年下降04%;其余年份均為正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是2010年和2011年,均增長106%。吉林省老工業基地城市的經濟振興效率相對居中,在10年中增長和下降也均為5年,但是下降的幅度都沒有超過10%,分別為2005年下降88%、2006年下降35%、2012年下降85%、2013年下降87%、2014年下降71%,尤其是最近三年出現明顯連續下降現象。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城市的經濟振興效率相對較差,在10年中增長和下降都是5年,但是5年下降中有4年下降幅度超過了10%,分別是2004年下降174%、2008年下降112%、2009年下降138%、2012年下降144%。這些特征與近年來東北三省經濟增長快速下滑的現象基本吻合。
三、影響因素分析
經過上述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的測度和分解分析,可以看出技術效率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起到主要促進作用,而技術進步是阻礙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的主要原因。為了進一步分析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的影響因素,本文選擇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人口規模、科技水平、政府支持度、對外開放度等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模型設定和變量選取
本文將利用stata122軟件,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Malniquist指數(MAL)為被解釋變量,以上述6個影響因素為解釋變量,構建如下面板模型:
其中i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各城市,t為年份,λ為隨機擾動項。解釋變量用人均GDP來表示經濟發展程度(JJ),以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來表示產業結構(EC),以人口總量來表示人口規模(RK),以科技人員占人口總量的比重來表示科技水平(KJ),以財政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來反映政府支持度(ZF),以各地區進出口貿易額占GDP比重來反映對外開放度(KF)。為了減弱模型中數據的異方差性,本文對所有變量進行了取對數處理,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二)結果與分析
經過對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影響模型的Hausman檢驗和F檢驗都顯示應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1.除吉林省不顯著外,經濟發展程度中人均GDP對東北地區、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的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其中,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程度對經濟振興效率的系數最大達到01044,這說明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將有助于東北老工業基地各城市經濟振興效率的提高。
2.除黑龍江省不顯著外,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產值比重對東北地區、遼寧省和吉林省的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影響也顯著為正,且貢獻度在所有影響因素中都是最大的,其中,東北地區為1511%、遼寧省2242%、吉林省6365%,這說明老工業基地還應繼續積極發展工業,大力提高工業生產率。
3.人口規模對經濟振興效率均顯著為正,這說明東北老工業基地人口數量的增加有利于經濟振興效率的提高。其中,人口規模對東北地區總體樣本的系數為01141,對遼寧省的系數為01886,對吉林省的系數為02019,對黑龍江省的系數為00794,這可以看出適度增加東北老工業基地人口數量將可以大大增加經濟振興效率。近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各城市人口不斷減少,地廣人稀,適度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將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利用、產業集聚等,從而提高經濟振興效率。
4.科技水平對東北地區總體樣本和遼寧省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的效率顯著為負,對其他地區影響不顯著。一般而言,科技水平有利于各城市提升創新能力、提高勞動者技能,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是科技水平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反而起副作用,或作用不明顯,這可能說明東北老工業基地各城市的科技水平可能未達到一定規模,還處在較低水平,真正潛能未發揮出來。
5.政府支持度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總體樣本經濟振興效率呈顯著正影響,但影響系數都比較小,且對三省的影響不顯著,這說明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支出等措施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但作用有限。因此,政府扶持必須遵循適度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6.對外開放度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總體樣本和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有顯著正影響,系數分別為00133、00109。這說明進出口貿易額的發展可能產生了技術外溢效應或拉到了經濟增長。因此,應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進而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
四、結論與對策
(一)主要結論
根據東北老工業基地23個地級城市2004-2014年經濟振興的投入產出面板數據,本文利用Maluquist生產率指數測算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及其分解,并實證分析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的影響因素及其區域差異,主要結論如下:
1.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緩慢增長,成效不夠明顯。由全要素效率的分解結果可知技術進步變化指數下降是經濟振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而技術效率的小幅提高主要由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引起的。遼寧省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效率最好,吉林省居中,黑龍江省最差。
2.從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影響因素來看,經濟發展程度、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的發展、人口規模對經濟振興效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政府支持度和對外開放水平有一定正影響但作用有限且存在較大區域差異,科技水平的影響為負或不顯著。
(二)對策建議
為了加快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步伐,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增加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近年來,東北人口不斷減少,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銳減,導致老齡化等問題不斷突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應通過改革完善戶籍制度積極推動城市化,應全面落實國家兩孩政策,對于少數民族、邊境地區或特殊家庭應該放開三胎,并做好相關配套工作;通過大力發展各類教育,加大對普通勞動者的再教育和培訓工作,搭建各種平臺積極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提高人口整體素質。
2.改造傳統工業,發展新型工業。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相對完整,實力雄厚的工業體系,工業在當地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在東北乃至全國都占有一定的位置。東北老工業基地應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積極利用已有的雄厚工業基礎,加快推進制造業發展,通過產業整合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工業,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延長傳統產業鏈;利用相關政策,大力培育發展新型替代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加大政府扶持,擴大對外開放。由于歷史等原因,東北老工業基地負擔重、自我發展能力弱,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特別是在土地轉讓、轉移支付、投融資金等方面給予各種優惠;應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范圍,積極吸引外資和發達地區企業參與到東北老工業基地各類工業調整改造中來,合理利用其資金和管理經驗等;應鼓勵各類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建立國際化生產銷售格局。
參考文獻:
[1]方杏村,陳浩.資源衰退型城市經濟轉型效率測度[J].城市問題,2016,(1):28-35.
[2]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10):35-44.
[3]董鋒,龍如銀,李曉暉.考慮環境因素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效率分析——基于DEA方法和面板數據[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5):519-524.
Abstract:Taking the 23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in the old northeastern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as studying object, this paper adopts DEA-Malmquist model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northeastern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during 2004-2014. At the same time, the panel data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old northeastern industrial b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old northeastern industrial base during 2004-2014 grows slowly and lacks of effectiveness; technology change index declin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efficiency of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and the slight improvement of index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mainly is caused b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index, and there exist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i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size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efficiency in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governmental supporting and opening degree have som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but the effectiveness is limited and also there exists a big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is negative or in significant.
Key words:the old northeastern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efficiency; regional difference; influence factors
(責任編輯:關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