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鈞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江蘇南通 226401)
高中思想政治小組合作教學的時間問題研究
王 鈞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江蘇南通 226401)
本文以教育時間理論為依據,從時間的本質、功能、效益、密度和力度等方面對高中思想政治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現實進行理論分析闡釋,并提出相應的操作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思想政治課堂
合作學習是目前比較熱捧的一種教學教育方式和策略,對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因素的研究除了關注教育者因素、受教育者因素,還涉及文本因素、教育政策因素、空間和時間因素等。本文試對高中思想政治小組合作活動教學的時間問題進行思索和探討。
由于課時的限定,小組合作學習一般只是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而存在。因此課堂驗收評價中“合作學習與展示”便作為一個基本要求提出,在時間上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應不少于15—20分鐘。
現實課堂生態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被思想政治教師看作是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手段,甚至是被當作豐富教學形式的一種教學資源——和放視頻聽歌曲演小品開辯論賽類似,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各種合作亂象,導致了合作學習時間的低效。
馬克思提出:“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的空間?!备咧兴枷胝涡〗M合作活動教學的時間本質上是人的一種自覺的發展空間,是人的特定發展空間。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人們往往錯誤地將合作能力的培養、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窄化成了對課堂教學組織行為改變的追求。合作學習本質上不是一種簡單的學習方法和師生交往活動,而是把合作凸顯為一種學習內容和一種共享的學習資源。人們對合作學習本質的功利性的理解和運用導致了對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本質的不科學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教學的時間有兩種基本形態:流逝與物化。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教學就需要在一節課時中留足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活動要正確處理好小組合作學習時間與教學任務進度的關系、小組合作學習在既定時間下的效度與探究的深度關系以及合作學習在一節課時下流程的完整性和機動性的關系。
一般教師都比較重視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物化形態。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物化形態,就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外在活動去不斷地認識合作問題并將該認識由一種外在存在向內在于自身的東西轉化,即變為其自身素質中的知識、思想、情感、能力和品質。這一過程告訴我們,合作學習應該是個體自我發展的自覺要求,必須順應和利用好這一規律。
與物化過程相反的是活化,二者是緊密相關的。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活化形態是指高中思想政治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物化而成的學生的身心素質有一個外化即放射性的過程。學生的發展和素質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它與外部環境進行著能量交換,既接受外部能量以形成智力和才能等促進自身的發展,又釋放著自己的能力作用于外部環境,以期能得到肯定和情感滿足的需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無限可能性,無論是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環節還是班級展示環節,要尊重學生,要從人的發展高度和合作學習的本質角度去認識和呈現教學行為。
效益包含效果和效率兩層含義。高中思想政治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一方面是指小組合作活動的結果中合乎預期目的的有效部分,另一方面是指對小組合作活動的投入與獲得教育教學產出效果的比率。從課時角度看,無論課堂上開展的小組合作活動的難與易、多與少,給予的時間無疑都是一種珍貴的投入。
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進行分類。在目前實踐操作中,更多是將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理解分為平均效益和個別效益。定期對班級優秀合作小組的評價和評選強調的是平均效益,目的是讓小組合作更有組織、更有秩序、更有活力、更重成效。而班級層面上以及年級和學校層面上的“合作之星”“展示之星”“自主學習之星”等評價機制的運用,是為了通過樹立典型和學習榜樣,鞏固和提高學生學習的合作狀態、思維狀態、傾聽狀態、表達狀態。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從性質上可分為有效、無效和負效三種,體現在數量上有各種差別,例如同樣是有效,卻有高效和低效之分。現實課堂生態如果是為合作而合作將流于形式,極易導致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合作。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有兩個途徑:一是在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前提下,精準控制小組合作活動時間;二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所需的時間前提下盡可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提高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教育內部的各種規律是重要因素。
合作學習理論是符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觀點,它能促進人的健康發展。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中發現有效策略。人的身心發展速度不是均衡的,具有可變性和個別差異性。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實施策略必須符合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興奮和抑制是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如果小組合作的問題過寬、過難、過易或過偏,都會使學生大腦皮層從興奮轉入抑制狀態,從而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該注意提出的問題有梯度、有討論的可能,解決時要選準時機和時長。
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密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為達到其制定的教育教學目標而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在現實課堂生態中呈現為小組合作時間內的活動緊張度。在一定程度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的密度,也就是提高小組合作活動教學時間的效益。
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密度意味著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宜的學習負擔。盡管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不盡相同,但都應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心,都有通過自己的能力能夠承擔的負荷量,從而防止出現有學生包攬一切,有學生無所事事。在現實中將小組人員進行任務分工的操作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學習負擔。真正適宜的合作學習時間的密度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揮,是為了適合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是讓學生自覺地想以積極的精神狀態和求知的渴望感去主動探求、主動合作、主動學習并形成一種緊張感。這也提醒教師要有樂觀的教育信念,相信每一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有自己存在和展現的價值。
從教師的角度看,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密度意味著教學內容要精選,組織要精心,知識結構要精致,講解要精煉。教師應該專心研究教材考綱,要把學科本質性的知識(包含學生的難點和盲點知識)作為教授的重點,把過去的信息單向的師到生的交流傳遞,豐富為生生之間、生到師、師到生再到師的多層面的交流傳輸接受。高中思想政治學習信息量大,邏輯性強,小組合作學習不能理解為是減輕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而是對人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對學習內容要精心組織成網絡型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自主并互助地構建知識的有機聯系,體現學生思維能力。
和諧的節奏是一種快慢適宜的節奏。在小組合作時間內,每一個小組都強調快節奏,聲音要高,結論得出要快。這在客觀上會造成相互干擾,不利于一些深層次問題的思考。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開展小組討論的時候先停下,好好思考下要討論的問題,想一想自己能有什么認知,又有什么的疑惑;在小組最后匯總本組觀點的時候,也要慢下來,每個人好好思考下其他同學的觀點,去發現自己能獲得什么,受到什么啟發,還有什么沒有得到解決。
[1] 郭傳?。〗M合作學習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
王鈞,1978年生,男,江蘇南通人,從事德育、思想政治教學研究,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