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江蘇宜興 214231)
構建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探索
李德明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江蘇宜興 214231)
課改之后,需要構建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從體系構建的必要性、遵循的原則、特征、指標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素質教育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強調,把“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作為第一個課程基本理念。地理素養就是通過對地理相關知識進行充分了解認識之后,產生的一種對地理的認可和情感。地理素養涵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內在的隱性素質,二是外在的顯性行為。不過在這兩方面的內容中,又包含著一些品質、能力以及精神方面的內容,被稱之為地理核心素養。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就是地理素養,以地理素養為中心,把其他的內容加以擴充和聯系,形成統一的整體,當然也能夠實現各自的獨立。在地理學科中,地理核心素養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其關注的是地理空間結構與聯系的有效結合。地理核心素養是后期逐漸摸索形成的,通過后期的長期教育、宣傳,從而讓地理內容的學習更加貼近實際,更加貼近社會,便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全面地了解社會。所以其包含的內容也是多元化、多層次的。
想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水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了解地理和認識地理,必須建立完善的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構建指標體系,能夠提高地理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也能夠激發出地理的多元化功能,還能夠加快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從而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這一點在“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中非常重要。
做好評價指標體系,能夠讓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內容更加豐富,讓高中地理教學更加深入學生內心,對于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要結合地理教學的實際情況,提高體系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保證教學與體系的有效結合。
建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首先要弄清楚構建體系的目的,如何開展評價,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影響有多大,所有的這些問題必須有充足的理論支撐,同時要遵循相應的原則和標準。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程,一個對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開展有效評價的過程。當然,這樣的評價必須客觀、準確,還要重視觀念在評價中的指導作用。
評價觀包含評價功能、評價內容、評價技術、評價主體、評價視角、評價方式等。所有這些評價都是在不斷轉變的,具體來說,評價功能是從識別向選拔轉向激勵和調整轉變;評價內容是從以學業成績為主向潛能挖掘方向的轉變;評價技術是從量化向質化分析的轉變;評價主體則是從單一向多元方向的轉變;評價視角從最初的重視結果向全過程跟蹤的轉變;評價方式是從原來固定的資料、面談、筆試向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潛力方向的轉變。總體來說,新的評價方式更加靈活、全面,可操作性強。
在開展評價的過程中,要始終把學生作為主要的評價主體,他們既是評價的主體,也是認知的主體。所以在開展評價時,必須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評價主體,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獲得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內容,做到讓學生全面發展,而不僅僅看重學生的智商,還要重視學生的情商,以及其他方面培養,關注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真正開展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
傳統的教育模式基本都是以教師授課為主,通過教師對知識的陳述、講解,讓學生去記憶,去理解。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無法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策略性和其他方面的知識。在我國的素質教育中,更加重視的恰恰是策略性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運用策略性知識。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減少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加強對程序性知識的理解,懂得如何去做,如何去學,這樣才會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全面,成為真正會學習的人。
在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中,考試分數始終是教師衡量評價學生成績好壞的重要標準,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好壞的唯一標準。而素質教育看重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分數的高低。所以,想要建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做到推陳出新,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展開有效的評價,真正符合時代精神。通過開展有效的評價,能夠深入學生實際,找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發光點,從而真正地去幫助學生;通過評價來擴大教育功能,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通過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可知,想要保證體系的完整性和實用性,必須遵循五大原則,即明確性、可測量性、可接受性、科學性和特色性。具體來說,明確性就是要有明確的評價指標,不能讓評價指標含糊其辭,保證評價指標含義的唯一性。如果確實需要運用具有雙層或多層含義的指標,必須做出含義解釋。另外,指標之間不能有太強的關聯性,更不能有因果關系。可測量性主要是指評價對象和要求在進行語言表達時,要注意使用可操作化的詞語,便于進行有效測量,保證結論的準確性。可接受性就是制定的評價指標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而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能設置過高,讓學生無法理解,又不能設置過低,無法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準確評價。同時還要考慮評價的方便和效率,保證評價工作的有效推進。科學性就是評價指標的選擇能夠體現出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真實情況。當然,這并不是說將所有的地理學習因素都放入評價指標中。特色性主要是指把地理學科的性質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區分,這樣才能夠采用特色的評價手段開展有效的評價,才會讓地理學科的評價更加鮮明。
就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來說,因為最終的評價對象是高中學生,所以必須要保證評價的普遍適用性,同時還要體現出高中學生所固有的特點。總體來說,評價指標必須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一是可塑性和可維持性的特點。即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能夠塑造和培養,通過開展高中地理課程能夠保持這種素養。當然,這種培養和塑造必須是在教育教學范疇之內。
二是對個體和整體都有非常重要意義的特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面對的是學生個體,同時也面對整個高中教育活動,以及影響到整個社會教育,與社會的變化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只有具備這些素養,學生、教育、社會才會形成統一整體,相互適應,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三是與時代同步的特點,也要考慮我國地理教育的文化背景因素。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定義在學術界還存在不同的聲音,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通過對國內外學科核心素養的文獻研究了解,結合地理學科的實際情況,對構建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幾點看法,可以將體系中的指標一分為二,即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一級指標主要是地理角度、地理表征、推理、建模等方面的建立;二級指標是在一級指標的每個分指標上再次細化。
建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就是讓我國的地理教育教學能夠培養出更加符合我國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通過構建指標體系,可以讓高中地理教育質量目標更加明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根據明確的目標來開展地理教育。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對我國地理教育的創新和改革。
[1] 鄧明紅.構建和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J].地理教學,2015(23):15-18.
李德明,1979年生,男,江蘇宜興人,本科學歷,無錫市教學新秀,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