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楠
(安徽省東至縣直屬機關幼兒園,安徽池州 247200)
幼兒園職初教師快速成長途徑的研究
方 楠
(安徽省東至縣直屬機關幼兒園,安徽池州 247200)
本文通過理論研究,論述了幼兒園職初教師快速成長的途徑。筆者結合幼兒園多年的實踐經驗,通過對職初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為應該從各種培訓活動入手,開展專項教研活動,提供個性化成長方案,讓職初教師完成專業化成長道路的第一步。
教師;職初;成長;途徑
幼兒園教師職業被視為專門職業。它要求教師要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做支撐,有專門的技能做保證,要求教師以“兒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為行動的原則;要求教師能夠運用專業知識獨立進行判斷決策。職初教師是指走上工作崗位的前五年,從職初的角色轉變成在職成熟教師的角色,從角色意識、工作能力、綜合素質上都需要一個質的飛躍的年輕教師群體。隨著經濟的發展,幼兒園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研究職初教師的快速成長顯得尤為迫切。
第一,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的教師,相對薄弱的是教學技能。繪畫、彈唱、舞蹈、教玩具制作等教學基本功是短板。專業理論知識相對有所儲備。第二,學前教育專科畢業的教師,相對薄弱的是專業理論知識的儲備、教科研的能力及文化素養。教學基本功優于本科生。第三,通過各類自學考試取得學前教育文憑和幼兒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其中也不乏擁有專項特長,更多的是在各方面都亟待成長。
入職第一學期面臨的困難:熟悉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以確保班級保教工作的順利開展。獨立面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所授學科的教學工作順利完成。學會與家長溝通的技巧,以確保班級家園共育目標的完成。
入職兩到三年面臨的困難:承擔班主任工作,能確保班級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彌補個人短板,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好教學基本功的教師。
入職四到五年面臨的困難:具備初步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能設計和完成較優秀的教學活動,撰寫有一定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能逐步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培訓活動一:職初教師崗前培訓。
職初教師崗前培訓的內容一般包括:師德師風培訓、教育教學法規培訓、幼兒園規章制度的學習等。師德師風,依法治教,遵守園內各項規章制度對于剛入職教師來說尤其重要。她們剛剛轉換角色,需要的是一切有章可依,有制度可循。通過崗前培訓強化她們從事教育行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培訓活動二:新教師業務及理論知識培訓。
《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內容分四個部分。每月安排一個部分的培訓。該培訓要求教師做培訓筆記。培訓筆記包括摘錄解讀重要精神、學習反思等。每月教研組組長安排專業理論學習,內容包括網絡優秀教育資源分享、名師活動分享、優秀教育期刊文章學習討論等。該活動由教研組組長設計方案,組織學習,達成目標。
培訓活動三:年級組專項內容培訓,交流和討論。
年級組對職初教師做專項內容培訓。培訓內容一是各年級組幼兒的一日流程環節的掌控,尤其是細節的處理。如“如何組織來園活動”“如何輕松組織戶外活動”“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等,另外包括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班級活動開展等內容的交流和討論,做到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二是研究教材,討論教學重難點,進行集體備課和教具制作。三是討論開展當月的主題活動。四是討論環境創設,布置主題墻等。
專題活動一:“職初教師教學研討月活動”。
教研組每學期開展“職初教師教學研討月活動”。在該項專題活動中,職初教師認真選課、開課,相互聽課,互相啟發。業務園長和各學科骨干教師現場診斷評課,點撥。通過此專項活動,能快速發現問題,了解每個職初教師的特點和可能的發展潛力。職初教師需要認真撰寫教案,并寫出有一定深度的教學活動反思。
專題活動二:“骨干教師示范觀摩課活動”。
教研組組織包括園長在內的骨干教師開展示范課觀摩活動。組織骨干教師認真準備,組織教師聽課、評課。要求職初教師跟上一節模仿課。職初教師通過看、聽、討論、交流,最后上模仿課。職初教師在觀摩活動中,寫好評課記錄。在開展模仿課教學活動中,與骨干教師結對交流,一對一輔導,共同探討。骨干教師示范觀摩課活動,是職初教師最便捷、最直觀、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專題活動三:“一課三研和同課異構活動”。
一課三研和同課異構是就某個學科大家一起討論選題,確定一研、二研、三研教師。一研多由職初教師承擔。職初教師在一研活動課之后,觀摩骨干教師的二研,然后大家再次集中討論從一研到二研出現的諸多問題,最后一起備課,確定三研骨干教師開展示范課教學。同課異構為職初教師和骨干教師同時選題,開展不同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的活動課。通過這兩個形式的專題活動,職初教師與骨干教師在教學教研上相互了解,相互學習。職初教師在專題活動中參與度更高,交流途徑更多。該專項活動要求職初教師撰寫教案及活動反思,評課、評課記錄,以及研討活動會議記錄,撰寫一篇該專項活動的感悟隨筆。
專題活動四:“教師基本功大賽活動”。
每學年開展一次職初教師基本功大賽,內容包括:彈唱、繪畫、手工制作、舞蹈、說、寫六項,設立單項獎和全能獎。通過該項大賽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同時為職初教師搭建展示平臺,讓她們之間找差距,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尋找學習的目標。通過大賽,增加對職初教師的了解,發現并培養有專項特長的教師。
建立個人成長檔案。個人成長檔案內容包括:個人年度成長計劃和自我小結、學期教育筆記、繪畫練習冊、自制教具、優秀特色教案、教學活動等。教研組針對不同職初教師,一對一討論成長計劃的可行性,對每學期的自我小結進行鑒定。對不同成長期的職初教師提出不同要求。對承擔班主任的職初教師,個人成長檔案需有班主任工作經驗反思。接近五年期教師,個人成長檔案必須有一到三篇有一定質量的論文。
確立培養重點,建立職初教師的成長梯隊。對于領悟能力強,有專項特長,教學基本功好,專業理論知識儲備足,有潛力的職初教師,加大培養力度。選拔她們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教科研比賽,通過大小賽事活動培養職初教師的自信心,展現職初教師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一面,為更多職初教師確立目標和方向。
師徒結對活動。根據每位職初教師的情況特點,通過以強帶弱、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發展的目標原則,開展“一幫一,一對紅”的師徒結對,制定教師結對成長活動實施方案,設立教師互助成長基金,鼓勵職初教師勤學苦練,激勵骨干教師毫不保留,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通過對職初教師快速成長的途徑研究,我們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各類培訓活動,各項專題教研活動,并提供個性化的成長方案。建立職初教師成長梯隊,有效解決了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第一步。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212.
方楠,1971年生,女,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人,現任東至縣直屬機關幼兒園教師,曾兼任教研組組長,主要從事幼兒園教育教學、教科研工作。池州市學科帶頭人、東至縣教壇新星、東至縣優秀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