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來
(常州市解放路小學,江蘇常州 213100)
關注生命情懷 締造陽光“教育樂園”
——陽光情懷理念下的校園文化建設
蔣 來
(常州市解放路小學,江蘇常州 213100)
常州市解放路小學以“解放——在頭腦風暴中我們變得更聰明;在心靈對話中我們變得更陽光”為辦學理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陽光教育,以培養德藝雙馨、身心兩健的陽光少年。
理念;校園文化;生命關懷;陽光教育;陽光少年
解放路小學以“獨二代兒童陽光情懷教育的實踐研究”為依托,從學校實際出發,針對“獨二代”兒童教育問題,以學會交往、懂得合作、學會關愛為主題,以活動、儀式等為載體,形成一系列的學生文化、班級文化,積極營造陽光校園文化氛圍,凸顯陽光教育特色。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圍——在學校的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边@里的環境即指校容校貌等硬環境,是校園環境育人理念的物質體現。
解小的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辦學特色高度融合,在校園規劃設計中充分體現頭腦奧林匹克活動這一特色,定位于“獨到、生態、智慧、親和、陽光”,著力建設特色鮮明、靈動智慧的新解小。新校園不僅有OM的活動教室,還有OM廣場,讓學生一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OM的氛圍。
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
走進解小校園,一個個溫馨提示便會躍入眼簾,如草坪上的“小草含羞笑,請您勿打擾”“小草微微笑,請你繞一繞”;樓道口的“上下樓梯靠右行,你謙我讓腳步輕”;水池處“珍惜生命之水,關‘住’點點滴滴”。這些兒童化的提示語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學們追逐打鬧時,那些提示便是他們無聲的老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解小校園一隅,坐落著姜椿芳紀念館。通過這位常州籍的世界級名人,解小的陽光娃們重新認識了《中國大百科全書》,也讀懂了姜老那一顆為大百科拼搏的赤子之心。這個獨特的教育基地,使創新思想深入解小學子的心田,讓好奇求真、勇于探索的品質成為學生的特質。
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自下而上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
我校著力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組織老班們積極參加區“我愛我班”班級文化建設展評。通過此類活動,師生榮譽感強了,班級的凝聚力也大了。班級網站也成為每個班級文化的特色名片、“E時代”孩子們精神棲息的家園!為營造和諧班級文化氛圍,展示各班的成果特色,我校作為班級網站的最早實踐者,從2005年起就開始了班級網站建設,13年來涌現了一批優秀的班級網站。
解放路小學所開發和研究的OM校本課程,普及全校師生。隨著OM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OM的核心理念——創新、探索、合作,已經逐漸融入解小師生的血脈。更重要的是,解放路小學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空前提高,我校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市初級中學的普遍贊譽。解放路小學特色辦學之路越走越寬。
通過開展多彩的節日文化研究活動,使陽光娃們接受節日文化的熏陶,也是每學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國慶節:制作國慶小報,倡議走出戶外欣賞祖國的山水;中秋節:收集中秋節的相關傳說,制作中秋小報,與家人賞月吃月餅;重陽節:背誦有關重陽節的古詩,與老人一同歡度重陽節;圣誕節:講圣誕故事,開展故事擂臺賽;元旦:了解元旦的來歷,制定新學年目標,收集世界各國元旦風俗。
赤橙黃綠青藍紫,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解小的學子生活在如此多彩而又浪漫的校園中,用七色來裝扮自己,人人爭做“聰慧、陽光、快樂”的少年。為此,我校施行陽光少年申報制度。每個孩子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申報金色陽光少年、紅色美德少年、藍色智慧少年、綠色書香少年、橙色活力少年、青色潛力少年或紫色創造少年。解小的孩子在彼此欣賞,互相溫暖,汲取力量,打造共同的陽光兒童樂園。
從2013年起,解小“諾貝爾”獎正式啟動,主要用來獎勵自強奮進、積極創新的學生和教師,為解小未來的發展注入更加充沛的力量。
美國學者所羅門教授說:“在個體人格發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于父母。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愛,又得到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師,那是無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邊得到足夠的關懷與愛護,又受到情緒不穩定教師的無端困擾,必將造成許多身心發展的問題。”教師的品行不僅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以及教師工作的成敗,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甚至一生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世界有兩個,一個是成人世界,一個是兒童世界。教師是成人世界派到兒童世界友善的使者。從兒童視角看?;赵O計,開展“小小智慧,濃濃愛”?;照骷顒?,幅幅創意?;昭b點了美麗的校園;從兒童視角看質量,認為質量管理首先要認真做好基于學生的質量分析,從學生視角解讀質量的追求,關注學生的學習。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教師的心靈,也是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
我校通過開展“我愛我校,做幸福解小人”系列活動,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互動。各學科老師在開學第一天送給了同學們幸福三顆“星”——說出一個新年祝福:將美好的祝愿送給學生,表達最真摯、吉祥的祝愿;共享一個新學期目標:和學生共同制定新學期目標,將目標寫在黑板上,一起為之奮斗努力;約定一個幸福表情:與學生約定一個個性化的手勢、表情或動作,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互動,形成一份默契,表達一份關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心里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前進的潛在力量,是學生前進的潛在力量,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和向上的源泉?!?/p>
賞識是飽含信任、期待的愛,是鼓勵孩子追求成功的愛,更是陪伴孩子品嘗失敗的愛。帶著賞識的目光去欣賞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正是每一位解小教師的神圣使命之所在。是小草,就用心澆灌,使其生長出飽含生命的綠色,展現屬于自己的那份清新;是頑石,就細細打磨,使其幻化成一塊玲瓏璞玉,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那份精致。
讓校園的環境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協同發生作用,構建陽光校園文化,形成一種全方位的陽光教育氛圍,學生在其中被熏陶、得啟迪,成為德藝雙馨、身心兩健的陽光少年,便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目標。
[1] 黃忠.建設有品位的班級文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蔣來,1988年生,女,江蘇常州人,現任常州市解放路小學英語教師,多次獲區英語基本功競賽二等獎,區教海探航論文評比一等獎,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