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輝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區小學,江蘇張家港 215600)
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生活,因此教師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需求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稟賦,尊重學生的生長天性,讓學生在民主、自主、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提高能力。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體育教學最大的成功就在于通過各種各樣的練習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學生的心理,讓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以足球教學為例,其核心目標不是培養足球精英,而是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鍛煉學生的身體,因此,教學內容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快樂,能夠在操場上自由奔跑,釋放天性,快樂成長。
如小學五年級的一次足球課堂,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能夠利用足球進行運球。課堂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足球直線運球,大家看過足球比賽嗎?”教師的引導,激發了學生討論的興趣,但是同學們交流的中心大多集中在射門進球的時候。其實,足球最大的魅力就是來自射門進球的瞬間,歡呼、雀躍、躊躇滿志,能感染到每一個參賽、觀賽的人,讓所有人都熱血沸騰,當然小學生也不例外。所以教師抓住了學生的這個興趣點,組織教學。教學安排兩個環節:定點射門和運球射門。定點射門比較簡單,學生們站到規定的白線后邊,向球門踢球,看誰能踢進球門;運球射門,在定點射門基礎上,再規定一定距離的運球,然后射門。這兩個環節都采用分組的形式,把學生分成三組,看哪一組踢進的球多。
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什么是足球教學,我們不妨這樣理解,足球就是一個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能夠快樂玩耍,鍛煉身體,能夠融入集體,學會和同學相處的載體。當然,在積極參與中也需要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讓學生懂得簡單的足球知識和足球技能。
只有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才能讓學生朝氣蓬勃。無論什么教學內容,以哪種方式教學,必須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上不能總是教師這樣講,那樣示范,而是必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觀察、揣摩、實踐,感受足球運動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終身足球運動的興趣。
在腳背正面運球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情境導入,給學生講述世界杯足球賽的精彩,用痛惜的神情慨嘆中國足球的現狀?!爸袊淖闱蛞哌M世界杯,要騰飛就靠你們了。”教師慷慨激昂的語言,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足球的欲望。接下來是斷球游戲,兩人一組,一人運球,一人搶斷,誰先運球誰先斷球兩人自由決定,要求是不能用手推搡,不能發生劇烈的身體碰撞。游戲結束后,教師集合隊伍,讓學生交流討論在運球斷球過程中的感想。之后,教師才開始給學生講解腳背正面運球,告訴學生腳背正面運球適合直線快速的踢法,一般都用于長距離傳球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再次體驗,教師把學生分成兩組,相隔十米按動作要求反復做原地運球傳球練習,最后再舉行腳背正面射門比賽。
這堂課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先講解、示范,然后同學模仿、練習的模式,先由同學們自主練習,教師也參與其中。只有給學生自主練習的空間和時間,學生才能真正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課堂才能真正快樂起來。
現在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走入了一個誤區,進入了一個死角,總是認為孩子還是孩子,禁不住任何挫折,不能接受任何困苦,作為大人就必須保護他們,只有保護才能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其實不然,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先天的適應能力,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會通過自身的努力,或者尋求同學的幫助,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課堂導入熱身階段,從熟悉球性開始,學生四列縱隊分散站開,每人一球,抱球活動身體,要求注意力集中,聽教師口令,做足球操,目的是讓學生的身體充分與足球接觸,培養學生與足球的感情。在教學的主要環節,學習足球技術的實踐中,兩人一球相隔一定距離面對面進行腳內側傳球和停球練習,自由結組,自由練習。教師巡回觀察指導,糾正錯誤動作,并提出明確要求。在同學們練習到一定程度時,集合隊伍,教師進行練習情況的檢查,每組學生必須完成三個來回的傳接和停球動作,完不成任務的組要接受必要的懲罰。
有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自會積極地投入到練習中。很多時候,小學足球課堂上,教師為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往往會回避強度大、難度大的課堂練習,認為只要學生能夠高高興興地蹦蹦跳跳就萬事大吉了,這樣的足球課堂不是我們要的課堂。
體育教學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通過掌握和運用一定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來增強學生的體能,這樣課堂就會有一定強度的練習,也會有一定難度的技能訓練。足球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也是這樣。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多多練習,相信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自會克服困難,獲得技能,完成動作。
教學畢竟是教學,是有教育目標的,而不是放任自流地隨便活動。教學要在學生快樂玩耍的同時,必須掌握足球知識,培養足球技能,這才是規范的合理的教學。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摸清學情,明確學生對足球的已有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在這個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收獲,有超越。
如小學六年級的一次足球課,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對足球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接觸,很多同學,尤其是男同學非常喜歡這項運動。但是在實際運用和練習中,學生們的情況卻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導入階段,安排的足球練習內容自定,練習形式自定,可以獨立練習,可以結組練習,甚至可以自由比賽。在學生自由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情況,為下一步的教學內容提供依據。
接下來教師組織了模擬比賽游戲,根據教師的觀察,盡量按照公平的原則組成四支隊伍,每支隊伍五名同學,不愿意參賽的同學可以為賽場上的同學加油助威。兩兩一組,進行淘汰賽,每場比賽五分鐘,最后決出優勝組。這個比賽,最大的亮點在于球門,球門是每隊各出一名同學,兩名同學手拿竹竿搭成的,并且兩名同學必須不斷地移動,增加射門的難度,同時增加足球的趣味性。
現代一個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論就是最近發展區理論,這節課就是這個理論最好的實踐。教師針對學生的情況,也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了多種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沒有具體的規定要求,這樣就能夠保障每一個同學都能體驗到足球的樂趣,找到自信,并有所提高。
小學足球教學,首先得滿足趣味的要求,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足球運動之中;其次還要順應兒童的天性,這是關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感受足球運動快樂的同時,提高對足球的認識,掌握足球知識,提高足球技能,為終身足球運動奠定基礎。
[1]王樹環.運用趣味練習 培養學練興趣——介紹幾種足球教學中常用的趣味性練習[J].中國學校體育,2008(09).
[2]陸曉東.淺談小學足球游戲教學的有效實施[J].時代教育,2015(10).
[3]沈濤.對部分小學足球活動現狀的調查及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