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江蘇宜興 214231)
在語言習得中,聽、說、讀、看、寫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這五大技巧之中,寫作的難度無疑是最高的。很多學生認為寫作是英語學習的“難之最”。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從寫作水平中反映出來,寫作是輸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Swain(1985)指出,輸出是習得外語的重要條件。筆者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總結,逐漸找出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那就是“過程指導”寫作模式,即讓學生感知、體驗和參與寫作過程,在教師和同伴指導下,把寫作作為創作活動,提升語言輸出和表達水平。
由于對寫作的懼怕,很多學生會有潛在的抵觸或消極情緒。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寫作的結果過于重視,往往忽視學生寫作過程的體驗和付出,只聚焦于學生作文的格式、單詞以及語法的準確性。在這樣的作文教學模式下,學生看到的只是作文中的錯誤,“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基于結果的反饋式作文教學,使學生獲得的是負面清單,對接下來的寫作過程,產生了畏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喪失了寫作自信心,因而很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過程指導,重在“過程”,精在“指導”,在過程中進行指導、引導,讓學生體驗、經歷寫作過程的心路歷程,從而獲得寫作的親身體驗,并升華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習的主體為學生本身,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寫作訓練,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種種局限,使老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形成互動,并且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對過程指導的作文教學方式以案例呈現。
(1)教學目標
① Study basic letter writing form and basic expression ways of providing suggestions;
②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helping others solve problems;
③ Train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about giving advice.
(2)重難點:Write a reply and learn to provide good and helpful suggestions.
(3)教學方法:Process Direction Writing
(4)過程指導:
在寫前階段,教師要向學生明確寫作任務和寫作目的,并基于目的和任務來完成寫作過程,因此,教師就要求學生熟讀Tom的來信,找出他信中的內容“干貨”,如他所遇到的具體困難、想得到怎樣的幫助等。來信主要講述的是Tom在與朋友相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想聽到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第一步:假設情景。如果你和Tom一樣,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求學或生活,缺少朋友或友人的陪伴,你應該如何適應?怎樣找到知己朋友?然后讓學生就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第二步:收集并調查學生的新穎觀點。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并預備筆記本,隨時將學生的想法記錄在本上,交給小組進行共同批閱。
第三步:評價結果。經大家自評、互評所提觀點和想法后,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讓學生進行二次分組討論,并細化成條。
初稿環節:給學生搭建一些句型“腳手架”,讓學生根據表達需求各取所需,將意見和建議用英語表達出來,構建一篇完整的回信。
修改評價:將學生的作文隨機發放,組織其他學生對其進行共評。與此同時,教師適時提出可操作性強的評分標準,讓學生對作文評價“心中有桿秤”,從而也體現了以評價促寫作的教學理念。
展示環節: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可以對自己和他人的英語作文進行修改和評價,在自學和互學中潤色出文質兼美的文章。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作文的“成品”進行適當篩選,將優秀的作文在全班公開展示,加深對好作文的印象。當然,對于質量一般的作文,教師也應該指出亮點,適當給予肯定性評價,讓學生品嘗到過程寫作的“獲得感”,從而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everyday?
(1)教學目標
① Make student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②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③ Develop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2)重 難 點 :Know the reasons of studying English and then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it.
(3)教學方法: Process Direction Writing
(4)過程指導:在“寫作前”環節,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有指引性的提問,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寫作圖式。學生據此開展交流和互動,互相陳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經過討論之后,老師可以將教學主題適時引入,并且記錄學生對該主題的看法和見解,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適時引出作文的主題:"Should We Learn English?"。
初稿:首先,老師應該明確寫作任務,過程導向既要有目標引領,也要有內容和材料,教師應將寫作的要點羅列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列出提綱,并且要求學生自己完成寫作任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睂W生在寫時,教師也要激活一些可能運用于寫作中的重點句型或固定習語等,例如:I really believe…、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what’s more, in my opinion…, consequently.
要留足時間讓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用英語進行作文構思,進行初稿的寫作。在初稿完成后鼓勵學生和學生展開交流互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教師也應就作文的評價維度、評價標準等做出詳細說明。
學生將作文分解為一個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其任務、支架和教師或同伴的指導,因而學生在“樂中寫,寫中樂”,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提升了寫作自信心,為寫作注入了正能量。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妙在開竅。”過程指導在作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支點作用,它讓作文教學的重心“下移”,而不是僅做“小結”式的評語,傳統的作文教學過于強調對與錯、好與壞,而對如何在作文過程中讓學生形成一套寫作的心理機制缺乏指導。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往往忽視學生寫作的真實體驗。在寫作中,教師對寫作的全過程都給予了“慢鏡頭回放”,并分達成寫作任務,讓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利用這種方式教學作文,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種種局限,提升學生英文寫作的水平和思維品質。
[1]杜芳林.英語作文過程性評閱方式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24).
[2]吳國艷.過程教學法與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作文中的嘗試[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