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慧娟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城西實驗學校,江蘇泰州 225500)
隨著“互聯網+教育”趨勢的不斷發展,我國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唯一的信息源,也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課堂樣態。面對這樣的形勢,教師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充當知識灌輸者的角色,讓學生被動地接受。這雖然能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使其在考試中得到高分,但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很難有所幫助。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開闊思維,培養良好的語感。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語文課堂活力,在課程設計上注重開放性。開放性課堂的設計,需要教師在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把考點內容與課堂內容巧妙結合,改變以往語文課堂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硬性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自主理解學習知識的空間,不盲目地接受自己并不理解的知識點。
教師在準備教學方案時,應該充分考慮課堂活力,首先體現在教學設計上。例如,在新課程標準《童趣》一文中,作者沈復通過追憶童年趣事,反映出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不應該把文章的教學重點局限于考試內容上,而是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內涵以及對學生情感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各自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勾起他們的美好回憶,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不再拘束于緊張嚴肅的課堂,以此為過渡點,巧妙地向學生介紹課文內容,讓他們在追憶各自美好的童年生活后感受作者的童年,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不僅可以加強語文課堂活力,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獲得更多的知識。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在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就會忽略語文課程的實踐性,使得教學內容完全以考試內容展開,違背語言文字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初衷,把教學內容當作考試工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應該是有趣、富有吸引力的,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卻把有趣的語文知識變得枯燥乏味。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學生很難被調動起積極性,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學習效率大打折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地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是建設開放性課堂的關鍵。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應該摒棄對語文教學存在的偏見,把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究知識,在思想上出現改觀。
優化語文課堂,提高開放性課堂效率,需要師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但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威嚴的形象讓學生畏懼與教師互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教師講課、學生小心翼翼聽課的沉悶課堂氣氛。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應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大膽提問,自主探究學習問題。
教師應該遵循“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思想,與學生親近,走進學生的生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從畏懼教師轉變為尊敬教師。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師生間在課堂上形成互動,打破以往拘束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隨著教師的引導共同探究學習,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在開放的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活”起來。
語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建設開放性語文課堂,要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注重語文的實用性。如果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就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局限。因此,將課堂內容向課外延伸,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提高他們的語文運用能力,擴展學生思維。把枯燥乏味的課堂知識向課外延伸,能夠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還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信封的書寫就是語文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簡單例子。正確地書寫信封,不僅是對學習的知識的掌握,更是語文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構建開放性語文課堂,可以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語文更能體現其工具性的特點[1]。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文章題目特點,讓學生描繪自己眼里的春天,營造出相互討論學習的課堂氛圍,并讓學生帶著自己對春天的印象,閱讀文章,感受作者筆下的春天,對自己有關春天的描述與作者的描寫形成對比,提高寫作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探討時事熱點,讓學生各抒己見,表述各自對熱點事件的看法,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投入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實現從語文課堂到實際生活的擴展,充分發揮開放性課堂的優勢。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改變現有的教學情況。教師要把課堂評價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上,發揮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課程評價應在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生作文評價是課堂評價的一種方式,通過對學生作文的點評,讓他們了解自己在寫作上的不足,查缺補漏,提高寫作水平。
在開放性語文課堂的建設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為作文評價的主體,相互傳閱作文,自主評價,相互評價,在閱讀他人作文的過程中尋找他人文章中的亮點與不足,以便自己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加以借鑒和應用。教師對于寫得好的文章,給予相應的鼓勵表揚;對于稍有不足的文章,應該單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讓他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取得進步。
語文課程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學形式更為靈活多樣。現代語文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把知識變得更加抽象。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長征》這首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放映與長征相關的影像資料,讓學生通過視頻資料感受紅軍長征時的艱難困苦、飛奪瀘定橋時的驚險和金沙江的磅礴氣勢。這些內容僅僅通過課文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有切身感受的。通過影像資料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結合視頻內容畫面,理解文章內容,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文章。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把語文教學變得更富有靈活性,完善語文教學,讓學生積極投入語文學習活動。
在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時,教師要抓住“開放”兩字的內涵,積極探究教學過程中能夠“開放”的點,改變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發揮好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學生應該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工作,與教師共同探究開放性課堂的建設,發揮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掌握課堂主導權,讓初中語文課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因開放而充滿活力。
[1] 田穎.初中語文開放性教學之我見[J].中學教學參考,201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