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國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石莊中學,江蘇無錫 214446)
對數學教學來說,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教師在對教材或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和處理的過程中,只注重知識的簡單講解,而未對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探究。這不利于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無法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就需要對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給予高度重視,并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培養策略。
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除了數學學科外,其他學科也一樣會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給予高度的重視,從而促進對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一個不懂得歸納的學生,雖然在課堂學習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精力,但是這些知識在他們的腦海中是以雜亂無章的形式存在的,完全缺乏整體性。因此,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想改變上述現狀,就需要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并對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給予高度重視。只有學生具備了歸納意識,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進而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他們對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知識講解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并在不斷地創新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點的歸納與總結,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例如,在進行“函數y=kx+b”一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小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獨立作圖,并以小組的形式對函數的性質、概念進行討論。通常情況下,函數y=kx+b可以分下述三種情況來進行討論:(1)當b=0時,函數y=kx+b為正比例函數;(2)當k<0時,函數y=kx+b為反比例函數,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3)當k>0時,函數y=kx+b為正比例函數,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通過上述討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對上述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圖像與數學學習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整合、歸納,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學習結束之后,要想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就需要鼓勵他們對這部分知識加以靈活運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來引入例題教學,鼓勵學生用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問題的解答,從而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以更好地滿足教學大綱要求[2]。
例題教學不僅能夠避免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隨意運用,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從而在大腦中構建系統性的知識結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例題教學,可以使學生把直觀形象感知與抽象概念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借助一系列的具體案例講解,來更好地把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例題連接在一起,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與學生實際情況相匹配的知識體系結構和數學思維方式。
借助例題教學還可以實現對原有知識的補充與完善,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達到優化歸納意識培養的目的。在進行例題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上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并構建一套新舊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不僅可以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過渡,而且還能使學生順理成章地了解和掌握新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下列方程式:(1)3x-4=5x;(2)2y=7+3y;(3)1/(2x-5)=3;(4)2(x+1)-3x=-1;(5)2x/(4x-7)=1;然后鼓勵學生對(1)~(5)方程式進行觀察、歸納和分類,根據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很容易將(1)、(2)、(4)歸納為分式方程,(3)、(5)歸納為一元一次方程。隨后,鼓勵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含義進行回憶,即其只包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該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下列方程式:(1)x2-2=2x;(2)2(x2-1)-3x=-1;(3)3y=2+4y2,鼓勵學生對比(1)~(3)方程式與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差異,從中可以發現(1)~(3)方程式的最高次數為2次,并且其他方面并未發生變化。于是,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培養他們的歸納意識。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認真的態度,而且還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來完成對知識的歸納,以實現在交流過程中對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
對初中數學教學而言,良好的交流與溝通不僅在語言類學科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數學教學中也同樣重要。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疑難雜癥”,而且憑借自身努力很難獨立解決,此時就需要借助外力來解答。這里所提及的外力就是教師或同學的幫助。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學生歸納意識的培養,教師可以提倡分組討論,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從而達到逐漸培養學生歸納意識的目的。一個學生如果懂得如何歸納,他不僅可以實現對知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而且還可以將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實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y=ax2+bx+c”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y=ax2+bx+c與ax2+bx +c=0的關系。但是如果學生的歸納意識不強,教師就需要開門見山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自導自演教學,根據學生特點對其進行分組討論,使他們在相互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更好地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在進行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很快地得出結論:如果方程只有一個解,那么其將會與x軸有一個交點;如果y=ax2+bx+c有兩個解,那么其將會與x軸有兩個交點;如果方程無解,那么其與x軸無交點。上述結論的獲得,不僅需要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而且還需要對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養成良好的友誼,還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歸納意識。
在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除了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全面的講解外,還需要通過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引入例題教學、提倡分組討論等措施,來培養他們的歸納意識。一個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歸納意識,才能更好地實現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并在大腦中構建一個完善的知識結構,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1] 沈國英.優化課堂提問,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J].學苑教育,2016,(13):60-61.
[2] 陳曙光,吳海英.初中數學學生合作新模式初探[J].生活教育,2016,(1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