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焱峰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江蘇平潮 226361)
英國作家王爾德曾對庸人主義提出尖銳的批評:“過去的書由文人寫,大眾閱讀;現在的書由大眾寫,無人閱讀。”可見,不讀書的現象與科技進步水平無關,其根源在于人自身的劣根性——趨易避難,享樂主義。高中生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獵奇心理和從眾行為使學生缺少自主選擇書目的意識,加之應試教育痕跡明顯,教材和試卷中的閱讀類文本成為學習每天接觸的資料。這些造成了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下降,寫作只能盲目模仿高考優秀作文,缺少文學底蘊和個性特征的平庸之作泛濫成災。
羅杰斯的“學生中心論”提出,信任并尊重學生,放手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發現;皮亞杰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過程;蕭恩的“反思性實踐理論”的本質是,反思性行為是一個對信念和實踐進行積極、持續和仔細考慮的行為。
基于上述三個理論基礎,元認知閱讀教學理論呼之欲出。元認知又稱反審認知,由美國心理學家費拉維爾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費拉維爾認為,元認知是以認知過程和結果為對象的認知,或是調節認知過程的認知活動[1]。元認知與自主學習密切相關。元認知涉及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控制。元認知知識是關于認知過程的認知。元認知控制涉及對包括計劃(planning)、監控(checking)和調節策略(monitoring)的運用[2]。現根據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計劃、監控和調節策略的規律,結合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希望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方面能獲得一定的實效。
計劃性指個體在實踐前對實踐活動的安排。高中生要明確當前閱讀的任務,然后依據一定的標準來預測學習時間、制訂閱讀計劃和細則。選擇具體可行的閱讀目標是前提,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地落實學習計劃、自我評估閱讀效果是關鍵。以蘇教版教材為例,除了必修1到必修5外教材還有相配套的《語文讀本》《史記選讀》《唐詩宋詞選讀》《現代散文選讀》《唐宋八大家散文選》等13類教材。文科生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需要研究。各地方針對自己的地方特色、風土人情開設地方課程,各學校根據自己學生質量、教師專業成長開發校本課程。
如何實施閱讀中的元認知計劃策略呢?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濃厚的閱讀興趣是前提。有了閱讀的興趣,閱讀的積極性就會被帶動,再由外到內,深究文本的語言、手法、思想和情感就水到渠成。
例如,指導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時,先讓學生確立閱讀目標,有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寶玉挨打后眾人的反應;也有學生確立通過“寶玉挨打”情節體現的思想沖突的目標;教師在制訂教學方式時,可中和學生的各方面目標,使用點撥法、啟發式教學,讓學生開放性閱讀。為了檢測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拋出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讓賈政如此生氣?在這一情節中與寶玉的父子沖突、與賈母的母子沖突、與王夫人的夫妻沖突,反映他怎樣的人物性格?
學生根據自己的計劃,結合教師的評估性問題,從閱讀中不難找出答案。寶玉替金釧五內摧傷、見賈雨村時畏畏縮縮、引逗忠順王府駕前奉承人琪官是賈政生氣的表面原因,寶玉淫辱母婢、待客不周、流蕩優伶的追求自由平等、憎惡封建綱常、厭惡仕途經濟是賈政生氣的根本原因。而賈政與賈母、王夫人的沖突反映其封建禮教忠實衛道士的人物形象。
高中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運用目錄學知識為學生閱讀進行決策分析,使學生的選擇更符合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個體審美需求,要注重閱讀時的兩個結合:(1)文學名著與地方特色結合;(2)知識性與實用性結合。同時要對學生制訂的讀書計劃提出合理性意見,按照高中生正常閱讀速度250字/分鐘左右計算,在整個高中階段,30本書是高中生的底線閱讀量。
特級教師趙謙翔說:“歷來的閱讀教學都是繼承式的,學生只需通過填空、選擇或簡答,把教材中的有關信息儲存起來就大功告成[3]。創造性閱讀的實質應該如愛默生所說,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注解,以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元認知監控策略要對閱讀材料進行提問和考查。因此,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深閱讀的要求,作為學生個體來說,要有深厚的底蘊和深層次的思考,要堅決杜絕那種膚淺無實際意義,甚至三觀不正的作品。
元認知監控策略可具體表現為:內容、能力、價值觀態度三者的關系。內容,即元認知計劃策略中學生所選取的閱讀對象;能力,包括協作能力、創造性閱讀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價值觀態度,指的是閱讀過程中自我提問時獲得的認同感以及進行深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生將《三國演義》作為閱讀對象,并制訂讀書計劃后,他們必定要首先立足于讀懂略帶文言色彩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如遇到不懂的文字可通過工具書或采取相互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在梳理情節時,可以以數字為線索串聯。如塑造諸葛亮形象時,從一顆忠心、兩朝元老、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五丈原、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八卦陣等方面全方位、立體式了解其人其事;在作者對曹操的態度上,通過羅貫中的“尊劉貶曹”觀點和《三國志》作者陳壽對曹操高度評價進行對比,并綜合裴松之、李世民、魯迅等人的評價,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在閱讀體驗中,元認知的調節策略往往跟監控策略緊密相連。元認知監控策略中批判性思考能力是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需求。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其中比較性閱讀是很好的切入點,調節、綜合、歸納各方面材料和觀點,從而獲得獨到見解。學生的自主閱讀與教師的點撥鑒賞,讓學生感受“初讀似水,再讀似酒”的審美體驗。
品讀《金岳霖先生》時,要達到對知識分子人格精神的理性認識。學生在閱讀中難以調節好戴帽的細節描寫與聞一多和朱自清的穿著、聞一多大罵蔣介石的情景的兩處“閑筆”的作用,通過介紹“西南聯大”的信息感悟“一種精神”,毛澤東同志說“魯迅先生的骨頭是最硬的,金先生的骨頭也是最硬的”。一個“桑提亞哥”式的硬漢人物緣何對民國才女林徽因情有獨鐘而終身不娶呢?教師介紹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等作品,在比較閱讀中讓學生有一種感性的認識。
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意識,閱讀是提升個人涵養、繼承傳統文化、反思多彩人生的歸因。自主閱讀是可持續能力發展的必然途徑。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元認知計劃策略、自我監控策略、及時調節策略務必要形成一種自發的行為,這將為學生成為成功的自主學習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李麗群.影響元閱讀能力的心理歸因[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17):22-23.
[2] 王烈琴,李建魁.自主學習的關鍵:元認知、元認知策略及其培養[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108-112.
[3] 趙謙翔.用作文影響做人[N].中國青年報,200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