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杰
(山東省萊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山東萊州 261400)
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直接關系著小學英語教學的效果。然而,在小學英語具體教學學習中,由于種種原因,課堂上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及投入的注意力程度是不同的,這種現象的發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探究小學生注意力差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干預及控制,減少學生注意力差異開展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并且促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能夠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但是有相當數量的教師課堂導入形式枯燥,缺少興趣激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課堂導入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甚至使一部分學生形成消極聽課的狀態。
若教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及知識經驗有聯系,則這種教學內容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然而,有些教師并不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師一言堂,學生沒有主動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致使部分學生將注意力轉向和周圍同學說話上。
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可是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受學術水平和其他學科教學任務的影響,不注重教學方法和技能的應用,而是單純地講授內容,課堂知識枯燥無味,致使一部分學生課堂產生消極心理,注意力分散。
除了知識內容的傳授外,教師還應發揮出“管”的職能。在學生走神時,教師應及時采取措施使學生注意力回到課堂中來,不過部分教師提醒方法欠缺,在提醒注意力分散的學生時也會影響其他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例如,“突然沉默法”的應用確實能夠引起分心學生的注意,但也影響了其他注意力集中的學生。
小學生學習知識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一些難以理解或抽象的概念還需要通過一些教具進行演示。但是不難發現,許多教師在展示教具時,常常在展示之前或展示之后將教具隨意放置在講桌上,許多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具之上。同時,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學生更多關注的是圖片本身和所多媒體所應用的動作效果上[1]。
相比新異性,學生大腦對帶有情緒和對比的刺激更加偏好。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愛玩、愛聽故事、愛看動畫”等心理特點,應用游戲導入、情境導入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Seasons教學實踐時,筆者利用小學生普遍喜歡觀看動畫片的心理,先行組織播放了一段關于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動畫片。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每個季度的理解,一邊播放相關季節的幻燈片,另一邊講解內容并鼓勵學生做出寒冷、暖和等相關肢體動作。
學生個體的知識經驗是影響無意注意產生的因素,因此教師應利用有關刺激物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利用與自己知識經驗有聯系的事物,并提供具體的生活案例。同時,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合理應用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合理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活動。
例如,在Weather教學實踐時,筆者在課前分別播放了CCTV-1和CCTV-NEWS關于天氣預報的報道,在這種真實環境中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隨后,筆者給出了本節課程的重點知識,即熟練掌握warm, hot, cool, cold等詞語的應用,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回答出對方提出的天氣問題。
值得說明的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憑無意注意,則很難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如果過度地要求學生使用有意注意,則會使學生疲勞。因此,應充分結合兩者的優勢,在新課導入時多采用無意注意進行導入,在講解重難點知識時多采用有意注意,在采用有意注意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做好學習筆記。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教師應在注意的穩定性、廣度、分配和轉移方面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筆者在具體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第一,刺激法。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這種刺激既可以是感情豐富的教學語言,又可以是處理得當的板書設計,也可以是合理使用的直觀教學。例如,在復習歸納there be語言點時,筆者及時轉變角色,讓學生扮演教師角色要求學生歸納there be的語言知識點,從而使得學生從被動的回答變為主動設疑,達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第二,培訓引導法。學習好英語不僅需要濃厚的興趣,還需要提高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學習的自覺性。因此,教師應通過培訓引導法加強學生學習的毅力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例如,為了達到課堂注意力集中的目的,筆者隨機要求學生在課前上講臺脫稿表演一段2~3分鐘的英語節目,表演的內容或是復述課文或是翻譯短語,或是唱一首英文歌曲,或用英語講述一個小故事,表演的內容由學生自己決定。
第三,提問法。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教師應結合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用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并且在提問時注重啟發式教學,引而不發,不做結論。例如,在“winter sleep”教學實踐時,筆者設計了“Have you heard the frogs croaking in winter?”,當學生回答No時,筆者又設計了“Where are the frogs in winter?” “If You'd like to know,Let's learn together”。
第四,趣味法。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必然會出現短暫性的分散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穿插一些故事、名人趣事、啟示性較強的笑話,重新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例如,在family教學實踐時,在學習完文章中的對話后,發現大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于是筆者用淺顯的英語講述了自己溫馨的家庭,迅速使學生注意力再次集中。
教師應主動了解、尊重學生的性格、思想特點的差異化,引進差異化管理理念來開展課堂教學管理。關注學生的深層次發展需求,挖掘和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對于偶爾注意力分散的學生,教師應通過“提問控制法”和“信號控制法”及時提醒。
例如,在Hobbies教學實踐時,筆者針對個別走神的學生進行點名提問,如能夠順利回答問題則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表揚,若不能回答問題,則要求聽其他同學正確的回答,并要求他集中注意力,真正實現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差異甚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應注重教具的合理使用,在教具使用前要隱藏好,不應放置在講臺上,教具使用之后,及時收集整理。
同時,在多媒體教學中,為了防止學生離開教學內容的無意注意,課堂上盡量減少與教學活動或教學對象無關的刺激。例如,PPT的背景材料應簡化、淡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差異不僅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成績,而且也嚴重影響教師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采取有效干預及控制策略,將學生的注意力放在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形成注意力水平、英語教學效率的良性循環。
[1] 王旭霞.歷史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差異及其控制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4,(0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