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圣賢
(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學校,江蘇蘇州 215021)
初中英語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階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了解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學中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步伐,搞好教學工作,克服教學中的種種問題,幫助學生學好英語,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是衡量教師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部分英語老師不去關注教學目標制訂得是否合理,更不去關心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只是機械化地講授英語知識。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很多老師要求學生記單詞、背語法公式,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有的學生堅持按照老師要求的去做,學到的也只是“啞巴英語”,能勉強應付考試,而應用能力較低,這背離了學習語言的初衷。
整個中學階段,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中高考科目的選定,英語都占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想考上理想大學就必須把握住英語這一科目的分數,無論學生喜歡還是厭惡,都要高度重視英語的學習。部分學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也給英語教學造成了困難。
教師在教學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能正確地對新課改要求進行解讀,再加上一些條件的制約,如教師專業水平有限,導致多數英語教師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甚至還停留在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教師一味地低頭講,學生機械地背和記,課堂上基本不存在互動,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嚴重缺失語言文化教育。每一種語言都經歷過多年的進化,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有自身的魅力和特點,絕不是由單純的字、詞和語法所構成。英語也有較為復雜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特色,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絕對不能把對英語的文化教育排除在外。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以英語的思維方式去學習英語,思維方式是靈活的,不是靠詞匯、語法等的簡單堆砌就可以解決的。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我們忽視文化因素,那么將直接導致在語言運用中出現各種不適應。
目前學生學習英語最主要的途徑仍然是課堂。為此教師就更有必要去充分利用課堂,為學生學習英語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首先,教師教學中要以英語組織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聽力,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境,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走進課堂去學習英語。其次,把課堂變為交流的場所,用交際英語來替代書本上的知識點,學生通過游戲和辯論表演等形式活學活用英語知識,讓課堂變得輕松有趣。
例如,在Healthy food and drink一課中,讓學生把我們常見的食物畫出來,然后用英語說出來。這些活動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讓我們的學生以不同的角色參與討論,老師表達: I want some juice in the fridge.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演練,同時也可以試著身處不同的環境下去扮演對應的角色,這樣學生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在課堂中學到的英語詞匯得到了充分的鞏固和復習,英語的交際用語也得到了提高,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信,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方式直接決定了英語的掌握情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針對學生的心理障礙,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也要注意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注重引導他們對方法的總結,而對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多鼓勵,讓每個學生都對學英語充滿自信和興趣。
例如,在過圣誕節或萬圣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準備一些小禮物,在卡片上用英語寫一些祝福的話語,這樣既指導學生去了解西方文化,又拓展了學生文化視野。
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為讓學生能充分了解這種差異,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西方文化、社會、歷史等的英文影片,幫助他們了解與交際密切相關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培養英語文化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過多地使用母語,英語學習的氛圍就不足,因此,教師教學中要善于給學生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隨時接觸和使用英語,以學生的親身去感受語言和了解語言,最終能做到恰當地運用語言[1]。平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經常用英語去講述自己的經歷、用英語重述自己看過的一些書或影片。身處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生將逐漸消除語言表達中的障礙。
為了讓學生帶著興趣進課堂,每節課前幾分鐘教師可以對前一節課的主要內容用英語進行簡單復述,或者給予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去總結和概括,同時根據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組織活動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以這種隨性自由而又有著極大范圍的活動來開始我們的每一節課,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在向學生講授新句型和單詞時,教師要先簡單講授,讓學生了解單詞和句型的意思和使用習慣,同時鼓勵學生在對話和寫作中去使用新單詞和新句型。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漸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消除對英語的陌生感和恐懼感,輕松地學到新的英語知識。
第二課堂的開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知識與增強學習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我們的課外活動要課堂教學緊密相連,注重口語和聽力在實踐中的運用。例如,要倡導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問候,掌握日常用語,擴大詞匯和視野;課堂上給學生播放英語教學錄像,讓他們更多地了解母語與英語的差異,培養他們對事物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由于第二課堂形式自由多樣,不受條件限制,容易操作,學生對此也比較感興趣,并且在課余時間,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也容易增強信心,利于英語的學習。
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著教學目標指向不明晰,學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理念滯后等問題。教師需要從創設英語學習情境,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培養學生英語興趣等方面著手,學習和運用更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新策略、新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好英語這門語言。
[1] 脫先鋒.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和教學方法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3,(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