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化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實驗小學善水灣分校,江蘇南京 210041)
“學科融合”是指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打破學科邊界,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的活動。學科融合既是學科發展的趨勢,也是產生創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徑[1]。筆者選取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云房子》一課,融合美術學科《什物拼貼》的內容,希望可以更好更輕松地達成激發學生想象、練習說話的目的。
《云房子》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化手法,描繪了雨后美景:朵朵形態各異的白云加上來回穿梭的小鳥,靜動結合,相得益彰。整篇文章充滿童趣,是進行語言積累、想象力培養和熱愛自然、愛護環境等情感教育的美文。在這節課中,筆者一改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學科間的融合,引入美術學科《什物拼貼》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拼貼、造出云房子,在此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
師:小朋友們,小鳥們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請大家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學生自由朗讀第二小節)師:誰來讀一讀,小鳥們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分別出示帶有五個分句的云朵圖)師:哇,小鳥們的本領可真大啊,造的云房子真美啊,你能美美地讀好這些句子嗎?同桌小朋友互相讀讀聽聽。(學生有滋有味地練讀,再指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五個分句,師畫出分句中的形容詞)師:你們把“傻傻地、美美地、很高的、很寬的”都讀得這么好,真不簡單!現在請你們邊表演邊朗讀!(生自由練讀表演,后指名表演讀)
師隨機點評:你把手舉得很高,真像是“很高的大樓房”;哇!瞧你歪著腦袋,張開胳膊的樣子,真像個傻傻的大冬瓜;哦,你把自己抱成一團,一定是“只能住進一只小麻雀”的云房子……
師: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云朵娃娃和你們做朋友呢。(獎勵給小朋友們雪白的棉花當作是云朵娃娃)師:小鳥們造云房子可開心啦!假如自己是小鳥,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造一幢云房子呢?生:(激動、興奮地)想! 師:下面請大家把這些雪白的云朵按照你想象的樣子貼在藍色的彩紙上,貼完后,說一說:我的云房子像_________。看誰貼得好,說得也好!
四人小組的小伙伴都貼好后,先一起欣賞各自的云房子,然后,在四個云房子中選擇三個自己喜歡的連起來說說“云房子真漂亮啊!它們有的像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歡快的音樂聲響起,小朋友充分發揮想象貼圖、練習說話,教師巡回指導。完成后,小組長把作品貼上黑板并介紹。)
師:一幢幢有趣的云房子誕生啦!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生:云房子真漂亮啊!它們有的像青蛙那樣快樂地跳躍著,有的像火箭那樣在天空遨游,還有的像大樹那樣郁郁蔥蔥。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黑板上貼滿了你們造的云房子,每個云房子各不相同,誰能再用這個句式夸夸這些云房子呢?(PPT出示句式:云房子真漂亮啊!它們有的像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也有_________。)生:云房子真漂亮啊!它們有的像汽車那樣“嘟嘟嘟”地開著,有的像小白兔那樣圓圓胖胖,還有的像蝴蝶那樣在空中翩翩起舞。有胖乎乎的小烏龜,有矮矮的蘑菇房子,也有四根柱子的涼亭。生:云房子真漂亮啊!它們有的像金魚那樣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玩捉迷藏,有的像直升機那樣在天空飛翔,還有的像粗粗的毛毛蟲在爬來爬去。有細長的黃瓜,有圓圓的西瓜,也有彎彎的香蕉……
本課例的教學,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朗讀、說話,用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讓學生體驗課文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情感參與,讓他們成為小鳥中的一員,切身感受小鳥的心情。這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動,從而真正把課文讀懂讀好,達成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的目標,促進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
課文中,小鳥們造出了各式各樣的云房子,筆者沒有機械地設問,而是讓學生美美地朗讀,在評價時重點引導關注“傻傻地、美美地、很高的、很寬的”等幾個關鍵詞,讓學生通過具象化的詞語清楚地想象出云房子的美美樣子,從而不知不覺“愛”上這些云房子。在朗讀后,讓學生進行表演,筆者則通過比照學生動作和詞語意思的契合度進行點評:你把手舉得很高,真像是“很高的大樓房”……詞句的理解迎刃而解,學生的表現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2]。
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本環節的教學便是充分發揮了朗讀的效用,讓學生自主朗讀、體悟、表演,教師利用巧妙的點評在無形中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
在熟知并愛上了小鳥造的云房子以后,筆者適時讓學生想象:假如你自己就是小鳥,還可以造出什么樣的云房子?接著,讓他們拿著老師獎勵的“云朵娃娃”(雪白的棉花)開始造自己想象中的云房子。在這個環節,融合了《什物拼貼》的內容,讓同學們嘗試用撕、拼、貼的方法,利用“云朵娃娃”拼貼出各式各樣的云房子,大膽自由地展現自己的想象。
此環節中,學生盡情展現了自己的想象成果,這個環節正是本節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既升華了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強化了學生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的訓練,也為后面的表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拼貼完成,看著自己“造出”的房子,自然產生表達的沖動,為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筆者設置了固定的表達方式:“云房子真漂亮啊!它們有的像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也有_________。”這一句式與課文第二小節中的句式一樣,旨在引導學生用規范的語言表達,并能活學活用文章中的句式。此環節中,學生們爭先恐后、聲情并茂地介紹著各種云房子,一點兒也不會覺得有壓力,比之傳統的說話練習環節,同學們練得更輕松,更不露痕跡。
“學科融合”為新課標所提倡,是產生創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徑。值此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之際,作為一線教師,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引入其他學科教學內容或手段,改革自己的課堂,不失為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
[1] 朱建霞.注重學科融合豐富語文課堂[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7,(7):67-68.
[2] 陳菲.《云房子》教學案例[J].新課程·中旬,2016,(8):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