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江蘇省江陰市要塞中學,江蘇江陰 214432)
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中,有很多民族題材的音樂作品。為了更好地進行民族音樂鑒賞,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可以結合流行歌曲欣賞民族音樂;通過分析音樂要素來感知民族音樂的語言;在鑒賞時融入樂器實踐;組織問題研究,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在這些課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多維度地欣賞民族音樂,可以讓欣賞過程變得更多彩,從而提升音樂欣賞課堂的教學實效性,打造獨具魅力的高中音樂欣賞課堂。
高中民族音樂欣賞中,可以巧妙地結合流行歌曲,通過流行元素進行欣賞教學,讓歌曲的聽賞在流行音樂的帶動下,更加有趣味、生動。教師對流行歌曲的選擇,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要選擇主題內容健康且被高中生所熟知的流行音樂,有利于音樂欣賞課堂的順利開展[1]。
例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單元時,筆者在聽賞的過程中就巧妙結合了流行歌曲,運用流行元素帶動欣賞課堂的活躍氛圍。首先,運用一首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來引出課題,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知草原歌曲的音樂風格特點。《最炫民族風》是當今特別流行的一首草原歌曲,學生對它的旋律十分熟悉,將大家如此熟悉的一首流行歌曲帶到欣賞課堂中,能夠很好地激發高中生參與聽賞的積極性。再將這首流行歌曲的樂譜結合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在課堂聽賞中愉悅地識譜,輕松地提升高中生的音樂識譜能力。最初的時候,可以采用教師帶領學生模唱的形式進行識譜練習,等進一步熟悉之后,就可以采用跟鋼琴演唱的模式展開模唱。為了增加識譜的生動趣味性,識譜的訓練還可以采用對唱的形式,可以是師生間的對唱,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唱。用這種對唱的視唱練習來激發學生識譜練習的熱情,在趣味的練習中提高高中生的音樂視唱能力。
流行歌曲的巧妙結合,把民族音樂鑒賞課的視唱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音樂聽賞課的教學效率。教師組織學生展開生動的聆聽與視唱,讓學生在流行音樂的帶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氛圍中,打造高效的音樂欣賞課堂。
民族音樂的聽賞中,我們更應注重學生對音樂要素的感知。通過了解民族音樂作品中的形式要素,如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等,來深刻體驗各民族音樂的曲風特點,感知音樂語言,達到高效的聽賞效果。
例如,在“高亢的西北腔”這一課的教學中,在聽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音程的聽辨,并結合教材中的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山西民歌《刨洋芋》以及陜西民歌《腳夫調》,展開課件音頻的聆聽,讓學生感知西北民歌的音樂特點。為了能夠分析得更加透徹,教師可以節選每首民歌的單個樂句,展開旋律音程的對比,讓學生感知旋律音程的上下起伏,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歌唱旋律的過程中,你感覺旋律音程的上下起伏變化大不大?音程的跳度大還是小?”教師提出問題,明確學生思考的目標,讓學生在旋律音程的聽辨中,感知西北民族音樂高亢的曲風特點。采用音程聽辨的方法去感知音樂的風格特點,這是一個實用有效的辦法。學生在感知音程起伏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民族音樂作品的音樂特征,促進民族音樂鑒賞的順利開展。
高中民族音樂的鑒賞中,我們可以嘗試結合樂器的練習,通過對樂器的了解,以及聆聽經典的器樂合奏曲子,來達到良好的聽賞效果,順利完成教學任務[2]。
例如,在學習民族音樂欣賞“絲竹相和”單元時,教師可以在課堂聽賞中結合器樂的相關知識,通過認知樂器以及現場的體驗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音樂。首先,利用課件帶領學生認知“江南絲竹”的相關樂器,如絲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揚琴,打擊樂器的鼓、板等。為了讓學生深刻感知樂器合奏的效果,帶領學生聽賞江南絲竹的傳統曲目《中花六板》,讓學生聆聽各種器樂之間的默契配合。為了讓學生真切地體驗,教師還可以將二胡、揚琴以及打擊樂器鼓、板等帶到課堂,讓學生進行單音的練習,配合打擊樂器進行全面的感知,把聽賞課堂開展得豐富多彩。
在民族樂器的聆聽中,我們可以巧妙地結合樂器,讓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來豐富和生動聽賞課堂,也讓欣賞課在樂器的帶動中開展得更加高效。這有利于將民族音樂欣賞課堂開展得更加趣味生動。
在聽賞高中民族音樂時,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通過集體互動的力量提升高中生的聽賞水平,讓音樂的聆聽變得更專業。組織學生展開小組間的合作,在互動教學的氛圍中,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的曲風,感知音程創作的規律與特點,聆聽西北民族音樂的高亢嘹亮。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教師帶領學生跟隨鋼琴進行樂句的識譜演唱。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民族音樂鑒賞的相關內容,提升高中生的音樂聽賞能力,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問題研究活動,并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典型的音樂作品展開科學研討。教師在課堂上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辦法,通過集體互動的力量,提升鑒賞民族音樂的水平,讓音樂的聆聽變得更加專業。
例如,在學習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調》時,教師可以在歌曲聽賞的過程中,針對歌曲的調式展開具體的問題研究,讓學生明白有關調式的相關知識。例如,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民族調式?民族調式分為哪幾種?并結合課件進行講解:樂曲中只有“12356”這五個音的就是民族調式,民族調式分為宮、商、角、徵、羽五種,一般結束音落在哪個音上就是歌曲的主音,如落在“do”音上就是宮調式,落在“re”音上就是商調式,以此類推,講解完這些專業知識后,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本首歌曲進行問題研究,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分析《沂蒙山小調》這首歌曲屬于民族調式里的什么調式?通過科學分析,學生得出一致結論:這首歌屬于徵調式。隨后,教師結合調式展開歌曲曲調的進一步分析,看看這首民族徵調式的歌曲具有什么樣的音樂特征,并鼓勵各小組積極研討,踴躍發言,得出結論:這首歌曲曲調優美,音調豐富,旋律舒展,是一首三拍子的徵調式的經典代表作。
民族音樂鑒賞中,教師可以在聽賞中讓學生開展問題研究,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具有典型代表作的音樂作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討論,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舉一反三地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實現聽賞課堂的高效性。
在高中民族音樂鑒賞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新穎生動,運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多維度地欣賞民族音樂,提升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效果,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中,深刻感知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
[1] 劉玉選.淺析高中音樂課堂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5,(8):119-119.
[2] 嵇詠梅.高中音樂教師的新媒體教學法淺探[J].北方音樂,2017,37(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