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高中歷史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成為了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及素質展開探究,試圖探索高中歷史教學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創新思維;綜合能力;方法
創新是一個國家永恒的話題,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必是一個充滿創新理念的民族。時代在進步,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如何使高中歷史教學順應時代的潮流和要求,成為了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朝著從教授學生知識到培養學生能力的方向努力,讓學生不再是學習的機器,逐步掌握學習的能力,使自身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這是新時代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們廣大高中歷史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在這些年的歷史教學中,我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思路,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對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我談以下幾點:
一、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設適當的情境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上,教師一味地給學生講述歷史的發展過程和期間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事件對當時的社會造成的影響和產生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效率是低下的,學生只會花費時間去死記硬背,很少會主動動腦思考,整個歷史課堂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歷史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學習和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在課堂上為學生打造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的教學環境,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時刻保持一種思維活躍、積極思考、認真探究的學習狀態。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就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帶著問題去教材中尋找答案。學生就會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收獲知識和探索學習的快樂。例如,在學習《百家爭鳴與儒家的形成》的時候,為了更深刻地認識、了解當時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想象如果讓當時的流派代表來“教育”那些課堂上愛講話的同學,他們會采取什么方法呢?這時,學生就會開始討論,這個過程中,那些流派的學說就派上了用場。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下,向學生講述各個流派的觀點主張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通過課堂上的角色扮演,學生會重溫歷史,感悟當時的歷史過程。如此以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會加深,想象力得到培養。這樣創設的課堂環境,會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感受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二、不斷啟發學生,適時提出疑問,層層誘導,引導學生創新思考
閱讀歷史能夠使我們愈加明智,這里的明智是指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心中的疑惑逐漸被解開。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進行啟發式的教學,尋找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出疑問,并加以正確的引導。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一課之后,很多學生就會對當時負責外交的歷史人物李鴻章嗤之以鼻,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思考當時的歷史環境,教他們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理智地去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從甲午中日戰爭這件事的直接原因出發去思考其發生的根本原因,認真去思考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所處的環境,總結其中的客觀規律。最后學生就會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時代決定的,即使沒有李鴻章,還會有其他人做這些事情,這是當時的國家實情所決定的。從而幫助學生轉變思維,糾正學生的觀點。這樣辯證地來看待問題,能夠幫助學生運用唯物主義的思維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不斷延伸,并注重方法的指導
創新的起源是發現問題。教師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傳授給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問題的提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教學,并加強指導。例如,在學習戰后階段的國際關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適當啟發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思考,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師要注重課堂氣氛的營造,讓學生能夠活躍起來。有的學生就會提出類似于“巴黎和會期間,中國的身份是‘戰勝國,為什么在《凡爾賽和約》中卻說將原德國在青島的權利轉給日本?”的問題,以此為線索引導學生認識到“弱國無外交”的真正含義,并為以后五四運動的學習埋下伏筆。這樣在教學中,不僅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能很好地銜接以后學習的知識。
四、善于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進行發散式思維教學
在高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去發掘一些隱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去提出設想,收集相關的歷史材料進行推導,最后的出自己的論斷,結合史實,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眾所周知的一句歷史古語“落后就要挨打”,雖然這是歷史變遷中得出的一個結論,但是仔細探索思考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后我們就會發現,在19世紀末的時候,在埃塞俄比亞和意大利雙方的歷史戰爭中,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的埃塞俄比亞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究其原因,主要是當時的意大利雖然比較發達,但是其政治過于腐敗,因此導致了戰爭的失敗。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一些真理并不是完全正確的,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帶著懷疑的態度學習,認識到“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從而極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廣大的教師來說,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和面臨的重要挑戰。在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思考并獲取知識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師要不斷地打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技巧,加強自身業務能力的學習,不斷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利用其具有的聲音、圖片及影像功能,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讓其更好地為高中歷史教學服務。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目前高中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需要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不斷地去總結與探索。期望我們在以后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韓麗群.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J].網絡財富,2009.11
[2]戴紅艷.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成功(教育),2013.23
[3]唐岸映.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