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寧 閆瑞霞
[摘 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中國尋求供給側改革的舉措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金融業供給側改革中,發展投貸聯動模式是其改革的重要一步。作為金融業重要組成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具有發展投貸聯動得天獨厚的優勢,可通過互聯網金融業態相融合及聯同傳統金融共同發展等多種模式,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但目前,互聯網金融仍存在大量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投貸聯動;供給側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71
[中圖分類號]F724.6;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2015年年底我國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了時下熱門的經濟學概念。該項改革改變了以往一味刺激需求的方式,轉而從供給側入手,達到恢復經濟、促進增長的目的。它的提出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思路和新動力,也為人們分析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理論開辟了廣闊空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有效解決產能過剩、需求結構升級、無效供給過大等一系列問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供需結構性矛盾,促進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可以使我國經濟進一步得到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中國尋求供給側改革的一系列舉措必定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當前形勢下金融業同樣面臨著改革與創新的問題。
當前,國務院已將銀行業金融機構試點投貸聯動納入日程,并將其作為當前金融改革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投貸聯動作為研究課題的歷史并不久遠。2015年初,國務院將推行投貸聯動計劃提上日程,并于隨后不久啟動了多家銀行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工作,自此,“投貸聯動”這樣一個創新成果正式作為突破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法寶,登上歷史舞臺。朱柯達認為發展投貸聯動,不僅有助于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降低其融資成本,同時對傳統商業銀行來講,也是其在激烈競爭、盈利空間收窄下的重要嘗試,此外,也彌補了其直接融資的空白,實現銀行資源優勢的發揮和互利共贏。中國銀行業協會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研究課題組認為國際上對投貸聯動創新的嘗試中,英國的中小企業成長基金模式值得借鑒,認為我國也可以整合多方力量,統籌多方資金,打造中國版的BGF。北京證監會副局長曾穎將投貸聯動的模式歸結為五種:①商業銀行直接獲取股權投資牌照,同時開展股權和債券的聯合投資;②商業銀行通過其境外子公司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進行股權投資;③商業銀行通過信托公司等渠道以認購優先級股權的方式參與產業投資基金;④商業銀行在授信同時,提前約定貸款作價轉換為股權、期權的比例,銀行來選擇行權;⑤借助創投孵化器在企業識別和項目估值方面天然的優勢,由商業銀行與創投孵化器形成投貸聯盟。浙江稠州商業銀行董事會秘書蔡苓更是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指出,針對中小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即種子期、初創期或者成長期,應分別采用相適應的不同投貸聯動模式。
雖然投貸聯動正在逐步推廣,但隨之而來的各種因素對投貸聯動業務的制約同樣不可忽視。例如:卜祥瑞指出,投貸聯動融資涉及四類法律關系,包括借貸合同法律關系、借貸擔保合同法律關系、股股權投資法律關系與金融居間服務法律關系,這其中隱含了包括理財資金投資的合規風險、對賭協議的司法風險及股權質押的法律風險等在內的六種以上法律風險。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同樣有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及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投貸聯動融資的推進。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發展戰略之一,也是此輪金融改革的重點?;ヂ摼W金融可從形式上劃分為P2P網貸、眾籌、第三方支付等多種業態模式,且自身也形成了“投貸聯動”運行的完整金融生態圈,所以其在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有關投貸聯動融資的研究在國內剛剛起步,傳統金融機構的投貸聯動融資工作尚處在試驗階段,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是否適合、如果適合的話如何發展投貸聯動,筆者對這些問題產生了的聯想,進而對該問題展開研究。
1 互聯網金融是投貸聯動發展的肥沃土壤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同金融業相互聯合的結晶。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規模已達17.8萬億元,且將在未來五年之內以每年24.67%的速度持續增長。可見,隨著互聯網普及度的不斷提高,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大眾認識和接收的程度在逐步加深。
互聯網金融有著形式豐富的細分市場,具體為第三方支付、P2P、眾籌、互聯網保險、電商小貸、互聯網基金銷售與互聯網金融投資等,互聯網金融正以這些方式,不斷從市場中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進行突破。第三方支付從2004年開始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于2015年達到16.36萬億元的交易規模,預計至2018年,交易規模將達到52.11萬億元。P2P自2006年起開始飛速發展,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7月間,國內P2P的累計成交量高達10 252.58億元,其中僅7月成交量就達到了1 829.73億元,環比增加6.77%。然而,P2P的4 160家網貸平臺中,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占到1 879家,可見P2P在迅猛發展中依然伴隨有諸多問題。相比第三方支付和P2P而言,眾籌領域則較為“年輕”,關于眾籌的配套風控機制和信用擔保機制尚未完善,導致其風險也相對較大。但眾籌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據《2016年全國眾籌行業半年報》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眾籌平臺達370家,全國眾籌行業投資人次達5 442.65萬人次,全國眾籌行業籌款總額高達79.41億元,這是極為可觀的發展成果。此外,電商小貸、互聯網基金銷售等互聯網金融形式也都在持續發展中,經受著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雙重督導,以及金融市場優勝劣汰的嚴酷考驗。
互聯網金融已發展成為金融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商業銀行正在逐步推進投貸聯動,互聯網金融同樣具有發展投貸聯動得天獨厚的優勢。
1.1 靈活性
互聯網金融有互聯網平臺的硬件支持,憑借互聯網金融獨有的云計算、搜索引擎、大數據等技術,消除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不但減少了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情況,還降低了交易成本,為更多對象提供服務,對經濟發展與金融變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外,以手機為主要載體的移動端發展迅猛,與傳統PC端相比,移動端具有后者所不具備的能夠隨時獲取信息的優勢,越來越多人通過手機移動端進行金融活動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
1.2 多樣性
互聯網金融包含第三方支付、P2P網絡、眾籌等多種形式,發展速度快,以股權眾籌、P2P網貸為代表的直融渠道發展潛力較大,準入門檻低,因此眾多中小企業客戶和年輕的創業者在此聚集。若是將以上互聯網金融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將可成為發展投貸聯動業務的金融生態圈,前景十分廣闊。
1.3 綜合性
各類互聯網金融機構間的界限并不明顯,繼續發展下去,互聯網機構業務必將會由單一走向多元化,金融服務種類走向一致,互聯網金融產品也在第三方支付、融資理財、小額信貸等每個階段進行交互,呈現一體化和綜合經營的態勢,互聯網金融與投貸聯動將成功融合。
2 互聯網金融投貸聯動的發展機制
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較快,但依然存在大量的問題,互聯網金融的多種業態模式扔處在探索階段,其市場成熟度尚有待提高,但是互聯網金融同投貸聯動的契合度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大膽設想關于互聯網金融投貸聯動的發展模式。
2.1 互聯網金融業態融合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投貸聯動”,就是把以股權眾籌為代表的股權投資同以P2P網貸為代表的債權投資相結合,即通過“網絡股權+網絡債權”的方式進行投資,達到投貸聯動的目的。依據不同互聯網金融平臺業務范疇的不同,該模式存在兩種可能:①若可使用的交易平臺為綜合性互聯網平臺,如優聚投、紅嶺創投等,則可以依靠其既提供網絡股權,又提供網絡債權的優勢,滿足被投資企業的申請和需要,進行多種形式的經營;②若可使用的交易平臺只有非綜合性平臺,則可以在平臺間形成合作機制,共同完成籌集資金的項目。
2.2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聯合發展模式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間的融合可以有多種形式,如銀行債券投資同股權眾籌相結合、私募股權投資與P2P網貸合作等都可歸類于此模式。而互聯網金融平臺,包括上文提到的私募股權投資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都有非常暢通的信息渠道,這恰是傳統金融的短板,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搜集與傳播信息,與傳統金融展開多種層次的合作?;ヂ摼W金融與傳統金融聯合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
3 推進互聯網金融投貸聯動的配套措施
互聯網金融之間可通過投貸聯動互相成為閉環,也可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組成多方位的融合,共同推進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但是這些模式的實踐,都有賴于規章制度的進一步健全,監管的進一步規范,以及風險的進一步控制。為此需要多措并舉,采取建立健全各方面管理機制,推進投貸聯動的配套措施的方法,合理管控互聯網金融市場。
圖1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聯合發展模式
3.1 設立綜合監管機構
傳統的分業監管極易產生盲區和責任不明,解決的方式可以是設立綜合監管機構。綜合監管機構是對現有監管體制的一個挑戰,它的要求較高,且需要明確界定互聯網金融的不同類業務,將各項業務活動有序地納入監管體系之內,明確責任劃分。
3.2 完善法律法規
我國現有的法律條文的制定的參照對象都是傳統金融業,在適配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時會產生很多難題。出臺針對性更強的互聯網金融法,制定包括市場準入、風險披露機制、準備金制度、身份認證等在內的相關條例,明確各個交易方的權利與義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凈化互聯網金融生態。
3.3 加強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評級制度在交易中一直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在虛擬的互聯網金融中,信用等級的劃分與相關制度制定的意義比在傳統金融業中更為重要。構建客觀全面的信用評級體系需要明確的財務狀況和借款用途等資料的支持,互聯網的虛擬性使這一層難以實現。互聯網金融信用數據系統的建立,為促進互聯網金融的便捷性與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3.4 建立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維護投資者利益
建立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是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的一項長期工作,做好這項工作,一方面要從法律層面上明確融、投資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采取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投資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文,使融、投資雙方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規范互聯網融資市場;另一方面要設立針對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保護組織,其目的在于保護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信息安全,以及在必要時提供法律援助。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Z].2015.
[2]朱柯達.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實踐研究[J].浙江金融,2016(7).
[3]中國銀行業協會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研究課題組.探索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新模式——英國“中小企業成長基金”啟示與借鑒[J].中國銀行業,2015(7).
[4]曾穎.“投貸聯動”新模式的障礙與突破[J].中國農村金融,2015(17).
[5]蔡苓.破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基于商業銀行“投貸聯動”視角的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6(3).
[6]卜祥瑞.透析投貸聯動模式六大隱性法律風險[J].中國銀行業,2015(7).
[7]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