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佰萬 張偉鋒 張志彩
摘要: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民因拆遷而進城成為新市民,客觀條件如家庭居住狀況,學校教育環境及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其子女的學習也發生了變化。家庭客觀條件的改變對新市民子女的學習影響具有明顯的影響,尤其是通過改變其學習動機、心態從而影響到其學習效果。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新市民子女:學習:影響因素
馬克思說過:“現代化的歷史就是鄉村城鎮化的歷史”。當前,黨和國家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鎮化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黨中央強調要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與農民市民化協調發展的道路。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很多農民進城務工,成為新型市民,這些新市民為我們城市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隨著農民成為新型市民,他們的子女也進入城鎮學校繼續接受教育,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對于新市民子女的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馬克思曾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新市民子女進入城鎮學校就讀后,因為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的改變,使他們的學習狀況也發生著一些改變,有積極的改變,也有負面的改變。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大一部分新市民子女在學習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甚至還有一些孩子產生了思想問題,比如厭學、自卑、經常違紀等問題。這促使我們就此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思考。
一、影響新市民子女學習的客觀因素
1、家庭狀況的改變。有位教育專家說過,對孩子來說,家庭環境類似母親的子宮。母親的子宮是孩子的第一宮殿,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二宮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新市民家庭在進入城市之前居住在農村,物質和文化條件相對比較貧乏,進入城市之后,大多數家庭的物質和文化條件都會有所改善,比如住房條件、家用電器等。
物質和文化條件的改善對于孩子的學習會帶來很多有利的影響。比如,孩子不用為生活擔心,可以更專注于學習;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房間,在寫作業時不受干擾;孩子可以有機會閱讀更多的書籍;孩子可以更快、更全面地獲取社會信息……
但是,家庭環境的改善也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學習上不思進取,卻特別喜歡化妝打扮,這不應該是她這個年齡應該關注的。我和她進行過多次溝通,效果都不明顯。還有一些新市民進入城市后,因為每天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而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這種全面放手的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學校教育環境的改變。新市民子女進入城鎮學校后,受教育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主要有:(1)教師的變化。城鎮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農村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會有一些差異,比如城鎮學校的教師比較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演示等,這可能和農村學校教師的做法有所不同。調查中發現,一些新市民子女因為不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導致學習效果受到影響。(2)學校管理體制的變化。在農村學校,學校并不要求學生必須住校,但是城鎮學校要求學生住校。學生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變化,也會影響到其學習效果。(3)班級環境的變化。新市民子女在農村學校就讀時,班級中都是自己熟悉的同學,家庭經濟條件大體相當。進入城鎮學校后,班上同學變化較大,尤其是同學們之間的經濟條件差距較大。再加上班級中個別同學在看待他們時,把他們看成是鄉下人,使他們中的部分同學產生自卑心理,也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
3、社會因素。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上流行的實惠觀,認為能撈錢就是有能耐、本事大。某些新市民子女受了這種風氣的影響,不思學習,一心只想賺大錢。這種社會思想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校周邊的一些網吧、KTv等場所的營業者為了追求利潤,置國家法令于不顧,容留、吸引學生到這里消費,如果新市民子女的家長沒有對孩子嚴格監管,這些孩子節假日離校時就會沉迷在這些場所,這也嚴重影響了新市民子女的學習。
總之,因拆遷而進城的農民,身份地位由農民變為新市民,家庭、學校、社會等客觀條件的變化,使其子女的學習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二、影響新市民子女學習的主觀因素
1、學習動機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密切相關,學生為什么去學習,學習興趣是否強烈等都與學習動機有關。所謂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國內外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集中反映在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激勵個體樂于從事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并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例如學生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在班級的排名;評不上三好學生而產生失落感等都是學生成就動機的體現。學習動機包含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兩個成分。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失去前進的力量”。新市民子女在沒有進入城鎮學校之前,他們的學習動機比較明確,大多都是想通過考入理想大學來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而當他們的家庭進入城市后,他們原來的理想開始動搖,一些新市民子女開始產生這樣的想法:家庭的命運可能已經不需要自己通過學習來改變,況且學習也不一定能改變命運。因為學習目標開始動搖,他們的學習動力也不再強烈,就逐漸喪失上進心,這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學習動機還包括歸因,歸因是一個人對其活動成敗原因的看法。心理學家威納認為學生對自己課業成敗的原因主要歸為:能力、努力、任務難度、機遇、他人幫助、家庭環境、情緒等。威納同時發現,學生對成敗的不同歸因,會對其后繼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追求成功的學生認為失敗主要與努力的質量有關,他們把成功歸之于努力與能力,而失敗歸之于缺乏適當的努力。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把失敗歸于運氣、家庭環境等因素。部分新市民子女在課堂中既不以掌握為目標,也不以成績為目標,而是以如何敷衍、應付老師打發時間為目標,當他們出現成績下滑等情況時,他們往往歸因為對學校不適應,父母不關心他們等,正是因為他們經常進行這樣的歸因,致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
2、學習意志的影響。意志即是指人們自覺地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學習意志力指個體為完成學習任務而持續地克服困難的能力。新市民子女在農村學校學習時,因為生活條件、學習條件的艱苦,再加上周圍的同學大多都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他們中的很多人擁有堅強的意志力。當他們進入城鎮學校后,因為很多條件的改變,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不再具有堅強的意志,逐漸開始隨波逐流,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稍稍努力一下,如果沒有太大進步就放棄了。韓愈說過,“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正因為缺乏堅強的意志,在學習上沒有吃苦精神,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下滑或者踏步不前。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還會有更多的新市民子女進入城鎮學校就讀,他們必將會成為城市受教育者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只有真正了解影響他們學習的客觀和主觀因素,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而促進他們的進步。只有我們真正關注到對新市民子女的教育,他們才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平等地享受陽光雨露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