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宇+文博田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在我國發展中所處的地位不斷提高。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發展上的缺陷,稅收優惠政策的成效在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中至關重要。本文以江蘇省為例,通過實地的調研了解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及其實施的情況,從所發現的問題出發,提出一些關于稅收優惠政策上和實施上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76.3;F812.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2-42-2
0 引言
在2012年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當時的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2012年要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落實好小型微利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稅費減免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這一發言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中小企業開始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1 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的必要性
我國經濟現在處于轉型階段,從改革開放發展至今,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會產生增加就業,促進科技創新與進步等社會效益。但是反觀中小企業自身,又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經濟實力弱小;市場競爭力低下等。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對于中小企業實施一些有效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很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2 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實施現狀
國家在近幾年陸續出臺了許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我國專門針對于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不是很多,我們通過對法規的整理如下(表1):
3 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所存在的具體問題
通過我們的實地發放問卷進行調查發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3.1 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具體政策實施困難
目前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屬于普遍降稅的范疇,相關的減稅規定較為單一,但是江蘇省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現狀各不相同,這會致使具體的優惠政策很難實現它的初衷。
舉個例子,稅收優惠中關于創新投資企業的規定:“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凡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按照其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看似力度很大的優惠政策,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卻仿佛被打入了冷宮,如同擺設一般。在這些較大的稅收優惠政策下,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仍然有超過80%的中小企業期望得到稅收減免,這一現象說明雖然政策存在,但是由于和很多中小企業的具體需求不匹配,使得稅收優惠這一目的無法達成。
3.2 優惠政策相關操作性低,具體針對性不強
當今江蘇省的直接優惠措施比較多,比如稅收優惠稅率、稅收減免等,但是少了些針對性強、花哨的間接優惠措施。更有甚者,沒能切合企業差異化發展,對其發展中的訴求進行滿足。也還有一些條款的制定沒有結合江蘇省中小企業面對的難處,少了針對性。
比方說在稅收優惠政策的申請中,復雜的申請程序,限制條件繁瑣,相關引導性不強。通過實地的調研發現:有超過50%的中小企業在申請稅收優惠的時候都遇到過手續復雜;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3.3 優惠政策體系較混亂
盡管江蘇省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很多,也在進行著不斷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但究其政策的特點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國家出臺的政策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法規標準,各種優惠政策零散分布于各類稅收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的規范性文件里,這就使得這一政策體系變得混亂,很難進行統一的管理。這樣的體系也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利用政策漏洞進行偷逃稅的行為,也會對國家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
4 關于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的幾點建議
4.1 構造規范性強的政策體系
科學合理地制定江蘇省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適度地利用這些政策,利于實現稅收對經濟的調節作用,相反的,倘若被濫用,便會造就競爭的無序,使稅收收入大量流失,也會侵害社會公平。
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制定的基本目標是競爭公平、稅負公平,對當下的優惠政策來一次大清理,保證稅收的嚴肅性,以求省內各地稅負公平,盡量縮小地區間差異。建立起一個清晰、統一規范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框架,使得廣大的江蘇省中小企業不必在尋找政策、研究政策上浪費時間,實現政策的組合效應,即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4.2 對部分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修繕
對中小企業企業所得稅的稅率進行重新設置。企業所得稅具有強大的調節和再分配功能,是針對企業經營所得征收的一種直接稅。對這種類似的直接稅施行累進稅率,可以導致稅收收入出現彈性,大大地調節收入差距,使社會財富更加均勻的分配、經濟更加穩定。
因此我們強烈建議,在所得稅稅率的設計里,吸取國外的經驗,施行超額累進稅率,以應納稅所得額為依據,按照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企業規模,在法律的層面為省內中小企業設定若干檔低稅率,保證中小企業更好的受益。
4.3 優化納稅服務,規范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首先,要優化納稅服務手段。通過納稅服務熱線、辦稅大廳、自媒體等多種方式方法保證稅收政策的宣傳力度足夠大,推進標準的涉稅答疑程序,為中小企業提供官方、正確、及時的咨詢服務,提高針對性。要對納稅服務理念進行修正和優化,有些辦稅人員存在著“重大輕小”的思想,不能夠把不同經濟規模的納稅人擺放到同一高度上看待,這是絕對錯誤的。因為正確的納稅服務理念要求我們無論涉稅企業的規模大小,所提供的納稅服務都應當是同質同量的。我們還應該改進稅務代理人員的基本職業素養,最大程度地消除國地稅部門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參 考 文 獻
[1] 韓真良.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5.
[2] 何云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4.
[3] 呂敏,謝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制度改革探討[J].稅務研究,2012(12).
[4] 姜麗麗.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5(11).
[5] 劉成龍.完善稅收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J].稅務研究,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