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佳文

摘 要:電子政務時代的到來是全球性的,是大勢所趨。我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一直在不斷加強這一方面的探索和實踐。鄉鎮級人民政府作為我國最基礎的政府行政單位,最直接面對人民群眾,是全國各級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落實的最末端。基層電子政務的實踐對于全面利用好電子政務并讓其成為我們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壺鎮鎮是浙江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行政管理改革相較其他鄉鎮走在前列,實施電子政務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后續加強電子政務,真正讓電子政務成為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乃至主要手段,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服務于民,需要進一步地探索、改良。
關鍵詞:電子政務;壺鎮鎮;現狀;前景
中圖分類號: F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2-93-2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早在20世紀中后期,西方許多國家就將其應用到政府的管理中,信息時代造就了全世界范圍的電子政務大浪潮。我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也意識到電子政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后經歷了辦公自動化、金字工程、政府上網工程等,三十年間,電子政務對政府的
管理、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必然會繼續對電子政務改革推進產生巨大變化。政府行政管理的變革、電子政務的推進與此同時需要相應的大量的實踐經驗、策略推進和制度建立等。
十六屆三中全會開始提出了“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助推行政改革,而鄉鎮一級人民政府作為我國最基礎的政府行政單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全國各級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落實最末端。基層電子政務的實踐對于全面利用好電子政務并讓其成為我們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
1 壺鎮鎮電子政務的運行情況
電子政務是將政府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過程。是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是提高行政效率、推動政府信息公開行之有效的手段。
政府行政管理對象包括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行政管理事務可分為對內和對外,對內包括政府上下級,不同部門、不同辦公室之間信息溝通、信息上傳下達;對外包括生產、生活相關的各類社會公共事物。電子政務作為電子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它所面對的對象是一致的。
現將壺鎮鎮人民政府的電子政務系統做一個流程圖解,如圖1所示。
對照圖片我們可以看見電子政務給壺鎮鎮鎮人民政府的日常管理所帶來的優勢:
①上下級以及平級之間文件交流都可以通過網上公文交換平臺,發文部門可以隨時查看接收部門有無及時接收文件,對于緊急事件可以立即通過平臺反饋。大大地減少了人力,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
②鄉鎮府內部通過協同辦公系統可以快速對上級及本部門領導布置的任務作為最快速的反饋,并通過流程建立起責權,系統還能保存整個辦理過程,方便文書辦這個文件收發部門及時對各流程的進程監督、督促落實。
③通過農民信箱將各類農產品信息、專家培訓信息等短信發送到各農戶、群眾手機上,幫助農戶推銷產品,方便農戶知曉培訓信息并能及時參加;政府自主開發的政企通實現定向將相關文件、活動信息發送到各企業,只需各企業定期登錄各自的政企通查收。
④通過政府官網平臺進行政務公開、公布相關政策文件、發布新聞動態、進行各類公示以及村民回復,展示壺鎮鎮近期工程建設情況、生態之美,另還設有鎮長信箱,任何用戶可以通過此直接反映問題。
⑤通過公共平臺去努力抓住群眾的心,在利用率高且又方便的平臺如微博、貼吧等地方發布信息,能通過貼吧等平臺去了解群眾關心的事情,并能夠做到主動答疑解惑。
2 壺鎮鎮電子政務的困境
通過對流程圖的梳理,對照各個環節,再結合壺鎮鎮人民政府的實際,很容易就發現政府在運用電子政務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①保密安全性不足。上下級進行聯動通過網絡進行,一旦出現需要保密性質的內容,對于平臺建設的安全性
是一個挑戰,因此,實際情況是一些保密性質的文件、材料等仍然通過單位派專人簽字領取,次之或可通過掛號件郵寄。
②系統易用性不足。鄉鎮政府內部協同系統的平臺設計較為合理,但是結合鄉鎮工作的實際,效用并不大。一是鄉鎮工作者很少有經常性坐在電腦前面,而需要在外執勤、調解矛盾、走村入戶等,不能保證任務的及時接收和完成;二是鄉鎮干部一大部分都是年紀較大的老一輩鄉鎮工作者,硬件使用也是一大問題。因此實際工作中平臺使用效率并不高,不利于責權落實、進度跟蹤和辦理結果的保存。
③信息共享性不足。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創辦的信息系統各行其政,不能很好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跨部門協同作業,形成了“信息孤島”,政府網絡門戶未有設計業務辦理,大力開發的“政企通”系統未能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政企通和農民信箱的運用能在很大程度了助推了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但在實際運用方面基本上只是用作信息、文件精神傳達,使用效能遠遠開發不夠。企業或人民群眾對于網絡平臺使用并不熟悉也致使大力開發的系統未能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因此,結果依然是人們按照習慣直接到政府窗口、辦公室等進行直接咨詢和辦理,政府工作并沒有因此而有效改善。
④服務利用率不足。網絡信息宣傳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信息資訊外不能搭建對公民的統一服務平臺,壺鎮鎮政府現有的公共平臺包括:壺鎮鎮小城市培育信息服務網、壺鎮鎮黨政信息網、壺鎮區域化黨建中心。雖有如此之多的信息發布平臺,但信息分享不全面不及時,因此很難讓人第一時間能夠想到通過官網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更偏向于直接找到政府辦公室咨詢或索取文件;政府被動的將陣地放在貼吧微博的,提高了人員成本,損失了權威性;網絡反饋方面未做合理安排,門戶網站上雖然設置了鎮長信箱,但政府在網頁上回復的信息寥寥無幾,沒有設置跟蹤處理措施,缺少問責制度。
3 壺鎮鎮電子政務的前景探索
壺鎮鎮是國家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浙江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正在著全力將壺鎮鎮打造成為“特色產業工貿城、千年古鎮長壽城、浙南北窗夢想城”。新型小城鎮對于借助電子政務促進政府公共服務的需求是迫切的,有其不可或缺的建設前景。
參考國外電子政務推行公共服務發展的指導理念,一類是從公共服務維度來提的,分別是“以公眾為中心”、“惠及所有人”、“無處不在”和“無縫整合”;另一類是從政府的維度來提的,分別是“開放的政府”、“快速響應的政府”、“變革的政府”和“集成的政府”。綜合而言電子政務是政府的服務方式和渠道,保證公民受益。
如何利用好電子政務需要多方面互相支撐:
一是信息社會理論建設,政府信息化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在信息社會的政府治理形態的變革。信息化建設涉及政府自身及所服務的對象,所有人都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及知曉通過這一途徑方便“我”日常所需所用。壺鎮鎮的大部分居民有一個良好的習慣,他們有資源,且善用資源,例如群眾自發建立的“百度貼吧——壺鎮鎮”,有專人維護,壺鎮鎮許多居民在此發布信息、征求政府信息公開、舉報征求政府反饋等。壺鎮政府工作人員也經常將項目等一些需公開信息發布在這里。匯集人群,但最終仍然需要的是將信息發布的場地挪回到政府門戶,讓信息發布、反饋、業務辦理在同一有權威性的、更是公開公正的平臺進行。另外,政府工作人員對于此相關業務的學習、宣傳、利用才是更大程度上促進電子政務的落實,良好的工作習慣的養成,即更多的通過信息系統而不是傳統的紙質文件落實和反饋,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從行為上影響到人的思維方式,才能創建一個全面的信息化社會。
二是政府主導軟硬件設施建設。壺鎮鎮現對官方網頁維護方面配備專人及時信息公開,并作為年底考核內容。平臺建設方面也并不依賴于單獨的網頁平臺,在微信、微博等用戶較大的平臺都設有公共平臺,并有專人及時發布及回復信息,更有在微信設立定時定位舉報污染、違建等舉報專欄、全鎮在“夜學”制度下所有員工都需要學習信息公開等相關法律法規。政企通作為政府與企業通過電子化傳遞信息是一次政府希望借助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其應用的結果雖仍然等待磨合和相互適應,但相較以往模式可以明顯地看到其優勢。軟硬件的設計和提升在當前狀況下仍處于不斷調整的階段,但只要能堅持不懈的落實,終歸會向越來越適應的方向發展,通過穩步調整也能夠使政府人員或是大眾用戶慢慢熟悉、了解功能的進步,增加自主的意愿,才能最終網絡人心,畢竟用戶才是最終的評判者。
三是注意應盡量避免在電子政務建設中采用傳統“交鑰匙工程”的方式,它容易造成技術與業務“兩張皮”現象,不利于解決后期應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不利于電子政務的滾動發展。應當說人民群眾的需求才應該是電子政務發展的最中目標,因此在信息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及時關注民生所求、居民所需是十分重要的,硬件工程和軟件設計等方面都應當時刻遵循著使用者的需求來進行,而不是提供信息一方的推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在通往實踐的道路上真正為大眾所接受,這樣的電子政務才是真正進步的。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意見》,并對政府網站提出了具體要求。并立即開展了全國范圍的政府網站檢查行動。電子政務無疑是大勢所趨,是我們國家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途徑,鄉鎮一級人民政府作為最直接聯系人民群眾的端口,要有做好為民服務者應有的創新創先精神,嘗試通過電子政務改善資政管理模式才能從傳統的管理方式中脫穎而出。
參 考 文 獻
[1] 徐曉林,楊銳.電子政務[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 蓋玲.基于電子政務的信息資源整合[J].現代情報,2005,12.
[3] 張成福,黨秀云.公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 陳拂曉.“十一五”電子政務規劃建設,期待和諧的共贏力量[EB/OL].200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