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鳳
【摘 要】“微課”是信息技術和教育事業融合發展的產物,在現實教學中已經掀起了一股“微課潮流”,成為了新課程教學改革大力提倡的方法之一?!拔⒄n”走入以指向性明確、表現形式新穎、短小精悍等特點,為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增添了光彩,煥發了活力。數學是小學教學的基礎性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課”分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課前預習環節、重難疑點教學和課后復習環節等方面的應用。拋磚引玉,旨在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盡上綿薄之力。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應用
1.“微課”在課前預習環節的應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后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即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為基礎?!闭n前預習作為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落實課前預習工作,能夠讓學生明確自我在舊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把握教學活動的側重點,提高聽課的目的性、選擇性,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同時還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意識,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然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我控制和理解能力不高,不能全面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小學生認為“預習沒必要,反正老師從頭到尾都要講一遍?!边@就容易導致小學生在課前預習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持之以恒的去踐行課前預習活動。另外,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對于預習環節中的新知識、新內容、難點及其疑點,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學重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學生預習工作的積極性。
那么,如何有效引導小學生落實預習工作呢?借助于“微課”,發揮“微課”資源的優勢,有利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高課前預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在《小數加減法》的教學中,大部分小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中都存在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而不是末位對齊?”“為什么小數點對齊了,位數就對齊了呢?”針對于這一問題,老師可借助于“微課”,提前錄制好關于“小數加減法”的視頻,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配套結合“微課”學習。實踐表明,在課前預習環節中引入“微課”,不僅解決了小學生對新知存在的困惑、疑點,激發了小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監督小學生落實課前預習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
2.“微課”在重難疑點上的應用
重、難、疑點是教學活動的重難點,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寶貴資源。優化重難疑點的教學,做好重難疑點教學的推導和演示,是促進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上實現“質”的飛躍,活躍學生思維邏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機制的影響,在考試、分數大棒的指揮下,在教學模式上仍舊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特別是對于教學中存在的重難疑點,部分老師為了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對于知識原理的講解、推導只是浮光掠影、略略而談,就要求小學生記憶、背誦解題步驟和技巧。這種對重難疑點的教學方法,不僅浪費了重難疑點內在的教學價值資源,而且容易讓小學生滋生枯燥、厭倦等教學情緒,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對諸多數學原理和知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學現狀,也是引發我國教育中“高分低能”“書呆子”等問題爭議的主要原因。
“微課”以視頻為載體,具備短小精悍、指向性強等優勢。大部分“微課”主要是圍繞某一個問題、難點或者活動而展開的,是針對于教學活動中的重難疑點而精心設計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指向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微課”,將微課視頻與課堂教學實現有機的結合,向學生全面透徹的分析教學中的重難疑點。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高”教學中,大部分同學在課前預習和老師的講解之后,基本上掌握了教學知識點和基本技能,但對平行四邊形高的繪畫只是局限于教材中所展示的“正”著擺放的平行四邊形,對于隨意擺放的四邊形高的繪畫仍舊存在問題,這時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探究、鼓勵同學大膽嘗試、交流,最后引入微課視頻驗證同學們的想法,通過微課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在“提出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等環節后,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高的繪畫本質,還鍛煉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等。
3.“微課”在課后復習環節中的應用
課后復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課后復習方法,做好課后復習工作,是加強學生對教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記憶,幫助學生鞏固重難點,提高學生對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有效舉措。數學教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繁瑣性,小學生在課后復習過程中如若沒有合理的引導、點播,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畏懼感,就不能使課后復習價值功能得以全面的發揮。因此,為了確保學生落實課后復習活動,提高復習效果的效果性、深刻性,就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需要,為小學生創建一個充滿樂趣和活力的課后課堂。
“微課”是信息技術和教育融合發展的產物,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微課巧妙的結合了聲音、圖片、文字和動漫等多種要素于一體,利用動畫卡通、電子特效等形式,形成了一個充滿活力且豐富多彩的課堂,在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官享受同時,還巧妙的運用了思維導圖的形式,更加簡潔明了的向學生展示知識點間的邏輯聯系,且具有重復多次播放的功效,有利于實現不同差異水平的學生進行“小灶”。比如說,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微課”,充分利用三維圖像繪制出圖形及其圖像變化的過程,就長方形的周長、面積來說,在列出計算公式之后,配套的呈現出與公式相一致的圖片。實踐表明,引入“微課”,使用新奇有趣的圖片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鞏固知識點的效果更甚。
【參考文獻】
[1]方益平.讓“微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8)
[2]張海林.怎樣讓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J].教育革新,2012(11)
[3]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