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玲
【摘 要】要賦予作文以生活的氣息,就要“開源”,積累素材。從觀察生活、融入生活、再現生活入手,結合閱讀讓學生慢慢的積累作文素材,最終才能達到厚積薄發。
【關鍵詞】生活;素材;積累;觀察;閱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作文中最棘手的問題。“無米”的原因是小學生生活內容及所見所感有限,不善于在生活中觀察發現,不會捕捉和積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要賦予作文以生活的氣息,就要“開源”,積累素材。如何引導小學生積累作文的素材呢?
一、觀察生活,選取作文素材
有的學生缺少廣泛接觸多彩生活的機會,有的不知道如何觀察、體驗生活,就發現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了作文與生活脫節的現象。為此,就要靠老師把作文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選取素材。
教師常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經常通過對人、事、物、景的全面仔細觀察,并從觀察中提取精煉的內容記下來,讓他堅持下去,養成多察樂記的好習慣,學生就有了一個作文素材寶庫,需要時加以提煉,學生定能寫出鮮活的文章來。如那天,看見一個外貌特別的人,你就從外貌、神態、語言等方面去觀察,并把觀察到的記下來。寫作時,你可按要求,去選用你記錄中的內容進行加工,精彩的作品就能躍然紙上。
其次,讓學生學會小處發現,勤記錄。說到觀察,有人就只想到那精彩的場面、感人的事例,似乎只有這些才值得觀察。其實不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觀察的內容。只要我們運用好“五官”:察顏觀狀,耳聽八方,聞臭嗅腥,品苦嘗辣,感冷熱觸軟硬。讓學生能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找出一點令人心動的東西。比如:教室里的菊花,平時讓學生輪流給它澆水,搬去曬太陽時仔細觀察它的葉、莖,摸一摸,聞一聞,常說說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再把觀察到的記下來。等到開花時節,讓學生賞菊,說菊,贊菊,詠菊,這有血有肉的作品,除了能讓你聞到菊花香外,還能讓你感受到菊花的高雅傲霜。這樣,學生會用自己的“慧眼”細心觀察,善于發現,逐步養成觀察的習慣,不僅積累了作文素材還提高觀察能力。
二、融入生活,豐富作文素材
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是的,讓學生融入生活,在生活體驗中便能豐富作文的素材。
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參與演講、辯論、自編自演課本劇等各種活動;模仿推銷、采訪等社會活動。在活動中,老師一定要現場指導學生多觀察,多記錄,使他們養成仔細觀察、捕捉觀察素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通過討論交流,相互激勵,不斷地豐富作文素材。
老師要多引領學生走出課堂,把學生引向自然、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比如:春天來了,領學生到郊外去欣賞春天的美景,去感受春風的溫煦,春光的明媚;走進課間,觀察和體驗花樣百出的新鮮玩法,五花八門的游戲;做家務,體味父母的艱辛,學會感恩;去農村,了解百姓生活的艱苦,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入市場,發現滿目琳瑯的物品,體驗討價還價的新奇;參觀名勝古跡,了解前輩的聰明才智,尋找歷史的足跡……活動常換常新,讓學生對活動情有獨鐘,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親歷體驗、角色體驗、換位體驗等機會,動員學生接觸原汁原味的生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情及健康的人格。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事、景、物,既能豐富學生的生活,又能促使學生在愉悅中開啟心扉,讓他們豐富作文素材,在習作中無拘無束,寫出個性鮮明、感情真摯的作品。
三、再現生活,搜索作文素材
“作文是生活的再現、反映和創造。”每次作文并非是寫現場所觀察到的,還要常讓學生搜索再現過去的生活,反復調用并提煉過去積累的素材,靈活運用作文的方法,指導學生尋找作文源。而活動中所積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再現容易,而且寫作中使用起來容易達到文情并茂。把練筆也當成材料積累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在材料積累中勤于練筆,積累材料,并從中提高語言運用技巧。比如:仿寫,需要回顧提選過去所積累的素材,運用現在所學的方法進行作文,才能引領學生步入寫作的大門,增強作文實效,打下寫作基礎;串詞寫,需要在理解這幾個詞的基礎上,想起與這些詞相關的人和事物,才能迅速地用語言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想象寫,把特寫鏡頭放大,展開合理的聯想,結合準確、生動、細致的描寫,就會使習作充滿情趣,色彩斑斕,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展現他們思維的無限潛能,使他們心靈的泉水無拘無束地奔涌……可見,教師根據作文需要,常用再現生活,搜索過去積累的作文素材方式進行作文,學生不僅會有新的感悟,新的發現,精彩原態就躍然紙上,還提升了捕捉材料、思考感悟、創新表達的能力。
四、拓寬閱讀,充實作文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拓寬閱讀,就能充實生活,閱讀積累是學生作文的起點和源泉。閱讀包括課內外讀物,而作為積累材料的閱讀,主要指課外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兼容,所以,課外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知識、開拓視野、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能使他們的知識和語境經驗逐漸豐厚起來。如:教給精讀、略讀、速讀等多種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去粗取精,感悟閱讀體會;提供閱讀氛圍,談讀書體會和收獲,讓學生們共同分享讀書的快樂;積累好詞、佳句,可以充實作文的內容;多讀、熟讀、廣記也成了積累作文素材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大量的閱讀有益的書籍,并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加進自己的見解和認識,時常整理,以便選用。學生在書海中遨游,在書的世界里體驗生活,思索人生,汲取營養,提升素養。這樣培養了自覺閱讀、動筆閱讀等習慣,學生還有了熱愛生活的情趣。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這所有的豐富多彩只有靠觀察才能發現,融入才有感悟,再現才會創新,閱讀就能提升。學生慢慢的積累作文素材,最終才能達到厚積薄發,作文時方能得心應手地描繪精彩的生活,真實的心聲就能在學生的筆尖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