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莉,周艷玲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教學內容構建與實踐
梁 莉,周艷玲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模糊綜合評價等研究方法,對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探討。設計為期1學年(16周/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實踐,對設計的課程教學內容的教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等指標進行分析,并通過模糊數學方法對其進行評價,以期為體育舞蹈課程逐步走向系統化、科學化,促使體育舞蹈課程成為普通高校獨具魅力的有創新意識的課程,提供教學參考依據。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內容;構建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elective dance of sports 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indexes of the course content (16 weeks / semester), and evaluates it through the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so as to gradually make the sports dance course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to promote the sports dance to become ordinary curriculum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unique charm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to provide teaching reference. Key words: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hletic dancing;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on
體育舞蹈是一項集動作美、精神美、服裝美、音樂美于一身,兼具文化娛樂的內涵和體育競賽性質的運動。它對提高身體機能、形體姿態、靈敏性、協調性、柔韌性等素質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1]體育舞蹈作為一項具有時代特征的體育運動,符合當今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作為一項健康的體育活動,以其獨特的鍛煉方式將“快樂體育”融于體育教育過程中,受到大學生們的推崇和喜愛。筆者對廣西18所高校的調研結果顯示:體育舞蹈在普通高校起步較晚,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仍處于萌芽階段,各高校體育舞蹈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大綱和評價標準,未能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教學體系和統一的教學內容。因此,確立體育舞蹈課程目標、明確課程的基本理念,構建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課程教學內容,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務。
1.1 研究對象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廣西財經學院等18所普通高校;從事體育舞蹈教學一線的教師及專家32人,學生480人;廣西師范大學、廣西財經學院、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13級在校大學生12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椐研究需要,系統檢索與查閱有關高校體育舞蹈課程方面的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目前高校體育舞蹈現狀的基礎上,根據研究需要采用專家修訂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專家問卷32份,回收有效問卷3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發放學生問卷480份,回收有效問卷468份,有效回收率為99.9%;發放教學效果評價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7份,有效回收率為98%。經相應的信、效度檢驗,符合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并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統計處理。
1.2.3 分析法
采用層次分析、邏輯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數理統計等方法,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探討。
1.2.4 實驗法
以體育舞蹈基本技術動作、基本套路、形體素質訓練三大部分為主體設計體育舞蹈課程教學內容,對廣西師范大學、廣西財經學院、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13級在校的120名大學生進行為期1學年(16周/學期)的教學實踐。
2.1 體育舞蹈課程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理念
課程內容從本體上講是一種重塑了的文化,課程內容的設置是對社會文化的加工,改造與超越的過程。因此體育舞蹈課程內容的設置應顯示體育舞蹈的功能與文化特征。[2]其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貼近學校體育教學需要和生活、娛樂的需要,充分體現體育舞蹈的健身性、娛樂性、藝術性、競技性的特點,同時注重吸收一些時代性強,生活化程度高的休閑娛樂項目,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個性和價值。[3]
2.2 理論知識教學內容的構建
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是相輔相承的。他們分別處于不同層面,并通過相互之間的緊密聯系而成了人全面發展的整體。知識是處于表層,是基礎,是能力和素質的載體。體育舞蹈的傳授依賴于一定量的理論知識教學,重視體育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表1 師生對體育舞蹈理論內容的評價分值表
采用LIKET五級評判法對被調查者的意見進行統計分析,并對五個等級分別賦值,即“重點教學”為5分,“次重點教學”為4分,“一般教學”為3分,“作為介紹”為2分,“不需要”為1分,根據公式:(選擇“重點”的人數*5+選擇“次重點”的人數*4+選擇“一般”的人數*3+選擇“作為介紹”“的人數*2+選擇“不需要”的人數*1)/調查樣本量=評價的平均分值。(表2同表1)
從表1可知,雖然教師和學生在調查樣本量上有相當大的差異,但對理論知識內容重要性的判斷上大體是相同的,主要集中在體育舞蹈的基本知識和體育舞蹈運動與損傷這兩大塊,內容中的各項分值均高于平均值。體育舞蹈基本知識能讓學生掌握體育舞蹈基本知識、技術,有利于提高教學和訓練效果,體育舞蹈運動與損傷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保護措施。這部分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緊密,師生都認可作為重點教學內容。
2.3 技術部分教學內容的構建
技術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動作的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理論部分是技術部分的升華,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了二者的依托,學習才能很好的進入實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知識呈現出螺旋式上升趨勢,才能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表2 師生對體育舞蹈技術內容的評價分值表
采用LIKET五級評判法對被調查者的意見進行統計分析,并對五個等級分別賦值,即“重點教學”為5分,“次重點教學”為4分,“一般教學”為3分,“作為介紹”為2分,“不需要”為1分,根據公式:(選擇“重點”的人數*5+選擇“次重點”的人數*4+選擇“一般”的人數*3+選擇“作為介紹”“的人數*2+選擇“不需要”的人數*1)/調查樣本量=評價的平均分值。
從表2可知:師生對于技術內容評價最高的都是體育舞蹈基本步伐。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均以基礎內容為主,學生以成品舞蹈為主。從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舞蹈技術知識的評價可看出,教師比學生更注重舞蹈基本技術的訓練,認為基本技術動作和形體素質的學習就如起房子打地基一樣重要?;炯夹g動作是體育舞蹈中最穩定的部分,是成品舞蹈的基本素材,體育舞蹈動作質量好壞與舞蹈姿態是否正確優美成正比,好的形體姿態令人散發出優雅和自信的氣息。學生則注重成套舞蹈的學習,因為成套舞蹈的步伐變化多,內容豐富,觀賞性較高。在成套舞蹈的選擇上師生均優先選擇了較為實用的交誼舞,其次是拉丁舞、健身熱舞、摩登舞。
筆者于20013—2014學年期間對廣西師范大學、廣西財經學院、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13級4個班共計120名大學生的體育舞蹈選修課進行了課程內容的設計與教學實踐。
3.1 體育舞蹈教學內容的設計
體育舞蹈舞種豐富多樣,而公共體育課課時有限,在課程的內容設計上只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社交、集會常用的舞種作為教學內容。[6]普通大學生大多沒有經過舞蹈基本功的訓練,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比較差,要使學生作出優美而規范的動作就必須加入形體和舞蹈綜合素質的內容。(具體內容見表3)

表3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教學內容的設計
3.2 教學效果評價
3.2.1 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
對體育舞蹈課程內容設計的教學進行評價,首先要確定評價的指標體系。參考文獻[4,6-8],本研究建立了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指標,力求準確、全面反映課程內容教學效果。指標組成如表4所示。
3.2.2 教學效果評價的計算過程
模糊現象是指事實具有不確定性、不能明確歸類或定量的現象,教學效果顯然具有這種模糊性的特點,故可采用模糊數學方法來評價設計的體育舞蹈教學內容的教學效果。
3.2.2.1 確定總評價指標集
U=(U1,U2,U3)。其中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34),

表4 體育舞蹈課程內容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3.2.2.2 建立權重分配集

A=(a1,a2,a3)=(0.40,0.30,0.30)其中a1=(a11, a12, a13,a14)= (0.25,0.30,0.25,0.20),
a2=(a21, a22,a23,a24)=(0.24,0.26,0.30,0.20),a3=(a31, a32, a33,a34)= (0.28,0.26,0.22,0.24)
3.2.2.3 建立評價集
體育舞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各因素的評判分5個等級。即V=(V1,V2,V3,V4,V5)=(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太滿意,不滿意)。
3.2.2.4 通過模糊運算進行模糊綜合評價

同理可算出R2,R3,R4。進行綜合評價為:
類似可獲得:B2=A2×R2=(0.51,0.29,0.14,0.04,0.02),B3=A3×R3=(0.62,0.30,0.06,0.01,0.00)
綜合評判集B由模糊評判矩陣獲得綜合評判集:

我們用加權平均法對每個等級賦值:“非常滿意”為95分,“滿意”為85分,“一般”為75分,“不太滿意”為65分,“不滿意”為55分,各等級賦值后的矩陣為V,則V=[95,85,75,65,55]T,計算綜合評價分值W。
W=B×V=(0.48,0.28,0.15,0.06,0.03)×(95,85,75,65,55)T=88.66
結果顯示:有56%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29%的學生認為滿意,10%的學生認為一般,4%的學生不太滿意,1%的學生不滿意;學生給設計的教學內容打分的分值為:88.66。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教學內容建議由理論知識、技術知識和能力知識三部分有機構成。理論知識是基礎,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充分認識何為體育舞蹈,體育舞蹈的特點是什么以及如何欣賞體育舞蹈;技術知識是教學內容的實踐,通過體育舞蹈基本技術動作、基本套路、形體素質的訓練學生能基本掌握體育舞蹈的技術動作及技能,提高其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及能力;能力知識是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訓練過程,加入舞蹈綜合訓練、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可以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1] 崔小梅,高暉. 體育舞蹈的發展及其在高校教學的開展教學[J].體育學刊,2001,(3):114-116.
[2] 張涵勁.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課程內容設置的基本價值取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251-253.
[3] 化洪斌.體育院系體操普修課程創新構想[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8):85-90.
[4] 肖菊香.體育院系體育藝術表演類項目形體訓練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9):17.
[5] 田桂菊.高職院校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內容的構建[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87-90.
[6] 裘玲珍.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理論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J].體育學刊,2010,(5):60-63.
[7] 許莉.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效果綜合評價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2):95-96.
[8] 孫雄華.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模型與計算方法[J].2008,(8):88-90.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ontent of Elective Course of Sports 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ng Li,Zhou YanLing
梁莉(1976-),女,廣西柳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舞蹈教學與訓練。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體育部,廣西 桂林 541004 Sport Department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2-0056-3
10.3969/ j.issn.1005-0256.2017.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