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花
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肖雪花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作為素質教育的對象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無論學生智力程度如何,他們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一致的。教師應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創建學生學習的樂園,從而使他們愉快、健康地成長。
許多學生對周圍有意義的事物欠缺興趣,無好奇心,不善于發現問題,也沒有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范圍狹窄、單一,不穩定、不持久。只有把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盡可能地調動起來,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實實在在地參與,才會獲得扎扎實實的知識。
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并加以激發、培養、發展和保持。教師應運用多種現有的教學設備來補充資料,如掛圖、畫冊、錄像、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對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大有益處。創造性地開展實踐活動,使活動具有新異性、趣味性,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用幻燈打出多個多邊形之類的形狀,教師給予啟發,讓學生想象在這幾種基本形狀上再添上什么就可以成為一種新的物體。這時,孩子就會開起想象思維,想出各種添加方式。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發,注意力特別集中,學得認真,掌握快,整個課堂“散”而不亂。其實,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發展以及情感教育的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育也應該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重要的教育理念。
今天的教育,教給學生知識不是目的,教會學生生存的能力才是根本,合作教學法就能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基礎。學生因自身原因在學習上過分依賴他人的協助與輔導,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小組合作交流是在學生間構建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因此,合作交流是學生一種很好的學習形式。合作交流就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一個合作小組中,進行積極的交流,和諧的溝通。通過互助互促,達到各有所進,共同成長的目標。使用合作教學法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課時,根據學生水平,我把不平水平的學生編為一組,進行合作教學,讓學生嘗試成功。我們把教學步驟和教學過程講解、演示完后,讓能力高的學生邊做邊教給能力低的學生,對那些通過同學互相幫助而完成的作品,教師進行適當指點。這樣,既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對以前不肯動手,現在愿意嘗試來做的學生,教師還要表揚他們,肯定他們“愿動”就是一種進步、一種提高,讓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小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和好勝心理,時時都想爭得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成為同學的榜樣。老師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稱贊的手勢,就可以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發現長處及時表揚。
患有自閉癥的育凌同學入學時從不和老師、同學交流,也不拿筆寫字。一次,他在課上認真地畫著小圈圈,我當場就很興奮地表揚了他,并及時改正握筆姿勢,還抓著他的手畫出小手輪廓,添上樹干變成小樹。再將他的畫拿出來展示,然后鼓勵他說:“今天育凌同學表現很好,這么認真畫畫,看這棵小樹畫得真不錯,如果涂上色彩,一定會變得更漂亮,老師喜歡。”下午上班時,就發現這位同學手上拿著畫等在辦公室外:“育凌,是不是拿畫來給老師看呀?”他害羞的點了點頭,就將手中的畫遞給我。我欣賞完后對他說“畫得真好,畫就放老師這,讓全班同學都看看,育凌同學進步了”。聽了我的贊賞,他滿意的又蹦又跳地回班里去了。從那以后,他上課能積極舉手發言,也樂于和我溝通,每節課他都能夠認真完成作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點滴進步,要真誠、熱情地鼓勵。讓他們在鼓勵中體會到強烈的愛,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享受自己的成功,增強自己的信心。
總之,我們應通過了解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從而使他們愉快、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三明市泰寧縣水南小學)